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開拓軍事科學研究(上)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一創建軍事科學院

  
      20世紀中期,随着現代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軍事科學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加以研究和探讨。人民解放軍在新中國建立以後,雖然已由單一兵種逐步轉變為擁有一定現代化武器裝備的諸軍種、兵種合成軍隊,但在軍事理論指導上還不能完全适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葉劍英作為主管全軍軍事教育訓練的軍委領導人之一,清醒地認識到了這種形勢,深感建立與發展人民解放軍自己的軍事科學,勢在必行。他經過調查研究和深思熟慮,于1956年秋向軍委和毛澤東主席提出建立軍事科學院,全面系統地開展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建議。這一具有遠見卓識的建議,立即得到了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批準。10月31日,葉劍英主持拟定了《軍事科學院組織機構與建院方案》。12月4日,經軍委批準,成立軍事科學院籌備委員會,由葉劍英任主任,黃克誠、張宗遜任副主任,彭紹輝、甘泗淇、洪學智、餘秋裡等任委員。創辦軍事科學院,對人民解放軍說來是個創舉。葉劍英受命後,與籌委會的同志一起,立即着手調配幹部,組織力量建院。在選擇院址時,他親自參加勘察。經過多方磋商,選定了香山附近環境幽靜的一塊地方作為院址,并與建築專家反複商量,定下全院的布局和樓房設計。同時,他召開各種會議,研究制定軍事科學院的組織規程和編制體制,明确軍事科研任務和指導思想,并同有關機關協商,有計劃地選調幹部,以便于建院後能迅速開展研究工作。①1958年1月8日,總政治部批準組成軍事科學院臨時黨委,葉劍英任臨時黨委書記,委員有宋時輪、彭紹輝、楊至誠。1月11日,葉劍英主持召開臨時黨委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的重點是讨論軍事科學院工作計劃大綱。葉劍英對大綱中有關建院工作,如營房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班子配備、幹部學習以及同駐外武官建立科學研究的聯系等問題,發表了中肯的意見。他把即将成立的戰理、戰術、戰史、外軍等幾個學術研究部比做是“幾個大的車間”,明确要求各“車間”根據大綱拟訂具體工作計劃。他指出:“目前重點是戰術,其次是戰役、戰史,最後才是戰略。”

  
      他要求全院要深入研究馬列主義的軍事學說和毛澤東的軍事著作,以此為武器解決戰役、戰術的研究以及編寫戰史等問題。并且強調軍事科學院是“生産部門”,要出成品。他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一年、兩年沒有出成品,或出的淨是廢品,别人就會認為搞這個機關沒有必要,如果開張三年還搞不出成品或出一些廢品,别人會考慮這個機關要改組。”②1958年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召開建院大會。院長兼政委葉劍英向全院人員講話,首先提出軍事科學院的性質是“學習、研究、生産的三者統一的機關。”

  
      接着,他着重說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總結人民解放軍經驗,從事軍事科學研究的極端重要性。指出,軍事科學不同于自然科學,是研究戰争的理論科學。世界上有很多理論,不一定都是科學,而馬列主義的軍事理論卻是真正的科學。這種理論概括起來就是毛主席常說的戰争的規律和戰争指導規律。我們研究軍事科學,就是要解決對戰争規律的全面的系統的認識。針對①《關于建立軍事科學院機構的問題》1956年10月31日。

  
      ②葉劍英在軍事科學院臨時黨委第一次會議上的發言,1958年1月11日。

  
      當時軍隊内部有些人不重視總結自己經驗的傾向,葉劍英深有感觸地說:我們自己有經驗沒有?打了二三十年仗,經驗多得很,一個小小的戰鬥,都包含有真理性。但是這些真理的顆粒還被埋藏着,埋藏在毛主席腦子裡頭,在元帥、兵團、軍領導同志的腦子裡頭。為此,必須把各個負責同志腦子裡的東西用什麼方法搞出來。原料取出後又如何整理?要像國棉工廠那樣,經過多道工序,把棉花織成布,變成成品。

  
      葉劍英語重心長的講話,使全院研究人員深受教育和鼓舞,但也有少數同志不安心搞研究工作。他反複耐心地進行思想教育,說:軍事科學研究工作關系到未來戰争的勝敗,隻要戰争危險存在一天,就不能放松這項工作。

  
      大家要“安居樂業”,要有“工作在科學院,死在紅山口”的長期打算。

  
      二确定科研方向

  
      為了把軍事科學院辦得更好,葉劍英向毛澤東主席報告了建院經過,并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方針、任務、對象及方法步驟等一系列問題,作了請示。這個報告,可以說是一份軍事科學院總的工作大綱,是為全院工作奠基定向的重要文獻。

  
      在報告中,葉劍英首先從部隊作戰、訓練急待解決的問題出發,說明創建軍事科學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出的兩個問題是:其一,部隊和學校訓練所采用的各種條令均是從蘇聯翻譯過來的,它不可能與我國我軍情況完全相适應,如我國的經濟條件、地形、氣候,我軍現有的裝備、優良傳統等等,與蘇軍有很大的差别。幾年來,許多事例證明,完全采用蘇聯的一套,很難避免産生死搬硬套、削足就履的教條主義傾向。有的學院學員反映,教員上課很少舉我軍的戰例。南京部隊反映,他們部隊在搜捕匪特的戰鬥動作中,竟完全采用正規的戰鬥方法,導緻了不必要的傷亡。由此可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