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戰略展開三回合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第一節立足生根

  
      “劉司令員騎上了馬,鄧政委笑了。”

  
      這是部隊勝利渡過淮河後,像閃電一樣在廣大指戰員中傳開的“新聞”。

  
      沒有人去追索“新聞”的來源,但是,人們對于這兩句話,都在形象地、有聲有色地描繪着。不言而喻地理解這個時候“上馬”和“笑”意味着什麼。

  
      在這用生命和鮮血開辟的大别山上,劉伯承和鄧小平相偕安步緩行,不時相互會心地看着,不斷重複着一句話:“蔣介石輸了他第三步棋!”

  
      敵人潰逃或者隐匿了,群衆還沒敢露面。山野雖然還是茂林修竹,松杉蔽日,金桂和幽蘭飄香,桐果和木梓交映。但是,村鎮裡到處是房屋倒塌,沒有炊煙,也沒有雞犬之聲。偶爾在山澗石壁和廟宇、祠堂已經斑駁的牆上,看到當年紅軍、赤衛隊等書寫的标語:“蘇維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鞏固蘇區”“打土豪,分田地”“沒收地主豪紳土地,分配給窮人耕種”。表明着這裡曾經有過的土地革命的峥嵘歲月。

  
      曾在這塊土地上拼搏過的老紅軍,不由得引起了血淚的回憶。劉伯承對他們說:“這些都是階級父老兄弟用生命和鮮血留下的曆史印證,要把它們保存下來,做為對子孫後代最珍貴的教科書。這是拿金子部買不到的!血債要用血來還!大家把仇恨變成戰鬥的力量。”說着,他就讓攝影記者盡可能拍攝下來。

  
      經過幾天的宣傳動員,群衆陸陸續續回了家,一傳十,十傳百,奔走相告:“當年的紅軍回來了!”

  
      各縱隊報告:部隊每天都有來訪的白發父母、望穿秋水的妻子和兒女,打聽親人的音信,訴說他們10多年來的苦難和鬥争;老軍人懷念着鄂豫皖根據地的開創者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徐海東及堅持在大别山打遊擊的張體學、劉昌毅、桂林栖、鐘大湖等;婦女們親切地呼喊着“陳少敏大姐又回來了。”

  
      當地遊擊隊都得到了武器彈藥的補充,他們揚眉吐氣,如虎添翼,為大軍籌集柴草、米糧,積極完成一切新任務。

  
      劉伯承、鄧小平開始研究戰略展開的新任務:“分兵發動群衆,集中以應付敵人”“義元反顧,重建大别山根據地”。

  
      每天夜晚,如豆的木梓油燈下,劉伯承用放大鏡,刻苦閱讀、精心體會毛主席在《解放戰争第二年的戰略方針》中的指示:“到國民黨區域作戰争取勝利的關鍵,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戰機,勇敢堅決,多打勝仗;第二是在堅決執行争取群衆的政策,使廣大群衆獲得利益,站在我軍方面。隻要這兩點做到了,我們就勝利了。”同時,着手單拟創造鞏固的大别山根據地的計劃和部署。

  
      8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向部隊發出指示,号召全體指戰員“全心全意、義無反顧地創建大别山根據地”,指示說:“一、我軍已勝利地完成渡過淮河、進入大别山的任務。敵人的追截計劃完全失敗。今後任務是:全心全意地、義無反顧地創建鞏固的大别山根據地,并與友鄰兵團配合,全部控制可能點。

  
      二、實現此曆史任務,要經過一個艱難困苦過程,沒有半年以上時間,如不大量殲滅敵人,充分發動群衆,要想站住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切戒驕躁,兢兢業業,上下一心,達成每一個具體任務。

  
      三、向全軍說明,我們完全有勝利把握。首先是有陳謝兵團在伏牛山、豫西、豫南廣大地區和華東大軍在隴海路南北互為配合。其次是我們當面敵人隻有23個旅,兵力分散,戰鬥意志薄弱,此次尾我南下失敗,戰略上愈顯被動。再次是大别山還有長期的革命傳統,有遊擊戰争基矗我們有許多本地幹部。特别是黨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全軍上下一緻的決心和信心,勝利是有把握的。雖有困難,也是能夠克服的。

  
      四、應向全區群衆說明,我們是鄂豫皖子弟兵的大回家,他們的子弟兵在華北空前勝利了,壯大十倍。說明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條件。說明我軍決不再走。我們的口号是:‘與鄂豫皖人民共存亡,使鄂豫皖人民獲得解放’。

  
      五、在軍事上,我們在最初一個月内,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領一切可能占領的城鎮,肅清土頑,争取打些小勝仗(一兩個團。一次一次的殲滅戰)。

  
      同時,特别注意引導大家熟悉地形,習慣生活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