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樹勳小傳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河北地處中原,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來,風雲不斷,豪傑四起。1898年8月6日,高樹勳就出生在河北省鹽山縣高金莊這片土地上。由于地理環境惡劣,高金莊這個地方的大部分農田都是白花花的鹽堿地,很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常常是十年九荒,百姓生活相當艱難。當地群衆常到地裡刮鹽土,用鍋熬成鹽水制成鹽後,拿到集市上賣幾個銅闆以補貼家中生計。高樹勳一共有兄弟姐妹7人,家庭負擔重,他的父親高步午實在難以支撐,隻好廉價賣出僅有的幾畝薄田來養家?口,最後不得不靠租種大戶的土地來維持生計,不久家道中落,弄得一貧如洗、家徒四壁。這種不平凡的經曆造就了高樹勳不平凡的人生。

  
      舊中國農村家庭信奉“耕讀傳家”的傳統習慣。1906年高樹勳8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入私塾讀書,從《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啟蒙,然後學習《千字文》、《百家姓》這些初級讀物。高樹勳天資聰慧,學習極為刻苦,每天從學堂回來後仍然要把每日所學功課複習一遍。在兄弟三人中,他排行老二,每逢家裡來了客人,他父親總是用手拍着高樹勳的頭對客人說:“我今後一家人,就全指望我這―個孩子啦。”由于家境不好,父親不可能讓高樹勳繼續求學。每逢農忙季節,高樹勳還要上地裡幹活,這樣斷斷續續地讀了四年書。1912年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高樹勳不得不離開他心愛的學堂,收拾好筆墨紙硯回家,扛起鋤頭與土坷垃打起交道,田間勞動的辛苦、貧瘠土地裡微薄的産出使他深刻體會到舊中國農民的艱辛與苦難。高樹勳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一晃到了1914年,高樹勳年滿16歲。高步午望着他日漸上蹿的個頭,心想他也算得上半個大人了,于是對他說:“你人大了,自己出門到天津、北京去找生活出路吧!”高樹勳聽到這番話,知道以後的路就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了。他二話沒說,簡單收拾了一下背起行李卷出了門。一開始,高樹勳到天津市去投奔他姐夫李銀橋。他姐夫當時正在金剛橋上挎着籃子賣煙卷。他問他姐夫:“能在天津替我找個活幹嗎?”他姐夫歎了一口氣,說:“你看我賣個煙卷,自己都是顧住了頭顧不住尾,哪能給你找活?”高樹勳一看這種情形就知道姐夫也是有心無力,就辭别了姐夫,一路餐風露宿往北京奔去。

  
      到了北京後,高樹勳經過一番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在同村姓張的村民辦的一個血料廠裡幫助人家推石磨,加工血料。每天,繁重的體力活弄得高樹勳覺得好像渾身骨頭都散了架,但他一聲不吭,雇主見他為人實在,對他也比較照顧。後來,高樹勳經他們介紹,又到―家雜貨店當學徒,中間也幹過學刻字、賣美孚石油(煤油)等活。在這個店裡當學徒,隻管吃住,不管穿,因此穿衣服,穿鞋,高樹勳還需托人從家裡往北京捎。有一天,高樹勳收到一封家信,信中說:“家裡越來越窮,連你的穿衣鞋襪也解決不了啦。必須重找一份工作,不僅管吃而且管穿,最好還能掙點錢貼補家用。”看完了信,高樹勳想:“父親說得一點沒錯,在這個雜貨店繼續幹下去,不但解決不了穿衣這些基本的日常生活問題,而且賺不到錢,得另謀出路才行。”

  
      從收到那封信以後,高樹勳整天就尋思着想個什麼法子來賺錢養家。有一天,他想到還有個舅舅在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裡當軍醫,不如投奔舅舅去當兵或許還有出頭之日。高樹勳想了想決定和他的―個表哥一起乘火車去上海,然後坐輪船到湖北宜昌,再步行去四川綿陽投奔舅舅。不久,兩個初涉塵世的少年長途奔波,幾經周折總算到了綿陽。高樹勳找到了他舅舅,說明來意。他舅舅聽完後爽快地答應了。當時他舅舅所在部隊的花名冊裡有些是空名,所謂空名就是隻有其名而沒有其人,目的是為了騙取軍饷。他舅舅托了些關系,想辦法讓他們在連隊補了個空名。從此,高樹勳下連隊當兵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那時當兵不僅管吃管穿,每月還有六塊現大洋的軍饷。高樹勳把六塊錢攢起來,每三個月往家裡寄一次。家裡有了他的資助,日子總算比過去有了好轉。當他還是一名普通士兵時,由于他粗通文墨,而其他的士兵大字也不識一籮筐,因此,每逢其他的士兵寫家信報平安,就由他代為執筆,念家信和往家裡寄錢都來找他,他也很願意幫助排裡的弟兄。排裡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個“小書生”。因此,他的人緣極好,士兵們都很喜歡他。高樹勳身體矯健,什麼雙杠、木馬這些體育運動不在話下,騎馬、跑步這些軍體課成績在排裡也是名列前茅。因此,他不斷得到上級的嘉獎和表揚,也逐步赢得了上司的賞識。

  
      1917年,張勳率領辮子軍在北京擁廢帝溥儀複辟,頓時全國嘩然,紛紛起來反對複辟。馮玉祥率領第16混成旅官兵讨逆,高樹勳也義無返顧地加入到這正義的事業中。戰後,因為他作戰勇敢被升為馮玉樣的手槍連班長。1918年,馮玉樣在鄂東重鎮武穴通電全國,極力主張和平,反對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段祺瑞惱羞成怒,下令免去馮玉祥的旅長職務。後來為了緩和局勢,段祺瑞便約馮玉祥在漢口談一談。高樹勳率手槍班随馮玉樣赴漢口與段祺瑞會面,當馮玉樣的貼身警衛,以防不測。馮、段兩人會談時,高樹勳手不離槍,一雙機警的眼睛不停掃視着周圍,最終使馮玉祥安全歸來。

  
      馮玉祥從漢口回來後,高樹勳的出色表現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于是将他送進學兵營學習測繪、軍事操典、射擊常識。在學兵營學習期間,高樹勳努力學習各種槍械的知識、行軍打仗的軍事理論,每個科目成績拔尖,結業後被任命為機槍營司務長。1920年,22歲的高樹勳升任排長,這時,他受馮玉祥的影響,接受洗禮加入基督教。

&nbs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