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戰爆發。當天,聶榮臻與蕭克、劉瀾濤、羅瑞卿一起,提出了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三大戰略區集中力量先打下山西,使三區連成一片的建議。為此,晉察冀拟采勸西攻東防”的作戰方針。兩天後中央複電:“你們的戰略意見是正确的。國民黨大打後,你們的基本任務是保衛地方與奪取三路(平綏、同蒲、平漢路)四城(大同、太原、石家莊、保定),首先是打下平漢路和石家莊、保定。”①聶榮臻提出,如無晉冀魯豫的配合,執行中央的指示是困難的,建議先用半月時間,與晉綏配合打下大同。中央複電同意。看來,聶榮臻是考慮到平漢路和平津唐兩線敵人共有8個軍、21個師、5個總隊,而山西太原以北地區敵人隻有2個軍、7個師,顯然要弱得多。7月,為孤立大同,晉察冀與晉綏軍區配合進行了晉北戰役。晉察冀軍區部隊在40多天中解放了山陰、繁峙、原平、五台、定襄等城鎮,殲敵8000多人,基本實現了預期目的。晉北戰役後,接着與晉綏軍區組織了大同、集甯戰役。
8月2日,聶榮臻到陽高主持了大同戰役作戰會議。根據大同敵兵力不強,但城防堅固的特點,确定以5個旅圍攻大同,先在外圍各個殲敵,與圍城同時,另部署4個旅打傅作義可能的增援,并組成前線指揮部,由晉綏野戰軍副司令員張宗遜任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羅瑞卿任政委、第三縱隊司令員楊成武任副司令員。7月31日戰役開始。大同城堅,對此估計不足,未能按計劃攻克。9月2日,傅作義3個師增援大同,這本在我意料之中。
傅部進到集甯,被包圍。在敵人即将被殲時,傅作義又派一個師增援集甯。
由于前線指揮員指揮不當,不是集中全力先吃掉敵人3個師,而是掉頭打敵人增援的一個師,兵力調整又組織不當,緻使敵4個師會合,失去了殲敵良機。後來,聶榮臻在回憶錄裡總結教訓時說:“發起大同戰役,有考慮不當之處。因為,大同敵人的兵力雖不雄厚,而城防設施是頗為堅固的。當時,我軍既沒有重武器配備,又缺乏攻堅戰經驗,哪裡有把握攻下大同?”①在這種情況下, 13日部隊撤離集甯, 16日撤圍大同,加上8月28日放棄承德,至此,張家口東西兩面受敵,形成被動态勢。聶榮臻權衡利弊,認為我軍一向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決心能守則守,必要時主動放棄張家口。
關于撤出張家日的考慮,要追溯到綏遠戰役之後。那時,聶榮臻認為,未能消滅傅作義部主力,造成張家口兩面受敵,總的形勢不利。鑒于這種情況,他開始從張家口大量往北嶽山區轉移作戰物資,光105口徑榴彈炮的炮彈就有幾萬發。解放戰争中二野、三野把105炮的炮彈打光了,這批彈藥起了重要的支援作用。綏遠戰役結束,離撤出張家口還有近一年的時間,即使在那個時候,聶榮臻已經預見到遲早要撤出張家口。因而搬運許多笨重物資從容不迫,重要的機器全運進山裡,負責搬運工作的是察哈爾省主席張蘇。
自1946年7月起,就往涞源山區疏散人口。
9月份的一天,晉察冀軍區作戰科長楊尚德乘一架美國飛機由北平飛回張家口。楊尚德在北平軍調部跟随葉劍英工作。對他的突然而至,聶榮臻感①《毛澤東年譜》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00頁。
①《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631頁。
到詫異,問:
“你怎麼回來了?”
“送情報。”
“情報在哪裡?”
楊尚德從口袋裡拿出一包頂球牌香煙,從裡邊抽出一支,從兩頭掰開,裡邊包着的是一張紙條,上面寫滿了蠅頭小楷。楊尚德彙報說:這是打入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地下工作人員提供的敵人進攻張家口的作戰命令。字迹太小,聶榮臻看不清,馬上派人整理出來,他看過後,又叫楊尚德作了詳細彙報,在座的有羅瑞卿、蕭克、劉瀾濤、趙爾陸、耿飚。
敵人進攻張家口的部署是:東面,李文兵團第十六軍、第五十三軍沿平綏鐵路向懷來進攻;十三軍從承德到豐甯(大閣)、沽源作為配合;九十四軍在北平作為預備隊。西面,傅作義三十五軍的3個師、新編騎兵第四師、暫編第三十八師集結于大同集甯一線。東西兩面的敵軍協同搶占張家口。
從北平地下工作系統送來的這個情報和軍區掌握的敵情動态,全都證實了張家口的形勢是嚴峻的。
&n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