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争爆發。兩天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公然宣布,已派美軍武裝入侵朝鮮,同時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侵占中國領土台灣。在這關系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生死存亡和中國人民命運的曆史關頭,經毛澤東提議,7月7日和10日,由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中央軍委會議,讨論在朝鮮戰争形勢下的國防問題。聶榮臻出席了這兩次會議。7月13日,中央軍委作出《關于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作為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為貫徹中央軍委的指示,迅速落實組建東北邊防軍的任務,通知中南軍區以第十五兵團部為基礎,組建第十三兵團部,率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軍于8月上旬到達東北地區,與已在那裡的第四十二軍集結待命。8月5日,聶榮臻電令第十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本月内完成一切準備,待命出動作戰。”但由于準備工作艱巨複雜,過于急迫,難以按時完成。于是,他在幫助中南軍區為第十三兵團調配幹部、補充兵員和武器彈藥、落實鐵路前運計劃等工作的同時,于8月18日再次電令鄧華:“請加緊督促,務于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第十三兵團按時完成了集結待機的任務。
東北邊防軍(除第十二兵團4個軍,配屬3個炮兵師,1個高炮團,1個工兵團,共25萬餘人)的迅速組建和做好入朝參戰準備,為志願軍取得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矗8月1日,東北軍區向總參謀部請示,可否派部分高炮部隊到鴨綠江大橋朝鮮一側布防,以保護這座大橋。聶榮臻認為,鴨綠江大橋是中朝兩國之間唯一的重要通道,一旦被切斷,後果不堪設想。8月2日,他向毛澤東、周恩來報告:關于東北軍區請示的問題,“經研究後,感到還是派出為好??因為鴨綠江的橋梁對我來說是必須保護的”。4日,毛澤東批準了這個報告。
此後,經征得朝鮮方面同意,東北軍區部隊對鴨綠江大橋采取了嚴密的保護措施。戰争進程中,美軍飛機晝夜對這座大橋狂轟濫炸。聶榮臻一再指示部隊設法保護好大橋。後來部隊創造性地架設了一座與鴨綠江大橋并行的水下橋,橋身隐藏在水面下,空中偵察不易發現,可以保障通行。水面橋炸斷了能很快修複,水下橋則始終未被炸斷過。中朝之間的這條通道一直沒有被切斷,這對抗美援朝戰争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8月下旬,聶榮臻看到美國積極調兵遣将,預感到戰局可能很快逆轉,一旦中國被迫軍事卷入,光靠東北邊防軍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的。于是,他在請示毛澤東同意後,命第九和第十九兵團預作準備,到山海關以内地區集結,必要時支援東北邊防軍作戰。①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預見是完全正确的。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接着大舉北進,向中國邊境壓來,迫使中國進行抗美援朝戰争。
但在當時,對中國是否出兵朝鮮問題,黨内是有不同意見的。有的人認為我們打了這麼多年仗,迫切需要休養生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才一年,各方面物質條件還很差,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打這一仗。聶榮臻也有些擔心,認為“國内革命戰争剛剛結束,困難很多。部隊嘛,兵員不少??是充實的,但武器彈藥怎麼辦?對付現代化戰争,坦克、飛機、炮兵幾乎什麼都沒有,基本上還是小米加步槍,彈藥都困難呀”。當時,毛澤東對出不出兵①《當代中國的抗美援朝戰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第429頁。
問題考慮了很久。最後,終于在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的一再請求下,從維護中朝兩國人民的利益、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的根本立場出發,毅然下定了決心。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會議,研究出兵朝鮮的問題。聶榮臻列席了會議。會上,毛澤東表示:大家擺的困難都有理由,但朝鮮處于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裡也難過。就這樣,中共中央決定派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聶榮臻曆來組織觀念很強,既然中央已作出決定,他就全身心地投入抗美援朝戰争。
10月2日淩晨,總參謀部接到情報,南朝鮮軍于10月1日越過三八線。
後又得知, 10月7日美國侵略軍不顧中國方面的一再警告,也大舉越過三八線。聶榮臻将情報及時報告給了中央軍委。10月8日,毛澤東正式發布了《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命令指出:“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争,反對美帝國主義的進攻,借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着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内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并争取光榮的勝利。”同時,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參戰。
志願軍出國作戰以後,總參謀部的工作重點轉向抗美援朝戰争。當時的總參謀部,還是戰争年代的那個小班子,主要是作戰部、情報部、機要局等,人員很少,但很精幹。緊張激烈的抗美援朝戰争,使本來就極為繁忙的聶榮臻,更感到工作千頭萬緒,難以應付。這時,他想到了毛澤東。
毛澤東極富領導藝術,又是個哲學家,有一套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
&nbs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