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聶榮臻負責領導全國科學研究工作以後,深感近代科學技術的極端複雜性,無論軍隊還是地方,都必須把全國的科技力量組織起來,貫徹全國一盤棋的大協作精神,才能取得積極成果。這同戰争年代組織大兵團作戰,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是一個道理。因此,他除了軍事系統而外,也十分重視地方科技方面組建機構、組織隊伍的工作。
1956年在制定12年科學規劃的過程中,對科研領導機構的設置問題,科學家們就曾經展開過争論。陳毅、李富春、聶榮臻在同年10月29日的報告中說:“關于高級協調機構問題,争論最大。在8月份的讨論中,少數同志曾有不同意見,但出席會議的中國科學家(包括郭沫若院長)和大多數有關單位負責幹部,一緻主張建立一個常設的高級協調機構。因為科學規劃是全國規模的,而執行時必須分為三個系統,即(中國)科學院、高等學校、産業部門,另外還有原子能委員會和航空工業委員會。對這幾個系統實施科學規劃的情況,應該有一個機構經常加以監督。同時怎樣使這幾個系統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協調地執行規劃,是一個很重要很複雜的問題。各方面不協調,會産生有些任務落空,有些任務重複等現象,妨礙科學的發展。”
因此,聶榮臻等在報告中提出:“把科學規劃委員會保留下來,并設一個精幹辦公機構擔負上述任務,是一個比較妥當的辦法。”11月份,周恩來、鄧小平等批準了陳、李、聶的報告。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保留下來了,由聶榮臻任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書記。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的成員有:宋任窮、黃敬、趙爾陸、劉傑、張勁夫、範長江、張玺、黃松齡、于光遠、谷牧。秘書長範長江、副秘書長武衡。
當時科學規劃委員會的委員大多是科學家,沒有專職辦事機構。聶榮臻認為,這種狀況難以開展工作。于是,他與張勁夫商量,調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武衡到科學規劃委員會從事專職工作。武衡調來後,經過半年多的籌建,設立了一個20多人的專職辦事機構。
1957年5月12日,國務院批準科學規劃委員會由聶榮臻兼任主任,郭沫若、林楓、李四光、黃敬、楊秀峰為副主任。委員106人,大部分仍是科學家。秘書長範長江,副秘書長武衡、李強、安東、姜君辰。科學規劃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對科學事業進行規劃計劃、組織協調、科技幹部的培養分配、安排解決科學工作的保障條件和開展國際合作等。
聶榮臻主管科學規劃委員會以後,不久就遇到了所謂“二黃一張”之争。
1956年1月,周恩來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中提出:要“用極大的力量來加強中國科學院,使它成為領導全國提高科學水平、培養新生力量的火車頭”。①這使科學家們很受鼓舞。一時,工業部門和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們紛紛要求調中國科學院工作。這引起了代表工業部門的國家技術委員會主任黃敬,代表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部副部長黃松齡,與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書記張勁夫的争論。黃敬要求中國科學院将有關工農業生産的研究人員和機構劃歸産業部門。黃松齡則主張科學院将有關基礎理論研究的人員和機構劃歸高等院校。
中國科學院是根據蘇聯的經驗逐步建設加強的。當時蘇聯科學技術的發①《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185頁。
展與資本主義國家比,速度要快得多,其基本原因就是集中了衆多的優秀科學家,集智攻關。而資本主義國家的“皇家學會”、“國家科學院”等組織,隻是少數知名科學家的榮譽組織,除了有時開開會,出版些刊物,授予榮譽稱号等活動外,對科學研究不起直接的組織領導作用。有鑒于此,張勁夫當然要據理力争。
三方矛盾難以解決。聶榮臻要武衡了解情況,居間調停,但收效甚微。
三方争論愈演愈烈,一直鬧到毛澤東那裡。有一次,毛澤東在見到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和高等教育部部長楊秀峰時說:你們兩個有意見,不要吵了,劃個“三八線”嘛!
聶榮臻聽說後感到問題嚴重,報告了周恩來,建議開會讨論解決。1957年6月,周恩來召集聶榮臻、黃敬、張勁夫、黃松齡、範長江、武衡等人開會。開始時會場沉默,誰也不講話。周恩來要聶榮臻先講講。
聶榮臻在講話中說,中國科學院這個“火車頭”不能削弱,應該加強,我認為蘇聯組織科學院的經驗是可取的,但要再調很多科學家進來,現在看不大可能,隻能逐步加強。工業部門和教育部門也不應該挖科學院的牆腳。
大家都不要有本位主義,現在總的說是人才太少,國防科研方面也碰到了人才奇缺的困難,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們還是應該強調互相協作,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為好。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