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葉挺小傳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葉挺原名為洵,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廣東省惠陽縣秋長區周田村會水樓一戶農民家庭。父親葉承恩,早年曾漂洋過海到馬來亞,給當地的種植園主打工。錢雖然沒有賺到,但因為他喜好刻苦鑽研,由此學到一手種植熱帶水果的技術。回到故裡後,除了佃耕地主的11畝農田,便開始栽培果樹。另外,他還經營祖傳的中草藥鋪,農閑時還給别人看風水,盡管如此,一家人的生活還是難以維持。後來,葉挺的兩個小妹妹隻好被賣給别人做了童養媳。這使幼小的葉挺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并開始朦胧地感覺到富人跟窮人之間存在的差别。

  
      葉挺自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4歲上,他一邊幫着家裡看牛,一邊跟着哥哥背誦《諸子格言》。1900年10月,惠州發生了革命黨人鄭士良領導的三洲田起義。葉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許多時光,便是在聽長輩們講起義英雄的革命故事中度過的。1903年,葉挺進入村裡騰雲私塾,跟随先生葉友山學習古文。後來,這所私塾由新派人物陳敬如接替,教授學生國文、算術、地理等新學科。在此期間,陳敬如指導葉挺閱讀了嶽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以及章炳麟、鄒容等人的著述,使葉挺接受到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和教育。這位陳老師不僅引導葉挺逐漸走上革命道路,兩人之間的師生情也非常深厚。葉挺後來改名,便是陳敬如送給他的,取“人要上行,葉要上挺”之意,希望學生能“挺身而出,拯救中華”。

  
      1911年春天,15歲的葉挺考入惠州府立中等蠶業學校。葉挺原打算從這裡學到科學的蠶業知識,但入校後,所看到的一切使他失望至極。學校名義上雖然是教授新學,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但老師們别說是教學生,自己對各種新學科也都是半通不懂。學生也是三教九流,良莠不齊。實際上,這所蠶業學校仍是一所受封建官僚控制的學校,雖然處在辛亥革命即将爆發的前夜,學校卻到處彌漫着一股陳腐、甚至愚昧的封建氣息。3月底,孫中山、黃興發起的廣州黃花崗革命起義再次遭到失敗,清廷借機瘋狂地鎮壓革命黨和所謂亂黨嫌疑分子。由于葉挺等進步學生剪掉了辮子,也被捕入獄,不久即被蠶業學校開除學籍。在陳敬如的幫助下,葉挺繼而進入惠州府中學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辛亥革命的槍聲猶如前進的鼓點,激勵着廣大革命青年奮發向上。葉挺同所有熱血男兒一樣,心潮澎湃,立志為徹底推翻帝制、建立民國貢獻自己的力量。1912年春,在“富國強兵”思想的影響下,葉挺毅然擺脫家庭、婚姻的束縛考入廣州陸軍小學第七期。1914年12月,葉挺從陸小畢業,北上武漢,于次年升入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在這裡,葉挺與同學鄧演達、李振球、羅梓材結為至交好友。12月,袁世凱在北京稱帝,全國掀起反袁革命鬥争。葉挺和同學們積極響應,組織宣傳隊到街頭和部隊作反袁演講,鼓動革命。此時,各種新思想紛紛出土萌芽,各種革命浪潮風起雲湧,這使青年葉挺欣喜不已,同時又感應接不暇,不免陷入迷茫之中。面對滿目瘡痍、多災多難的祖國,目睹北洋軍閥的腐敗,葉挺苦苦思索着拯救中國的道路,漫漫長夜,輾轉反側。在這段日子裡,葉挺将自己的迷惑以及思考付諸筆端,提出“覺悟是道德的根本”的觀點,旁征博引,一氣寫下洋洋2000字的長信,投寄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後來,《新青年》将這篇充滿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憂慮,熱情四溢,飽含哲理的文章全文發表在1917年第二卷第6号期刊上,并加編者按,稱贊葉挺“力求覺悟于自身,是正确之思想也,是鄰于科學者也”。

  
      1916年底,葉挺結束第二預備學校學業,升入當時中國著名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9年春,葉挺從保定軍校畢業,本決定赴歐留學,後因為沒有籌措到留學資金,便按照事先與鄧演達的約定,投奔孫中山,從此走上革命道路。當時,孫中山創建的粵軍攻克福建漳州,已完成援閩任務,正在漳州休整,準備回師廣東,再圖北伐。葉挺到漳州後,被任命為粵軍第1支隊少校副官,同年加入國民黨。從此,葉挺追随孫中山轉戰閩粵桂,奔赴于革命疆場,曆經讨伐廣東桂系軍閥莫榮新戰争、廣東軍政府“北伐定桂”的革命洗禮。1922年6月16日,發生陳炯明叛軍炮轟總統府事件。葉挺時任警衛團第2營營長,他率部奮勇反擊,打退了叛軍的五次進攻,掩護孫中山等人安全轉移。

  
      兩次護法戰争均告失敗後,孫中山痛定思痛,開始尋求新的革命道路。在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接受了中國共産黨關于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并重新诠釋了三民主義。改組後的國民黨,在聯俄、聯共、輔助農工三大政策旗幟下,成為工人、農民、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的革命聯盟,建立了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自“五四”運動以來,葉挺通過耳聞和目睹,逐漸對馬克思列甯主義和中國共産黨發生濃厚的興趣,并進而對資産階級革命産生懷疑。為了親自探尋中國革命的指路明燈,葉挺向孫中山等人提出去蘇聯留學的請求。1924年8月底,在孫中山、廖仲恺、鄧演達的積極支持下,葉挺帶着中共中央機關寫給中共旅莫支部的介紹信,赴蘇留學,進入中國留學生指定就讀的學校――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學習。當時,在蘇聯的中國留學生幾乎都是共産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葉挺成為第一個留蘇的國民黨員。在這裡,他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的經典著作,與留蘇的中國共産黨員朝夕相處,時常共同探讨救國大計。通過學習和交談,葉挺深刻地認識到: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徹底打破舊的社會制度,實現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才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從而使葉挺從心底産生加入中國共産黨的強烈願望。

  
      同年12月1日,對于葉挺來說,是他人生追求和政治生活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一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