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好的经济学家与最好的大学(4)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熊彼特为什么接受了到哈佛大学长期任教的邀请,并且最终离开了他教学和生活了长达7年之久的波恩大学。不过,吸引他来到这一方新天地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求知若渴的青年学者,更多的原因在于,这位在美国广受赞誉的经济学家在自己的故乡德国(熊彼特的原籍为奥地利,但已取得德国国籍)正遭受着失败的痛苦--原德意志帝国的著名高校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现已更名为洪堡大学)甚至拒绝为他提供一个教授席位,很久以前,熊彼特就在德意志帝国的首都柏林四处寻找机遇谋求一个教席。直到1931年,他终于迎来了一次机会。当时洪堡大学有好几个经济学教席空缺,其中也包括国民经济理论学的席位。在此之前,那个职位一直由德高望重的社会经济学家威尔纳.桑巴特担任。作为德国籍经济学家,熊彼特早已名声在外。他的支持者们都认为,他理所应当成为桑巴特的接班人,这其中也包括影响力广泛的时事评论员,同时也是帝国议会议员的古斯塔夫.施托尔珀,他也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熊彼特积极奔走。柏林的几个教授也很支持他,此外教育部也传出了一些积极有利的信号。

3

然而大多数教授是反对他的。柏林的经济学家多是历史学派的代表,他们对熊彼特的学说持怀疑态度,并且想借此来给他点颜色看看,打击一下他的士气。因此,熊彼特的教席申请之路并不坦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比如其中有一个职位,专家们突然想要找一位农业经济学家担任,而这当然不会是熊彼特。(熊彼特在一封给施托尔珀的信中无不讽刺地写道:“不论是不是关于学术创作,柏林的这些同僚真是第一次让我对他们佩服到五体投地。这一次他们无视我的方式居然不是用各种无聊的方法嘲笑我的成果,这本身就是件很有创造性的事!”)随后又传出了一些有关熊彼特的流言,说他在担任奥地利财政部长和彼德曼银行行长期间曾有不光彩行为。种种流言使人们完全有理由质疑,熊彼特为什么只做了7个月部长就卷铺盖走人了;为什么他做了5年银行行长却最终负债累累,以至于不得不长年辛苦工作赚钱还债,这些不入流的招数最后还是得逞了。授职委员会主席数学家理查德.冯.米塞斯后来解释说,熊彼特无法对自己的高额负债给出清楚合理的解释,这导致他的得票数很不理想,最终委员会将桑巴特的教授席位授予了另外一位申请人,而熊彼特也没能获得其他空缺职位。

以往在申请教授席位的过程中也到处可见阴谋诡计和权术手段,而且往往比专擅此道的政客们用到的还多还厉害,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真正有才华的人也恰恰因为自己的这种才华,才招致了那些没有才华的人的反感。熊彼特的迅速成名更加剧了这种嫉妒和猜忌。他和施托尔珀都坚信,这一点对此次教席申请必然产生消极的影响。2当然,熊彼特自身也难辞其咎:早在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就被扣上了一顶恃才傲物的帽子,只此一点就让很多人眉头大皱。还有他离经叛道的生活作风--住豪宅,养宝马,公然和妓女出双入对,这些自然也不会给学界同仁们留下什么好印象。因此可以说,他早期的教职生涯过得其实并不风平浪静。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