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參加第一、二、三次反“圍剿”
第一次反“圍剿”戰鬥很快就要打響了。一九三○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天,紅四軍在釣峰河灘上召開了粉碎敵人“圍剿”的動員大會。羅榮桓在大會上講話。他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準備反攻”的方針,根據總前委的布置,列舉了紅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克敵制勝的八大有利條件。這八大條件的前兩條講國際、國内形勢對紅軍有利,後六條是:一、我們的戰略好,着着勝利,敵人是着着失敗;二、我們有群衆擁護,敵人遭人民反對;三、我們兵力集中,敵人兵力分散;四、我們内部團結,敵人軍心渙散,人多擺不開,槍多拿不穩;五、我們準備充足,敵人經濟恐慌;六、我們得地利,敵人人地生疏。他講完話後又領着大家高呼“勇敢沖鋒”“拚命殺敵”“多繳槍炮”等簡短有力的口号,以鼓舞廣大指戰員昂揚的戰鬥意志。前不久在部隊中因打AB團而引起的驚慌不安的情緒為之一掃。
十二月三十日,林彪、羅榮桓率領紅四軍插到龍岡以北,同紅三軍團、紅三軍、紅十二軍一道,圍殲敵第十八師,活捉敵師長張輝瓒,接着又殲敵第五十師之一半,勝利粉碎了第一次“圍剿”。
在第一次“圍剿”遭到慘敗後,蔣介石又派何應欽為總司令,率領二十萬大軍,向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反革命“圍剿”。紅軍立即與敵人脫離接觸,向南撤到廣昌、甯都一帶。在這一期間,羅榮桓以主要精力抓反“圍剿”的政治工作。他召開了紅四軍政工會議,總結了第一次反“圍剿”的政治工作經驗,根據總政治部頒發的《反“圍剿”政治動員令》和宣傳提綱、口号,結合四軍的具體情況,布置了反“圍剿”的政治工作。會議剛結束,他又召集了有駐地群衆參加的誓師大會,号召軍民團結起來粉碎敵人新的“圍剿”。接着,各師也分别召開了反“圍剿”動員大會。與此同時,紅四軍各個部門都圍繞着反“圍剿”這個中心開展工作。司令部、供給部、衛生部分别召開了參謀會議、副官會議、軍醫會議,研究和布置了各項作戰的保障工作。有了上一次反“圍剿”的經驗,這一次反“圍剿”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得更加充分了。
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日,羅榮桓等率紅四軍随方面軍總部轉移到離敵人僅四十裡的東固、龍岡一帶集結待命,等待有利戰機的到來。幾萬大軍集中在大山裡頭,剛過了幾天,給養便發生了困難。每人每天隻能發幾分錢菜金,菜還沒有地方買,柴禾得靠自己上山打。羅榮桓在這一期間一手抓訓練,一手抓生活,為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兢兢業業地工作。每天拂曉,他帶領機關幹部和部隊一起爬山,練習搶占山頭。晨霧還沒有退盡,他便和戰士們一道,一人背着一捆柴禾走下山來。他号召大家開動腦筋,想方設法改善生活。每逢休息時間,他便和戰士們一起挖竹筍、捉泥鳅、摸田螺、挑野菜……到了夜晚,常常可以見到“滿田燈火摸螺蛳”的情景。實在沒有菜吃,打些米面糊糊,放一點鹽就算是菜。
環境這樣艱苦,羅榮桓在抓訓練、抓生活的過程中,始終把政治工作作為生命線,予以高度重視。在他領導下,部隊經常上課,黨團員經常開會,以制定個人和班排的作戰計劃,讨論在即将來臨的反“圍剿”戰鬥中如何發揮模範作用和先鋒作用。每個連隊都布置了列甯室,出了牆報,到處都可以聽到嘹亮的歌聲。
既生動活潑又紮紮實實的政治工作,使紅四軍廣大指戰員始終保持了非常旺盛的戰鬥情緒。對此,毛澤東十分滿意。原來,在決定羅榮桓任四軍政委時,因為林彪過去同曆任黨代表都搞不好關系,不少人都為羅榮桓捏了一把汗,連毛澤東也有點放心不下。羅榮桓到任後,一心撲在部隊建設上,把四軍的政治工作、軍事訓練、供給工作抓得井井有條,與林彪配合得不錯。林彪除了負責作戰指揮外,對部隊的日常工作索性不怎麼過問了。毛澤東放了心,他高興地對身邊的同志說:“羅榮桓在四軍,不是跟林彪團結得很好嗎?”
五月十四日,敵兩個師離開富田向東固前進。有利戰機出現了。十六日下午,四軍搶占九寸嶺、觀音崖兩處隘口,與敵激烈戰鬥,殲敵一個多師。紅軍随即向東橫掃七百裡,十五天打五仗,俘獲人槍二萬餘,勝利粉碎了第二次“圍剿”。
七月一日,蔣介石又發動了第三次“圍剿”。三十萬大軍象洪水一般,由北而南,洶湧而來,一下子幾乎占領了全部中央根據地。紅軍冒着酷暑,繞道千裡,從閩西經根據地底部到瑞金再到興國高興圩地區集中。八月七日清晨在蓮塘全殲上官雲相師一個旅,下午在良村又将敵郝夢齡師二個多團殲滅。
良村戰後,紅四軍又轉向東面去打駐黃陂的毛炳文師。在良村隻留下政治部、供給部和衛生部打掃戰場:安置傷員、收容俘虜、運送槍支。部隊正在轉移,敵第十九路軍又緊追上來。紅軍打掃戰場的部隊來不及疏散。一些俘虜、槍支又重新被敵人奪了回去,紅軍的一些傷員也被敵人抓走。羅榮桓認為自己作為四軍軍委書記和政委,應該負責。
在曆次戰鬥中,羅榮桓都非常注意做好傷兵的政治工作。每次戰鬥結束,他都要親自檢查傷兵的安置,走到擔架旁對傷兵進行慰問,逐個詢問傷員,傷在哪裡,感覺怎樣,及時将前線的勝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