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一“泉水”
1949年7月,中共中央為了加強對廣東、廣西地區黨政軍工作的統一領導,決定組建新的中共中央華南分局。8且1日,中央任命葉劍英為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張雲逸為第二書記,方方為第三書記。華南分局隸屬華中局領導。随後,中央和軍委又任命葉劍英兼任廣東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央軍委還決定,将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作為一個臨時性的獨立兵團,由第四野戰軍統一指揮,在葉劍英和兩兵團負責人帶領下,向廣東挺進。葉劍英離開北平之前,毛澤東幾次找他談話,就解放廣東、廣西問題作了重要的指示。他告訴葉劍英,這次南下,先到江西贛州同四兵團、十五兵團負責人及方方等人會合,然後召開會議,着重解決好黨、政、軍領導機構的組成和各級幹部的配備、解放廣東的作戰步驟、接收及管理廣東的各項政策、準備對付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幹涉等八個方面的問題。毛澤東特别強調了團結問題,要求葉劍英和南下的同志,對原華南分局及各級黨委在廣東工作的成績要有恰當的估計,要處理好南下的部隊官兵、地方幹部同當地幹部之間的關系。
葉劍英向毛澤東彙報了南下的準備工作情況。他覺得幹部不足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并風趣地說:“主席,華南解放晚,别處都把幹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給我們的幹部太少了,好比我們客家話中的‘水尾田’,流到最後剩的水就不多了。您看怎麼辦?”
毛澤東一聽笑了。他借葉劍英的比喻,也很風趣地回答:“‘水尾田’是‘水尾田’,但那裡有一股泉水嘛。”①毛澤東話音剛落。兩人開懷大笑起來。葉劍英心裡明白,毛澤東講的“泉水”,是指以方方為主要領導的原華南分局、兩廣縱隊和人民群衆,在那裡蘊藏着取之不勁用之不竭的人才資源。
毛澤東要求葉劍英自力更生地解決幹部問題,同時也指示中央組織部盡力為華南多分配一些幹部。中組部從北平、山東、華北軍大及一些大學生中,挑選了一大批幹部,陸續輸送到華南。
①葉劍英在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52年6月30日。
二贛州會議定大計
1949年8月9日,葉劍英離開北平南下,經武漢、九江、南昌等地,于9月上旬到達江西南部的贛州。贛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曆史的古城。發源于武夷山脈和南嶺山脈的貢水和章水,在這座城邊彙合,成為贛江。此城距廣東北部邊境約百餘公裡,是江西至廣東的要沖。在葉劍英到達贛州之前,參加解放廣東的軍隊、地方的負責同志遵照黨中央的指示也部陸續到達贛州會師。他們之中有: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負責人陳赓、郭天民、劉志堅;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負責人鄧華、賴傳珠、洪學智;原華南分局書記方方;兩廣縱隊負責人曾生、雷經天等。大家從四面八方彙集到一起,重任在肩,都感到格外親切和激動。他們在葉劍英的主持下,就解放和接管廣東城鄉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開始進行緊張的運籌。
軍事行動,是擺在衆人面前最緊迫的問題。9月7日,葉劍英首先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分析敵情,制訂廣東戰役作戰方案。根據從各方面獲得的情報,廣東守敵連同由閩、贛逃粵的國民黨軍第十二、第四兵團在年,共3個兵團11個軍約15萬人,統由華南軍政長官公署司令長官餘漢謀指揮。其第四、第二十一兩兵團共7個軍,沿粵漢路韶關至廣州一線布防,企圖阻止解放軍南進;其第十二兵團的兩個軍位于潮安、汕頭地區,策應粵北作戰;另有兩個軍位于湛江、海南島,保持其退路。葉劍英和陳赓等人根據敵情,決定:依照軍委意圖,先消滅北江、東江一帶國民黨軍隊,進占曲江、惠陽,創造條件,争取和平解放廣州。如果國民黨軍隊在廣州頑抗,則堅決以武力消滅之。為了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各部隊必須于9月底以前到達預定地域集結。十五兵團集結于江西南部的南康、信豐地區;四兵團集結于廣東北部的南雄、仁化、汝城一線;兩廣縱隊集結于江西省興國縣以南地區。
作戰會議根據敵情可能發生的變化,制訂了兩套作戰方案。一是,如果敵人扼守曲江、英德之線頑抗,四兵團主力則沿粵漢路向南攻擊前進,十五兵團則由集結地域插至英德或其以北地區,斷敵退路,争取殲滅國民黨軍4個軍的兵力。兩廣縱隊經惠陽向南迂回,并相機占領惠州,視情況必要時以一個軍加強之。原華南分局領導的地方武裝則積極向潮汕方向佯攻,牽制與迷惑敵人。二是,如果國民黨軍集中兵力據守廣州、虎門等地,四兵團則沿粵漢路南下進至廣州以北、以西,十五兵團進至廣州以東,兩廣縱隊插至廣州以南,截斷廣州、虎門之間的聯系,合力聚殲廣州之敵。
作戰會議之後,葉劍英與陳赓聯名将戰役計劃上報中央軍委及四野總部。中央軍委于9月12日由毛澤東複電葉劍英、陳赓:“兩兵團第一步集結并休息數日,第二步齊頭進至曲江、翁源地區并休息數日,第三步協力奪取廣州,除此以外均同意。”葉劍英和兩兵團負責人根據軍委的指示,立即部署了軍隊的行動。
關于軍隊的指揮問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