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一從延安到臨縣三交鎮
葉劍英從北平回到延安的時候,延安城正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戰争氣氛之中。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由于無力繼續進行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便集中兵力,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兩個解放區。中共中央面對國民黨軍隊對陝北的進攻,決定主動放棄延安。中央指定葉劍英、楊尚昆負責駐延安各機關撤退的組織指揮工作。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在西北野戰部隊的掩護下,全部撤離延安。同時,任粥時電告晉綏軍區的賀龍和李井泉,中央直屬隊将轉移到晉西北。3月29日,中共中央于陝北清澗縣棗林溝村舉行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的精幹機關繼續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争;劉少奇、朱德和一部分中央委員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華北,進行中央委托的各項工作。随後,中共中央又決定葉劍英、楊尚昆等組成中央後方委員會,以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後方支隊司令,在晉西北臨縣地區,統籌後方工作。
3月下旬,葉劍英東渡黃河,前往晉西北地區。從延安撤退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3000餘人,經過艱苦行軍,至4月上旬陸續到達山西省臨縣三交鎮雙塔村及其附近的10多個村莊。
三交是一座山鄉小鎮,東倚呂梁山脈,西臨滾滾黃河,是山西省通往陝西省的要沖之一。三交又是1941年即被八路軍解放的老解放區,人民群衆覺悟高,對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懷有深厚的感情。聽說中央機關要來,他們主動騰出窯洞,準備物資,熱情迎接。4月2日,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董必武、賀龍、葉劍英在三交開會,讨論中央工委、後委的工作。這次讨論的問題,由周恩來回陝北同毛澤東、任弼時研究後确定了下來。
葉劍英、楊尚昆等領導的中央後方委員會,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攤子。它包括:軍委總參謀部一、二、三局一部分,軍委總衛生部,中央辦公廳、城工部、交際處、外事組、立法委員會、婦委、工委等部分單位以及中央警衛團的一小部分,還有烈士家屬等。以後,從國民黨統治區撤回的幹部,也陸續到達三交。中央後委領導的人員最多時達5000餘人。
中央和軍委機關撤到三交以後,許多人聽到革命聖地延安被國民黨軍隊占領,又聽不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消息,一時不了解戰局的發展,十分焦急。
針對這種情況,葉劍英立即決定給後委的幹部們作一次形勢報告。
4月的一天下午,後委的工作人員和家屬,聽說葉“參座”作報告,一個個急切地湧進會場,坐在老槐樹底下靜候。不多時,葉劍英來到會常他舉起雙手向大家緻意,并告訴大家,毛主席很好,中央的領導同志們都很好,他們仍轉戰在陝北。接着,他介紹了解放軍在西北和全國其他戰場的戰況,說:目前的形勢對我們很有利,我們給胡宗南留下了延安一座空城。敵人雖然進了延安。但他們背了個包袱。我們在延安附近連續打了勝仗。當然,戰争是殘酷的,艱難的。同志們要有精神準備,克服困難,戰勝困難,要有勝利的信心。大家聽了葉劍英的講話,消除了自延安撤退以來籠罩在心頭的沉悶情緒,受到了很大鼓舞。①為了加強對後委機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葉劍英明确提出:中央機關合①訪問張明、任友青談話記錄,1985年5月。
并後,要加強集中領導;各機關的任務,按組織系統落實;加強組織紀律性,糾正某些散漫的現象;充實業務人員,減少雜務人員;各機關隻開展補助性、供給性的生産,使工作人員集中精力從事工作;适當地、妥貼地安置老弱、幼孝疾病人員,減少工作機關的負擔。為此,特設中央直屬縱隊管理處,在中央副秘書長直接指導下,統一管理中央直屬機關的供給、衛生、黨務、教育、行政各事項,形成一個行政管理系統。後委其他領導同志一緻贊同葉劍英的意見。②在葉劍英的主持下,後委的組織系統很快進行了調整和整頓,統一了領導。接着,葉劍英要求各部門立即恢複業務工作,并向軍委機關提出一些題目,責成各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研究。這些專題主要是:自延安到臨縣的行軍總結;保衛工作;保密工作;情報保障;通信聯絡;後勤供應保障等。爾後,葉劍英多次主持後委領導同志開會,對上述題目逐個進行研究讨論。參加讨論的除後委負責人葉劍英、楊尚昆、李維漢、李克農、鄧穎超(不久到中央工委工作)等人外,還有帥孟奇、戴鏡元、王诤等。經過多次讨論,作出了相應的決定,各部門迅速将各項業務工作開展起來。
②葉劍英:《關于後委機關調整和業務工作的意見提綱》,1947年7月。
二中央的“耳目”
中央後委的首要任務,是協助留在陝北主持中央工作的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指揮全國的解放戰争。為此,既要擔負中央的後方保障工作,更要做好參謀部的工作。葉劍英在統籌後委全面工作的同時,将大量精力放在領導軍委總參謀部的工作上。總參謀部機關除留下少數機構和人員跟随中央前委以外,大部分都撤到了三交,由中央後委領導和指揮。中央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争,要了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