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第一節敵前渡江
1948年底,劉伯承與陳毅抵達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這時正逢吳玉章七十壽辰,12月30日,他們聯名寫信緻賀:“吳老:我們北來中央開會,值你年滿70。黨内外同志熱烈慶賀。我們代表南線各同志共申賀忱。
你50年來,以革命為職業,中國革命無役不從。每當革命運動受挫折之際,你臨難不退縮,堅持奮鬥的精神,更值得學習而示人以典範。”短短的況詞,表達了他們對這位老革命家的敬仰和友誼。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目前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的報告,提出1949年的主要任務是:解放湘、鄂、贛、蘇、皖、浙、閩、陝、甘等省的全部或大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一步加強各野戰軍的正規化建設。
l月7日,劉伯承在會上發言。針對渡江作戰和奪取全國勝利,他着重講了四個問題:(一)前年我們躍進式的進軍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這次渡江是一字長蛇陣齊頭并進。在最後勝利時,穩健地集中使用兵力,真正講起來是最快的。(二)開辟新區的組織問題。在未出動前最好即有一套地方黨政及軍區的配備,這是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實行軍政府、軍事管制。
(三)正規化。現在是轉變關頭,如何正規化,如何着手,看來隻有首先從司令部着手,隻有加強司令部才能組織戰争。(四)野戰軍與後方問題。毛主席說過“補充在前線”,現在又提出“加強後勤工作”,這是不矛盾的。
補給主要并盡可能取給于前線,但完全解決人力、物力、财力問題,還必須靠後勤。這次170萬人南下江南作戰,沒有後勤,沒有财政是不行的。
這四項意見,表明了他對渡江戰役及奪取全國勝利的總體設想。這四項意見,涉及到了下一步向全國進軍最為重要的作戰指導思想、新區政權建設、軍隊正規化建設和野戰軍大規模的後勤供應等問題。其中“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是說的用軍隊和根據地的幹部控制、管理新解放區的應急措施,是針對及時、有效地控制和開展新區工作而言的。根據大别山的經驗,再加上可以預計的城中工作的大規模開展,因此,他主張未雨綢缪,預先準備好新區政權的幹部班子,以便到時迅速組織起政府機構或軍事管制機構,開展工作,然後再逐步過渡、完善到由各種政治力量組成的人民政權。
劉伯承在石家莊稍事休養後重返前線。2月11日,他回到河南商丘附近的張菜園中原野戰軍司令部,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渡江準備工作。
首先,他以主要精力主持部隊的整編工作。2月間,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原野戰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以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李達、陳赓5人組成前委,鄧小平為書記。部隊以原有的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等7個縱隊為基礎,加以地方兵團升級,補充新兵、俘虜等,擴編為第三、四、五兵團。第三兵團由陳錫聯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治委員,王近山、杜義德任副司令員,闫紅彥任政治部主任,王蘊瑞任副參謀長,鐘漢華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第十、十一、十二等3個軍。第四兵團由陳赓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郭天民任副司令員,劉志堅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胡榮責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第十三、十四、十五等3個軍。第五兵團由楊勇任司令員,蘇振華任政治委員,張霖芝任副政治委員,甘渭漢任政治部主任,潘焱任副參謀長,石新安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第十六、十七、十八等3個軍。此外,還組建了特種兵縱隊,由李達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整個野戰軍實力達到28萬餘人,裝備大大得到加強。
通過整編,人民解放軍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武器裝備大大得到加強,它面臨的建設任務也更為繁重。劉伯承在3月份向毛澤東所作的工作報告中,圍繞着部隊整編工作,系統地表達了軍隊建設的意見,提出了組織調整、兵員補充和後勤建設等三個問題,并敏銳地把這些問題提高到正規化建設的高度。關于組織調整,他提出:要把部隊按照新的編制和三三制的原則改編為兵團、軍、師的建制,這裡不僅是名稱上的改變,而且是組織上的變動或擴大整編,這就必然牽動其他組織的調整。他強調指出:統率機關的司令部、政治部和後勤部,尤其是特種兵的組織,在正規化建設急需之中??應成為我們必須抓緊的一件大事。
關于兵員補充,他詳細分析了補俘、補新兵、地方部隊升級與歸建等不同形式。認為中原野戰軍兵員補充的來源是複雜的,按地區有冀魯豫、豫西、豫皖蘇、鄂豫、皖西等5個地區。俘虜也是各地各兵種來的,而且有許多老弱及警察、機關雜員、差役等非戰鬥兵。按時間說則是參差不齊的,整個整訓期間都在陸續零星的補充中。政治覺悟極不齊,原來在中原野戰軍正規化建設中曾提出反對遊擊主義,現在又添加了這樣一些因素,就必須在一個時期内加強政治教育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