首页

第5节:二 四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二 四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父母应告诉孩子,他在为谁以及为什么而学习

四年级,不仅是孩子思维的高速发展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期,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我还发现:四年级,还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对此,很多家长也许会深有体会,到了四年级,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会突然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表现出明显的讨厌学习的情绪——他们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老师让他们好好学习,他们就会努力地去学;家长要求他们力争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去取得好成绩。这个阶段的孩子,从不会去过多地想“为什么”,他们认为老师和家长的话就是真理。

但是,到了四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另外,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父母的叨唠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当然,如果父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能够采取措施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自己而学习,并引导他找到学习的乐趣,那孩子就会动力十足地去学习。学习的动力明确了,他的学习成绩将进入一个定型期。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在小学一到三年级期间,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只要孩子努力,一般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到了四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然而,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很多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常常用语言来刺激孩子:

“在小学一到三年级,你的成绩一直都不错,为什么到了四年级,成绩会下降这么多呢?真是越大越没出息!”

“说,你最近是不是总贪玩了?”

“一提到学习你就皱眉头,你是不是跟学习有‘仇’呀?”

……

到了四年级,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孩子本来就对日益吃力的学习状况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分析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给父母们传达一种观念: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他们,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

就拿四年级这个关键期来说,如果父母了解四年级孩子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肯定会提前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发展的四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他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

如果父母了解四年级学生知识的特点,从而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绩的节节攀升,甚至从此爱上学习。

……

那么,在孩子读四年级之前,或者读四年级的过程中,父母还应该提前知道哪些知识呢?或者说,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方法一: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自从晓宇上学以来,晓宇妈妈就好像失去了自由。每天,她准时叫儿子起床、劝儿子穿衣服,不然他就会迟到;她要为儿子收拾书包,否则他会丢三落四;她要为儿子检查作业,否则他只会把作业应付完了就不管了……

但有一天,一位教育学家的话点醒了晓宇的妈妈。这句话是:“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你能一直这样照顾他,直到他大学毕业吗?”

这天晚餐后,晓宇妈妈很严肃地与儿子深谈了一次。她这样告诉儿子:“晓宇,长久以来,我为你的学习问题伤透了脑筋,但一直也没有效果。现在我决定了,读书是你自己的事情,以后你起床、收拾书包、做作业这些事情,我都不会再插手了,你必须要学会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他在为谁而学习”这个问题了,而父母错误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误解: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就像晓宇妈妈以前的做法,虽然每天她在晓宇的学习问题上,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但晓宇并不一定会领妈妈的情。相反,当妈妈催他起床、给他指出作业中的错误时,他得到的是这样的信息:他在为妈妈而学习。所以,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孩子的一切行为好像都是在向父母挑衅:我绝不会乖乖读书。父母越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在此时,更不用说孩子会有积极学习的动力了。

当然,当父母真的意识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从而下定决心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时,孩子往往会不信,他们总会寻找机会去试探父母,如晓宇在与妈妈谈话后不久,便找了一个机会来试探妈妈。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晓宇拿着语文课本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勃然大怒,逼着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看书,而是跟孩子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忙自己的家务。

一会儿,晓宇沉不住气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考语文。”妈妈“嗯”了一声,就没再理他。

他还在继续试探妈妈,说:“可是,妈妈,我还没有复习完呢!”妈妈还是“嗯”了一声,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晓宇有点失望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不理我呀?你是不是不关心我了呀?”

妈妈放下手里的家务,认真对他说:“你似乎希望我逼你去看书。妈妈当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绩了,可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书,在哪看书,是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事情。”

从此以后,晓宇对妈妈的态度深信不疑了。

当孩子试探父母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说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就真正不参与。如果面对孩子的试探,晓宇的妈妈这样应对:用责备的口气对晓宇说 “再不好好看书,就会考试不及格”“考不好会被老师惩罚的”……那么,晓宇一定会这样想:虽然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有妈妈的参与,这个游戏会变得很有趣。于是,他会继续与妈妈玩这种“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学”的游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