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3 如何让自己快速变强?这里有不少技巧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在这一章节,我会用至少4种方法,分别阐述如何让自己变得强大的不同方法,方便各位读者自我检验,自己到底是在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到底是专业知识环节、转化环节、行动环节,还是资源环节,欢迎大家做读书笔记之后,结合自身情况,运用多个方法交叉验证,找到自己的思维盲区,然后就可以发现突破口了。



5.3.1 七个思考步骤,帮助格物致知


我先用七个阶段的思维转化过程,来说明你的思考深度到了哪一层,这七个阶段如下所示。

第一个思考阶段:想清楚,决定了你应该使用哪一个思维模型解决问题。

第二个思考阶段:用语文思维表述清楚。

第三个思考阶段:数学量化思维分析。

第四个思考阶段:项目管理思维配置资源。

第五个思考阶段:绩效改进思维优化迭代。

第六个思考阶段:利润运营思维。

第七个思考阶段:经营管理思维。

因为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可以正确地思考问题,才可以理解自己能够做多少,并提出基于自身能力的验证方案,最后配合自己的行动得出各种验证,否则自己永远处于思想纠结的混沌状态,以为自己在努力思考,其实根本就是在毫无根据、毫无章法地浪费各种资源。

第一个思考阶段:想清楚,决定了你应该使用哪一个思维模型解决问题。

当我们在思考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必须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型来定义和理解这个问题,并且想明白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思维模型来解决。

低等维度的问题,用低等维度模型解决;中等维度的问题,用中等维度模型解决;高等维度的问题,用高等维度模型解决。

如果你需要解一道微积分的面积计算题,可是你只有初中的数学知识水平,你必然是极度崩溃的,因为你现有认知体系中的数学公式怎么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你唯一要思考的问题是有没有更加高级的公式和模型,可以定义并搞定这个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用“升维思考方式”试试看换一个更高维度的思维模型来重新看待问题;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性质,我们可以用“降维打击方式”来逐步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推演和落地。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以为投资期货、大宗交易买卖是一个金融问题,但是一旦在物流吞吐和仓储容量上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负油价”的“黑天鹅”事件背后的本质概念了。

所以试着多看看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是用什么模型来理解同一事件的,会进一步深化你对某一事件的理解,这就像瑞士军刀或五金工具箱一样,你可以得心应手用不同的工具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只会某一个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的话,就像“拿着锤子,看见什么都想敲打一下”,最后明明用剪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自己狠命抡锤子的话,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第二个思考阶段:用语文思维表述清楚。

小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崩溃大哭?因为当脑子中的词汇量无法精准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只能情绪崩溃大哭。

自我说服,以及和他人沟通,来达到精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知,是踏入社会需要学习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清楚明白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因为这是检查你究竟有没有学会,以及是否真正理解这事情背后的逻辑的基本概念。

当你试着和一些学习爱好者针对某一话题深聊的时候,基本上扛不住10分钟以上的长时间深度随机沟通,不少人只在乎自己看了什么书,但是看了之后有什么收获并不清楚,而且也无法精准表述清楚这事情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我检验一下: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清楚某一个专有名词,或者自己在用的专业知识。首先用5分钟的口述来详细展开这是什么?其次用1000字左右的文章,说明这是什么?再次用3000字说明因果关系和相关案例?另外试着用5000字扩容说明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影响,包括对自己的启发。最后试着花上1小时的时间做一个专题分享,告诉大家自己是如何应用自己的思考、知识、技能、工具来达到这方面成果的,基本上到了这一步,你已经达到了月入过万的专家水平,再深化下去你就可以到达出书的作家水平了。

因为表达不清楚,自然下一步无法落实下去。所以我们看一个客服优秀不优秀,看她做出来的培训文档、操作手册,就能知道这个人工作用不用心,专不专业了。

第三个思考阶段:数学量化思维分析。

到了这个阶段,就是开始转化成“这事情做完需要花费多少资源”的程度了。也就是量化需要耗费多少代价?多少资源?我们试试看如何定义这件事情的风险、收益、成本,以及各种次生问题和影响。

如果我不去处理它,会对我有什么损失?

如果我处理它,会对我有什么好处或坏处?

当我们试着用5W2H1E模型,即:What(什么)——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内容。Who(谁)——做这件事情的相关人员。Where(何处)——具体实施场所。When(何时)——做这件事情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Why(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的缘由、前景。How(如何)——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How much(多少)——准备动用多少预算和相关资源。Effect(效果)——最后预测结果如何,有什么样的效果。

将这8个要素量化一下,再思考取消某个要素中某些资源效果会不会更好?某个人要不要换掉,要不要加入?时间是早一点儿比较好还是晚一点儿比较好?钱投入多少刚刚够?

当你琢磨明白这些事情的话,基本上就是一位合格的项目经理了。

第四个思考阶段:项目管理思维配置资源。

到了第四个阶段,就可以优化思考:我本人是以什么样的角色身份,投入进去多少?做什么样的事情?

因为有了这样的项目思维,我就可以深度思考,我因为这件事情需要消耗掉多少时间和精力,我为什么要把我的关注点投入在这上面?我做与不做的好处是什么?以及我自己一天24小时在工作上的投入时间是多少?我在多个项目工作的时候,投入配比是多少?这个阶段会持续多久?我会得到什么方面的好处?

第五个思考阶段:绩效改进思维优化迭代。

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持续迭代的优化环节了,具体思考环节是:“我已经投入其中的时候,我需要改进什么来达到更好的结果?”

同样的资源配置,哪个环节减少一点儿是不影响结果的?

哪一个环节投入更多一点儿是效果倍增的?

哪几道生产工艺是可以合并的?

哪些事情是谁干的?如果这个人和周围的人关系相处不好,可不可以换掉这个人?

如果没有这样基于现场实践得来的深度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