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出席遵義會議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突破第四道封鎖線以後,一軍團到了廣西資源縣油榨坪。路上,當聶榮臻登上越城嶺的峰巅時,舉目西望,呵!一層山接一層山,像大海的波濤,一浪一浪地鋪向天際,西斜的夕陽給一眼望不到邊的群山鍍上了一層耀眼的金黃色,讓人真有一種置身于海邊的感覺。他不禁驚歎了一聲:呵呀,怎麼這麼多的山呀!自己的家鄉也有山,江西也有山,可是都比不上這裡的山海。

  
      在以後的一段時日裡,他是在擔架上度過的。由于過九峰山時腳被刺破感染化膿,經過血戰湘江以後,就再也無法走路騎馬了。如今鑽進山裡,就在一個壯族老鄉家裡,由戴濟民醫生為他開了刀。他躺在擔架上,有時和部隊一起,有時在中央縱隊。那擔架是用兩根竹竿作骨架,中間結上繩網,他躺在裡邊,不是上山,就是下山,難得走那麼一點點直路。天上的雲朵在他的眼裡晃蕩着,看着看着,他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但更多的時間,他在焦心地思索着,思索着勝利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思索着紅軍今後的命運。在這段行軍中,聶榮臻有機會與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一起。

  
      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圍剿”後被敵機炸傷,傷口未愈,一直在擔架上随隊長征。聶榮臻初到蘇區時擔任總政治部副主任,與王稼祥一起共事。王稼祥雖與王明、博古是莫斯科的同窗,但他來蘇區較早,有與毛澤東合作的經曆。他從切身經驗體會到毛澤東戰略戰術的正确。因此,在甯都會議上他不同意排斥毛澤東。現在,他與聶榮臻不約而同地思索着同一個問題。白天晚上,兩副擔架或前或後,或左或右,時常在一起。他們很少有機會做這樣的長談,全都向對方敞開了心扉。

  
      聶榮臻說:“事實證明,博古、李德等人不行,必須改組領導。”

  
      王稼祥說:“應該讓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

  
      聶榮臻說:“完全贊成。我也有這個想法。而這個問題勢必要在高級會議上才能解決。”①他們談了很多很多。這一段行軍,他們是沒齒難忘的。在壯族的茅屋裡,在荒無人煙的山嶺上,他們遙對星空,推心置腹,商讨着拯救全黨全軍的大事。

  
      王稼祥在後來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是有特殊功勳的。陳毅曾經把他比做楚漢相争中的韓信:在楚則楚勝,歸漢則漢興。王稼祥是從“左”的桎梏中掙脫出來的,他說話更有說服力。聶榮臻在“文化大革命”中還特意提到擔架上傾心相談那段經曆,談到王稼祥不可磨滅的功勳。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後,9月27日聶榮臻在中央召開的老同志座談會上發言說:“王稼祥那個時候的确是擁護(毛)主席的。”聶榮臻的談話,使王稼祥在“文化大革命”危難之中深受感動,十年動亂結束後王稼祥還專程登門向聶榮臻緻意。

  
      12月10日,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攻占通道。紅軍在通道休息了一天,繼續西進,目标還是企圖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敵人在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已在湘西陳兵幾十萬,布置好了又一個口袋,正等着紅軍往裡鑽。在通道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師的計劃,西入貴州創造新的根據地的意見。多數人同意毛澤東的意見,但他沒能說服博古、李德等人。

  
      12月14日軍委電令紅二、六軍團向湘西北發展,接應中央紅軍。

  
      ①《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243頁。

  
      離開通道城以後,聶榮臻歸隊了,仍舊坐在擔架上。他不放心部隊。在新的進軍中,一軍團走右翼,進入貴州境内。12月15日,林、聶指揮六團與三團搶占貴州黎平,敵王家烈部一個團望風披靡。

  
      12月18日,中央在黎平召開了政治局會議。經過毛澤東的努力說服,許多人改變了觀點,同意了毛澤東的正确意見。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關于西進烏江、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定。這樣,就使敵人在湘西集結重兵,陰謀圍殲中央紅軍的計劃落空。

  
      中央政治局在黎平開會時,紅一軍團繼續前進。12月18日,在往劍河前進的途中,林、聶接到軍委的電報,說中央有新的戰略方針,不久,收到了政治局黎平會議的決定。紅一軍團集合師以上幹部,由聶榮臻傳達這個決定。

  
      從此,紅軍改變進軍方向,不再往敵人布置好了的口袋裡鑽,而是向遵義挺進。

  
      去遵義,要先渡烏江。紅一軍團奉命突破烏江天險。

  
      在爾後的行動中,二師由軍委直接指揮,取道江界河渡口;一師由林、聶率領,取道回龍場渡口。

 &nbs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