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节 西方政治思潮研究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研究是西方政治思想研究最重要,也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各种西方政治思潮著作被介绍到中国,不仅在中国学术界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流的三大政治思潮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同时,还有一系列新兴的政治思潮,如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绿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潮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形成,民粹主义等思潮也以新的形式保持着对西方社会思想界的影响。对这些政治思潮的研究,既涉及理论体系、价值观念,也涉及政治和政策主张,有着非常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是政治思想研究的重点。



一 西方传统政治思潮


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政治思潮,也当然地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重点。自由主义在西方演化为许多流派,从早期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人开始,就有所谓的英美自由主义和欧洲大陆自由主义的说法。到后来密尔、格林、杜威等人时又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当代自由主义更是流派众多,蔚为大观,既有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左派,也有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右派,加上自由主义与其他思潮融合形成的自由女权主义、自由多元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等,构成了非常复杂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进程。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由主义的源流与演变进行考证,以历史为背景,对人物、流派进行思想史的研究;二是对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进行深层挖掘。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权原则、有限政府原则、法治原则、代议原则、分权原则、政教分离原则、人民同意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等内容;其基本理念包括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形式平等主义和价值多元主义。[17]对自由主义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在一段时间内是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最主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李强的《自由主义》、丛日云的《在上帝与恺撒之间》、顾肃的《自由主义基本理念》、吴春华的《当代西方自由主义》、马德普的《普遍主义的贫困》、徐向东的《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等。

自由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流派。从发展脉络上来看,格林时代的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主要受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强调国家应该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凯恩斯主义与以格林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自由主义复兴出现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批判的矛头直指凯恩斯主义,其强调的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复兴。[18]在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越来越超过西方世界,以激进的市场化、私有化和去国家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形成了重要影响。相关的研究认为,新自由主义不仅对拉美、东亚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危害,也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严重恶果,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批评。认为新自由主义实质上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19]在政策目标上,则旨在建立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新秩序和资本的世界积累制度。[20]

在如何对待自由主义的问题上,学术界基本上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尤其是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中国传统文化有拒绝自由主义的基因,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无法和解。[21]就思想来源上讲,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是因应工业社会的变革而产生的,是在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上的对立、对话和互动过程。[22]虽然两者有着内在的对立,但从起源与形成的思想资源看,它们还有着许多同源和相互补充的关系。[23]自由主义的一些观念不是自由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没有理由不学习,[24]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积极汲取和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25]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保守主义是一种主张维持现状、反对激烈变革的思想倾向。对保守主义的思潮流变研究发现,西方的保守主义存在着四次重要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对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的反动;第二次浪潮是对下层民众要求分享统治权的反应;第三次浪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福利国家政策的批评;第四次浪潮是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26]尽管保守主义在历次浪潮中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保守主义仍然有一些共同的价值主张,如尊重历史和传统,尊重权威与分权,强调宗教与道德的社会作用,关注变革的细节,关注个人的财产,社会应有合适的等级等,其核心价值是对个体的人的尊重。[27]

民主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思想理论体系的总称,也是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欧洲19世纪早期工人运动中社会主义政治思潮的一个流派,由初始的资本主义的反叛者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改良者,再变为资本主义的共生者。[28]就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来看,民主社会主义以“自由、公正和互助”为其基本价值观,形成了由指导思想、价值目标、评价标准、实现途径等要素构成的完整价值体系。[29]事实上,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发生了变化,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制度社会主义逐渐转向价值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制度改良到伦理价值追求的转变,在国家观上实现了从超阶级国家论到超民族国家论的发展,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也从工人阶级政党转向选票政党。[30]民主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推动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公民权利与经济、社会权利的提高,发展共同的参与民主以补充议会民主,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种改良主义路线并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改变成社会主义社会。[31]为了摆脱现实困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先后实行了战略调整,纷纷放弃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改打“社会民主主义”或“第三条道路”的旗帜。[32]就社会民主党主张变化的实质来看,从伯恩施坦到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欧洲社会民主党在经历了三次自由主义化之后,日益与自由主义政党趋同,并最终放弃了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33]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民主社会主义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只限于局部改良,修补罅漏,采取一些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34]



二 西方诸多新兴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比较有影响的新兴政治思潮包括基督教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等,但其中的大部分政治思潮对政治实践并没有构成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等新兴政治思潮对当今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而引发了学界的激烈讨论。

与自由主义等传统思潮相比,民族主义的历史并不短,相关的研究也不少。对民族主义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思潮、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的,除了传统的民族国家、狭隘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研究主题外,还有网络民族主义、新民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