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郭化若,原名郭可彬,又名郭俊英,1904年8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個城市貧民家庭。由于家境貧寒,9歲時他便開始在一家報館抄寫通訊,直到13歲時,才在父親的一再堅持下進入教會辦的福州崇實小學讀書。小學期間,郭化若雖然接受的是追求功名的教育思想,但嶽家軍、細柳營以及投筆從戎、中流擊楫的故事給了他極深的印象,令他神往。
1920年春,他讀完了高小課程,由于父親的反對沒能保送到基督教辦的培元中學讀高中,轉而報考福建省立第一中學,雖然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但因學費昂貴不得不放棄,最後進了農林學校預科班學習,一年後轉入本科,不久,再度由于家境貧寒而揮淚離家,開始了流浪生活。
1923年春,郭化若到了廣州,寄住在一個會館裡,靠替人代寫書信、抄稿、寫碑文謀生。這年6月,他參加了一個叫做新學生社的進步團體組織的一些活動。1924年1月,他懷着對孫中山先生的無比信仰,加入了改組後的國民黨。
1925年秋,郭化若成為黃埔軍校的第四期學員,經過預備期學習,成為入伍生,後考入炮兵科,邁出了他近70年革命征途的第一步。9月,郭化若随東征軍讨伐陳炯明叛軍。同年冬,他加入中國共産黨,“中山艦事件”後,他毅然退出國民黨,成為公開的共産黨員。軍校畢業時留校,很快郭化若被委任為炮兵第2隊代理隊長。由于成績優秀和教官的推薦,蔣介石曾兩次下令調他去當秘書,但都被他以“軍人應當戰死在疆場”為托詞予以堅決回絕。1926年春,郭化若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争,曾任北伐軍某部炮兵連連長。
1927年11月,大革命失敗後,郭化若赴蘇聯入莫斯科炮兵學校學習,1928年回國。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去,參加由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軍,是郭化若回國途中拿定的主意。1929年,郭化若輾轉到達福建龍岩參加了紅4軍,這個黃埔高才生深受“紅軍之父”朱德的賞識,被任命為第2縱隊參謀。郭化若在漳平一戰中初顯軍事才華,戰鬥結束的當晚就被前委任命為第2縱隊參謀長。在轉戰東江時,第2縱隊長中彈身亡,前委任命郭化若為縱隊隊長。古田會議召開之前,郭化若曾參與寫信請毛澤東出山,從而促成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會議召開,使整個中國工農紅軍走向了健康發展的道路。古田會議後,前委決定紅軍撤離閩西,這時郭化若已調至紅4軍參謀處任處長,在毛澤東、朱德身邊負責司令部的參謀工作和戰鬥文書起草工作。1931年5月,郭化若被任命為紅一方面軍代理參謀長。
1930年9月,紅一方面軍到達安源,毛澤東要郭化若帶機關的一些同志深入礦工中做工作,他發現很多報名參軍的工人會爆破,可以搞到很多炸藥,并把這一情況向毛澤東、朱德作了彙報,毛澤東、朱德立即決定由郭化若負責組建一個工兵隊。于是由郭化若一手操辦的我軍第一個工兵隊誕生了,它編在直屬隊,由郭化若負責。
在龍岡戰鬥中,我軍繳獲了無線電台一部,俘虜了無線電工作人員10名。鑒于文家市戰鬥中繳獲的無線電台遭破壞的教訓,郭化若遵照毛澤東的再三囑咐,在戰鬥命令後注明注意收集無線電台和人員,但不久電台還是被破壞了。當時紅軍總部缺少無線電台和無線電工作人員。一次戰鬥後,我軍戰士将繳獲的無線電台和俘虜的無線電工作人員送到郭化若所在的參謀處。開始,這些人員都很害怕,連真實姓名都不敢說,郭化若一個個地找他們談話,宣傳黨的政策,希望他們留下來為紅軍服務。經過做工作,10名人員都願意加入紅軍行列。後來,郭化若建議以這些人員為骨幹成立一個無線電隊,毛澤東、朱德認為非常重要,并要郭化若管理他們的業務。
不久,由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軍粉碎了蔣介石的三次“圍剿”,其威望在全國民衆中日益猛增,如同神話般被人們所傳頌。但就在毛澤東軍事指揮才能充分展現的時候,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内占了上風,郭化若先是調任紅一方面軍司令部任秘書長,蘇區黨代會後又調任軍委二局局長,離開了紅一方面軍。1932年7月,郭化若又被解除一切領導職務,調到紅軍軍事學校。剛到紅校,他就在大會上被宣布開除黨籍,這對他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莫名其妙,但有冤無處申。後來才知道,王明搞“肅反”擴大化,以托派嫌疑的莫須有罪名開除了郭化若的黨籍。當時紅校校長何長工同志,并沒有對郭化若另眼相看,而是把他當作教學骨幹,讓他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簡稱紅大)成立後,郭化若被任命為紅大的總教官。郭化若先後教過防空、參謀業務、炮兵設計等課程,後來又教高級班,還幾次被大家推薦為模範教員。政治上的打擊使他擡不起頭,但他仍積極工作并在工作中研究戰術,思考總結我軍一些戰略戰術問題。
随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1934年10月18日,郭化若随幹部團走上了漫漫長征路。在團部,由于陳赓的信任,郭化若在團部做參謀工作,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從瑞金到遵義8000裡征途,有人說“長征全靠兩條腿”,但由于腳後跟潰瘍,郭化若深有感觸地說他“隻能全靠一顆心”!當四年後說起這件事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悲慘呀!”
随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郭化若仍從事軍隊學校教育工作。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成立,郭化若任訓練處長。在簡陋的條件下,郭化若參與引進、編寫教材,制定教育綱要,改革訓練方法,取得了顯著成就。抗日紅軍大學成立後,郭化若任三科訓練處長,後又在抗日紅軍大學第二校(又名慶陽步校)任教育長。“七七”事變後,慶陽步校被撤消,郭化若應毛澤東要求回到延安,進中央黨校學習,把在軍事教育實踐中思考的一些問題寫成信送給毛澤東,被毛澤東稱為有見地、很有價值的萬言意見書。整個抗日戰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