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仅靠牛奶无法强壮骨骼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我想在这里再多说说钙,刚才我讲到血液中的钙与信息传导有关,它的主要作用大致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所谓细胞分化,是指细胞会分别变化为在各个组织、器官中发挥功能的细胞。例如,如果增殖后的细胞是血管里的,它就会变为血管细胞;如果是内脏里的,就会变为内脏细胞。第二类作用是激素的分泌。在人体中,甲状腺、胸腺等内分泌腺会生成各种激素,要合成这些激素就需要钙的信号。而且,内分泌腺细胞内合成的激素被运送到细胞外时,也离不开钙。第三类作用就是使神经细胞兴奋。神经细胞之所以能够传导信息,是因为钙的进入,于是才能产生电信号。

这样一看,我们就会很清楚,钙与维持身体正常工作的最基础部分有着密切关系。它的几类作用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钙出入细胞所引起的刺激成为了诱发某种动作的信号。

二战后,日本人的钙需要量被规定为一天600毫克。与欧美人每天摄取的1000毫克钙相比,600毫克看似少了很多。但事实上,人只要每天摄取300毫克左右的钙,就不会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困扰。

尽管如此,在当今社会,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喝牛奶,但结果却是骨折、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比例反而明显升高了,这是多么奇怪又讽刺的现实啊。骨折率不仅取决于骨骼的组成,还会受到生活方式和体格的影响。现在有调查结果显示,消费牛奶等乳制品越多的国家,骨折率越高。

骨骼绝不单单由钙构成,它还需要镁等其他各种营养素。在饮食欧美化的日本,骨质疏松症的病例也在迅速增加。由此可见,有些事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并不是“吃含钙多的食物越多,骨骼就越强壮”。

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对之前的各种科学文献进行了精细调查和分析,美国作家布赖恩·克莱门特对他们的调查结果赞不绝口,在他的《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生活饮食》一书中这样写道:



估计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话—“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女性应该多喝牛奶,增加钙的摄取量。”但骨质疏松症这种疾病并不是缺乏钙引起的,而是动物蛋白摄取过度造成的。乳制品等动物食品是蛋白质的来源,但里面含有丰富的硫磺。硫磺在体内会生成过剩的酸,这种酸通过骨骼溶解掉钙,使其随尿排出体外,这种情况都是动物蛋白引起的,还有“源自蛋白质的高钙尿症”这样一个名字。

几乎没有人知道,混在1杯水中的1勺海藻,钙含量是1杯牛奶的1000倍,这样的信息被巧妙的宣传掩盖掉了。

哈佛大学的研究中强调了这样一点:钙可能会预防骨质疏松症,但乳制品的预防效果并没有得到证明。

我在第2章中也提到,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动物蛋白的过度摄取是将钙排到尿里的原因所在。乳制品也是比较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因此这项研究否定了利用牛奶等乳制品来补钙的效果。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