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2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一方是“立场不可动摇”,一方是“对应之策不变”,于是,华盛顿的秘密会谈,便呈现出了拉锯状态。

顾维钧又一次来电:“从会谈内外所得确悉,彼方立场毫无松动之意,我如望早日签约,只能在沿海岛屿地位问题上作出让步。”

驻美大使的这份密电,不啻空中射出一道雷电,震撼得这位历史上历尽风雷磨劫,一向能镇静挺立的62岁老人,再也不能安然自若地躺在藤椅上养他的静气了。

他把顾维钧的电报重新在心上敲打一番,鼻孔里冒出一个沉重地嗯声来。“拉锯”吗……美国新总统艾森豪威尔需要台湾,并不只是我们台湾需要美国,既然双方都有需要,这个锯就绝对拉不断的。拉到后来,总有一方要作实质性让步的,不过,那要依据彼时彼地的情势来定……我现在并没走到作出这种让步的时候……不但不能让步,还应该前进一步啊……

他在草地上停止了脚步,挺了挺那伤痛的腰板——这腰板是1937年张学良在西安闹叛乱那天清晨,他在临潼山腰那个可诅咒的岩洞中挤伤的。几十年来,只要一记起这件事来,他便要骂“娘希匹”,他掠起几分警觉的眼光,朝四周扫了扫瞄,然后俯下身来,用低八度的宁波嗓音,交代长子蒋经国:“让辞修同俞部长,下午三点,来书房见我……不要让一个无关的人知道!”

辞修是行政院长陈诚的别名,俞部长便是国防部长俞大维,二人都是蒋介石退居台湾后,身边惟一能与闻军机大事的心腹。每当提起这两人名字时,他便要为来台后便一病致死的汤恩伯而感伤。

下午三时整,陈诚同俞大维进入了戒备森严的阳明山总统官邸,在总统书房里密谈。蒋经国恭谨机敏地守候在书房门外。

第二天,蒋介石在台北中山纪念堂的总理“纪念周”上,面对到会的党政军要员大谈特谈了台湾本岛同沿海岛屿一体化、沿海岛屿对防卫台湾安全、建设新台湾的重大价值问题。他说:沿海岛屿对台湾的重大价值有三:其一,这些岛屿进可以作为进攻大陆的跳板,退可以作为防守台湾、澎湖的屏障;其二,占有沿海岛屿还可以标示我政府仍旧有效地控制着一部分隶属于闽、浙两省的领土,并非只是一个管辖台湾省的地方当局;其三,在政治上,沿海岛屿象征我反攻大陆的决心和意志。实乃党国军民同心所系的精神支柱,亦为维护岛内稳定的重要基石。

这三个重大价值,本是蒋介石到台湾后多次强调的老话,他在这次“纪念周”上老调重弹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新的价值。

这个“新的价值”便是蒋、陈、俞三人昨天在书房密商的:其四,在策略上,沿海岛屿也是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的最佳场所,起码可以借此迫使美国提供援助,以达到反攻大陆的目的。精通韬光养晦之计的蒋介石,在公开场合铿锵有声地对台湾党政要员大谈沿海岛屿的三大价值,其实是说给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听的,是在为顾维钧的不变对策造势,而他讳莫如深,只能同最亲信推心置腹交流的这个“其四”价值,才是他一心追求的真正目标。

朝鲜战争刚一起来,美国总统杜鲁门便命令第7舰队出动,封锁了台湾海峡,麦克阿瑟放话,台湾是美国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整整三年,美国政府一直给蒋介石撑腰打气,使他在福建浙江一带猖狂作乱,接着又要把台湾纳入西太平洋环形防线上来。

然而蒋介石也知道,如果解放军真的集结重兵进攻大陈列岛,仅凭岛上的现有的兵力是很难固守得住的。是放弃?还是固守?蒋介石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决定在举行“总统连任大典”之前,亲自到大陈岛上去看看真实情况,然后再作决断。

1954年5月5日深夜,台北市泰安路1号寓所。正在酣睡的国民党海军新任总司令官马纪壮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睡眼蒙胧,极不情愿地伸手摘下话机听筒,里面传出接线员小姐娇滴滴的声音:“参谋总长周至柔上将要与您通话。”

马纪壮一听是周至柔找自己,知道准有急事,顿时睡意全消。他立即坐起身来。很快,话筒中传出周至柔严厉的声音:“马总司令官吗?你知不知道‘峨嵋’号和‘德安’号两舰出事了?”

“啊!”马纪壮不由得惊叫一声,顿时觉得脑袋“嗡”地响了一下,眼前金星乱冒,出了一身冷汗。他定了定神,过了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问:“总座,‘峨嵋’号和‘德安’号舰出……出了……什么事啦?”

“我正要问你呢?”周至柔话中带着明显的不满,“据报,‘峨嵋’号和‘德安’号舰今天早晨在淡水口锚地突然出航,去向不明。你看,它们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会不会跑到共军那边去了?我已经下令空军作好出击的准备。你现在立刻查清两舰的下落,向我报告。”

“哦——”听周至柔这么一说,马纪壮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立马放松下来。他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总座,‘峨嵋’号和‘德安’号这两艘战舰没有出什么事,它们是奉命出海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请总座不必担心,也不要派人去追查了。”

“什么?执行什么特殊任务?为什么事前不向我请示?你们海军就是这样恣意妄为,目无长官和纲纪的吗?”周至柔越说嗓门越高,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马纪壮刚刚替桂永清出任海军总司令官,时年40余岁,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属于国民党军界中的晚辈,自然不敢得罪周至柔这样的军中元老。面对周至柔一连串的质问,马纪壮急忙解释说:“总座请息怒,这件事确实和我们海军没有关系,是总统亲自下令安排和布置的出巡?”

“出巡?谁出巡?到哪里出巡?”周至柔觉得十分奇怪,继续追问。

马纪壮被逼无奈,极不情愿地吐露了实情:“是总统本人亲自出巡,到大陈岛去视察。本来今天清晨我应当陪同总统一起出海,但总统不愿外界过分注意这件事,恐引起不必要的猜测,所以特意把我留下来障人眼目。待总统安全返航,一切自然会真相大白。”

周至柔跟随蒋介石多年,知道他有越级调动部队的毛病,听了马纪壮一番解释,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叮嘱了一句:“大陈岛靠近大陆,听说最近共军开始在那里集结大量兵力,你一定要保证总统的安全。”

马纪壮连声说:“总座放心,我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的。按照航程计算,总统应该明天早晨抵达大陈岛,夜航相对来说要安全一些。”

马纪壮说得不错,蒋介石是在那天黄昏人静时,带着国防部长俞大维、“太子主任”蒋经国和美军顾问一行人,在基隆港海军基地码头登上的一艘新型炮舰,向二百公里外的大陈岛方向驶去的。他们确实是在第二天拂晓才到达大陈岛的。

那“峨嵋”舰是一艘1.4万吨级的油轮,平日担负高雄至基隆之间的油料运输任务。它的最高航速只有10节,由于舰体庞大,吃水较深,航行起来四平八稳。马纪壮挑选这艘运输舰护送蒋介石去大陈岛也是煞费苦心,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蒋介石在海上颠簸的苦楚,另一方面运输舰相对于作战舰只来说要安全一些,不太会引起解放军的注意或遭受攻击。

当“峨嵋”舰驶进大陈岛港口时,大陈防卫司令官刘廉一中将早已率领岛上的高级将领们站在海风中恭候多时了。

俞大维、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