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外國人眼中的神秘國土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八路軍挺進敵後,以劣勢裝備,與強大的日軍作戰,居然取得了像平型關戰鬥那樣的勝利,而且這種勝利的趨勢還在繼續發展。這引起了許多外國人的濃厚興趣,想弄清其中的奧秘。40歲出頭的美國情報軍官、海軍陸戰隊上尉埃文斯・卡爾遜就是其中的一個。

  
      卡爾遜是在美國女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的鼓動下決定前往晉察冀的。

  
      卡爾遜于1937年12月中旬,來到當時位于山西省洪洞縣的八路軍總部。

  
      他在會見朱德時提出,要求到五台山地區去參觀訪問。朱德回答說:五台山區已經完全被日本人包圍,他們正在沿着五台山區周圍的4條鐵路線,以兩萬多兵力分八路圍攻聶榮臻所部,去那裡很危險。卡爾遜說:“然而,這恰恰是我要求去的原因,因為我想看看八路軍是如何作戰的。到五台去必須至少兩次通過敵人的封鎖線,這就增加了看到作戰行動的可能性。”朱德理解一個軍人想看到作戰行動的要求,表示願意提供協助。後來經毛澤東同意,1937年12月26日,卡爾遜由著名作家、此行作為他的翻譯的周立波陪同,跟随一支40多人的護送部隊從山西洪洞縣出發了。一路上經過安澤、沁縣、武鄉、和順、東冶頭等地,從娘子關附近越過正太路,進入晉察冀邊區。

  
      1938年1月29日傍晚,卡爾遜進入阜平。聶榮臻和軍政學校的學員前來迎接。大家都想看看第一個來到的外國人,老鄉們也來了不少。卡爾遜說:“打仗以來,還沒有外國人進入過這一地區,人民很願意展示他們的成就。

  
      一批穿黑長袍的商人在我們經過時向我們行禮,臉上洋溢着善意。緊挨着他們的是穿着棉褲和胸前開口的黑色短棉衣的農民。他們懷着不加掩飾的好奇心觀看這個有一副紅面孔、穿一雙粗陋的鞋子的洋鬼子。婦女協會的人舉着寫有‘歡迎美國朋友’的三角小紙旗。”{ewcMVIMAGE,MVIMAGE,  !12300580_0256_1.bmp}當天晚上,聶榮臻請卡爾遜吃飯。卡爾遜說:“當晚在晚餐時,我會見了邊區政府的官員,有機會審度這些遠在日本人背後維護中國主權的人們。

  
      聶雖然不承認,但他是這一切的首腦和推動力。他長相不那麼引人,但眼睛充滿了智慧,嘴上的線條顯現堅強的決心。他曾在法國學習過三年,像許多法國官員那樣把軍帽戴得稍歪一點。”

  
      周立波則是這樣描寫當時的聶榮臻的:

  
      在工作這樣開展的愉快的環境之下,聶榮臻同志顯得比以前年輕,一點也看不出他有三十九歲的模樣??他斯文穩重,但他款侍客人的早餐,卻帶着軍隊的簡單和粗豪的樣式,也有點四川菜肴的口味。他是四川人。這位長征過來的将領,現在成了邊區青年信賴的一個對象。他每次演說的前後和中間,群衆常常報以熱烈的鼓掌。

  
      随着邊區的日益擴大與鞏固,這位精明能幹的南方人,就日益博得北方軍民熱烈的敬愛,而他也更加謹慎,更加盡力于邊區民族統一戰線的确立。①在一個朔風呼嘯、天寒地凍的夜晚,聶榮臻在他那間挂滿作戰地圖,生着火爐的辦公室裡,用阜平特産的糖果、梨、棗、花生和他自己特有的微笑,接待這位遠道而來的賓客。聶榮臻親自提着馬燈,站在凳上或炕上,指着牆①《周立波文集》(4),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第76頁。

  
      上的五萬分之一或十萬分之一的地圖,用洪亮的聲音向卡爾遜講述晉察冀的敵我态勢。圖上插着許多紅色和白色的三角形小紙旗。從圖上可以看出,在每一面小白旗的周圍,幾乎都被許多小紅旗包圍着。卡爾遜是位訓練有素的軍官,當然清楚這意味着什麼。聶榮臻接着講述他作戰的三重任務:防止敵人占領這一地區,騷擾敵人的交通線;逐步把影響和控制擴大到鄰近的還沒有建立起抗日政權的地區。聶榮臻繼續對卡爾遜說:“敵人在華北的兵力非常空虛,如果我們的武器裝備好一點,把敵人趕出河北去并不是難事。”

  
      卡爾遜說:“我正要問你,槍械和彈藥怎樣補充的呢?”

  
      “很困難。我們正在收集國民黨撤走時抛棄的槍支。河北農民大抵有槍,那是抗日戰争前為抵禦盜匪而自衛用的。最近,因為不堪敵人的壓迫,農民紛紛拿出自己的武器,組織遊擊隊,但供不應求。我們這個區域有1000多萬人口,兵員補充不成問題,困難的就是槍支彈藥。”

  
      “能夠從敵人那裡繳獲來補充嗎?”

  
      “繳獲了一些,但不十分多。敵人因為不懂中國話,怕做俘虜,不肯繳槍,有時甯可人槍俱毀。現在不同一點了,我們的部隊學了幾句日語口号,使敵人知道我們不殺俘虜,他們也就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