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7章 意动效应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所属部分:神经心理局限性

引申话题:探测术、辅助交流

意动效应(ideomotor effect)是一种由预期引发的,下意识的轻微肌肉运动现象。它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肌肉运动受制于某种外来的力量。

如果有人能证明我的所做所想是错误的,我会欣然改正,因为我一直在探索真理,这样做也不会伤害任何人。那种一直在自欺欺人,而又蒙昧无知的人才是受害者。

——马库斯·奥勒留

自欺欺人的方式有很多,有时候甚至身体也会帮助你欺骗自己。让我们以“探测术”为例。根据英国探测师协会(British Society of Dowsers)的定义,“探测术即使用手持的简单工具或仪器,去寻找那些我们的视野和已知以外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它来搜寻各种手工制品和物件”。

虽然探测师使用的手持工具五花八门,但大多数工具都会用到两根细细的金属“探测杖”。如果可以,请在脑海中想象两个呈L形的衣架吧。探测师会抓着L形衣架较短的那一端,将两个衣架平行着往前伸,就像美国西部蛮荒地带的治安警长腰上别着两把左轮手枪。衣架被随意地拎在手上,仿佛自己就会摇晃起来。接着,探测师会专注于寻找他声称会找到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在“探测”有没有地下水。但是也有些探测师号称能够找到珍贵的金属矿藏、地下的涵洞,甚至失踪的人口。他们会不停地在周围走动,直到两个衣架相交。当衣架相交时,就表示找到了——或者这么说吧,“交叉的十字就代表那个准确地点”。

探测师对他们能够找到计划中的目标物品深信不疑,仿佛这个东西就在那里,千真万确。现在你知道我要说什么了——这种体验似乎很真实,但这究竟是因为世界上真有某种力量在显灵,还是因为大脑在“搭桥”过程中出现了瑕疵呢?是否有一种来自大地的神秘力量,在操控“探测杖”的运动轨迹?既然这些推测无法用现有的物理知识解释,也许实际过程并不会像推测的那么复杂。

意动效应恰好描述了某些细微的、无意识的肌肉动作,可能会导致外部物体的移位。著名的超心理学评论家雷·海曼博士,经常会在其论述中提到该效应,并总结如下:


在不同情况下,头脑中的预期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动作。这个事实的重要性在于,其实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我们自己引发了这种行为。在许多日常行为中,人们经常忽略自我意愿。


人类早在19世纪初就认识到意念动作了。但是直到1852年,心理兼生理学家威廉·卡彭特才正式使用“意念动作”这个词,形容“在心理暗示影响下的非自主的肌肉运动”。

除了探测术,意动效应还能解释很多现象。人们会在物体上方摇晃一枚小小的钟摆(比如需要获得神的指引的时候),或者将它悬在一名孕妇的肚子上方(用来判断胎儿的性别),但他们并没意识到意念的作用。当沉溺于“灵应盘”游戏中的大人和孩子将手指“轻柔地”放在占卜写板上时,他们会发现它“不可思议地”绕着灵应盘滑动。于是他们认为,神灵正在试图与他们交流——这就是意动效应。

对探测术、钟摆和灵应盘刨根问底似乎没有必要。往好了说,它们是轻松的游戏,往坏了说,也不过是某种无伤大雅的误会罢了。但是,即使这些行为(比如探测术)看似愚蠢可笑,也可能给现实世界造成很大的影响。

据报道,英国商人詹姆斯·麦考密克依靠出售新奇的高尔夫球探测器获利5 000万英镑(约合7 500万美元),而这种所谓探测器,不过是一个造型奇特的“探测杖”(附带可自由活动摇杆的把手)。起初这个仪器(型号ADE651)是用来寻找隐藏的高尔夫球的,紧接着它就被当作能够锁定炸弹方位的探测仪行销各地,甚至包括伊拉克。这玩意儿其实一文不值,但某些国家的安保部门居然还在使用它,这就让人啧啧称奇了。仅在伊拉克一地,这种“探测仪”就葬送了几百条人命。麦考密克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入狱10年。

忽视意动效应也会给其他领域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当属辅助交流(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简称FC)——一种帮助语言障碍患者交流的方式,由协助者用手辅助患者指认字板上的字母或敲击键盘。正如我将在第26章(《她们真的会巫术吗》)描述的,辅助交流其实不过是通过意念动作来自我欺骗罢了。辅助者认为正是他们让言语困难的患者可以正常交流,殊不知交谈内容其实完全来自辅助者自己的意念。对那些认知功能受损的人而言,辅助交流不过是受人操纵的“灵应盘”。

辅助交流会造成资源的惊人浪费。它不仅毫无用处,还会对人的心理造成无可估量的伤害(父母以为他们的智障孩子变得跟正常人一样了,可这只是假象而已)。最为严重的是,现在许多犯罪起诉(甚至法庭证词)都是通过辅助交流来进行的。

如果对意动效应和其他自我欺骗的原理缺乏认识,即使是科学家也会被蒙蔽。史蒂文·洛雷博士是一位在研究昏迷病人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他有许多了不起的成就。2009年,他相信一位名叫罗姆·霍本的患者,在陷入昏迷23年后,又重新能够通过辅助交流与外人沟通。他认为霍本原先的长期植物人状态是一种误诊——其实,病人不过是被“囚禁”起来了——他有自己的意识,只是缺乏运动能力而已。

事实上,除了辅助者自己,没有人能证明霍本尚存在意识,这便是问题所在。通过网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出,在交流辅助过程中,霍本的目光常常游离于键盘之外,甚至他的眼睛也经常闭着。霍本看上去似乎试图打字,并能通过辅助器械找到正确的字母。但是,如果他不“看着”键盘,要做到这样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同时,辅助者帮助霍本快速而又准确地敲击着键盘——即便霍本在神经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他是一个深度瘫痪的人。

我曾经给洛雷发电子邮件,阐述我对这个案例的看法,但他依旧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好在他接着又做了一个蒙眼实验,证明实际上是辅助者(而不是霍本本人)在与外界沟通。不管怎么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是洛雷这样的神经学权威也会被意动现象迷惑。

意动现象很简单,也很好理解。它也属于大脑会愚弄我们的例子,就像“临睡幻觉”和错觉一样。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我们得始终对事实真相和脑海中显示的“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尤其当我们经历了某些非同寻常甚至超出认知的事件。在轻信妖魔鬼怪、未知力量或超自然能力之前,不妨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当然仅仅是可能)——你的大脑(我们也都一样)出了一点小小的状况。这就是所谓“神经心理局限性”。


灵应盘有时被称作通灵板或沟通板,使用者可以用书写着文字、数字与符号的板子作为“底板”,并用另一块“占板”与灵界进行沟通。——译者注



工具二:元认知


这些年来,我们这帮“捣蛋鬼”曾多次参加在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科学及科学怀疑论的学术大会。会议主题是批判性思维,可开会的地方却是一个以浮夸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