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一以己之退,促黨的事業之進
1982年9月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内,燈火輝煌,群情振奮,不時響起一陣陣熱烈掌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葉劍英,正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隻聽他以渾厚的聲音說道:“我們的黨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黨。經過這次大會,将有一批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中央的領導崗位和其他領導崗位,這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标志,我們老一輩的同志,看到這種情況,由衷地感到喜悅。唐朝詩人李商隐曾經用‘雛鳳清于老風聲’的詩句,稱贊他的後輩的詩才。意思是說,後來者居上,年輕的會超過年老的。可以說,這是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基本規律。”
代表們聽到這裡,情不自禁地再次鼓起掌來。
葉劍英接着說:“這次大會以後,将有許多老同志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這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這些老同志勤勤懇懇奮鬥幾十年,他們是革命的功臣。他們的功績,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我今年八十五歲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從心,從黨的事業着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領導崗位。在中央沒有決定我退出之前,當盡力而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①葉劍英的這兩段話,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共産黨的組織工作、幹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即年高體弱的同志,到了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時候,應該從黨的事業着想,主動從領導崗位、工作崗位上退出,讓年輕的同志接替工作。這個問題,在黨處于執政地位的情況下,尤其顯得重要。隻有這樣,中國共産黨的事業,才能猶如長江大河,後浪推前浪,奔流不息。
出席中共十二大會議代表中的許多老同志,都清楚記得,重視年輕一代,重視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葉劍英的一貫主張。
早在1956年11月,葉劍英寫下的《西遊雜詠》組詩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引得春風度玉關,并非楊柳是青年。英雄一代千秋業,敢說前賢愧後生。”②他以曆史唯物主義的眼光看到,在無産階級的千秋大業中,革命的後生将會不斷地超過前賢,因此,要重視後生,關心青年。
50年代末期以來,由于中國共産黨在指導思想上出現“左”的偏差,特别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動亂,一代青年的成長受到了嚴重挫折,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工作也受到了極大的幹擾。有鑒于此,在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處在黨和國家領導崗位上的葉劍英,格外注意培養和選拔革命接班人的工作。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把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作為全黨、全國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提出來,以引起全黨的重視。1982年5月,葉劍英在和幾位中央領導人的一次談話中,特别談到三國時期蜀國在接班人問題上的教訓,他說:“蜀國那時也有個幹部接班的問題。‘蜀中無良将,廖化做先鋒’。諸葛亮晚年,不放手選拔、使用年輕的接班人。後來,諸葛亮很急,好容易發現姜維是個人才,讓姜維做了接班人。蜀國人才的老化問題,接班問題,很值得我們借鑒。我們自從井岡山以來,五十多年了,多年征戰的幹部都老了,現在需要大力培養選拔接班人。”
①葉劍英:《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1982年9月6日。
②葉劍英:《遠望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8月版,第17頁。
葉劍英對黨的組織建設中的新老交替問題不僅從理論上作出了精辟的闡述,更以自己的模範行動,為全黨作出了楷模。早在60年代前期,葉劍英在談到老幹部工作時,就曾指出,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老同志到了不能工作的時候,應當主動退位讓賢。這種退位不是消極的,而是要“以己之退,促黨的事業之進”。1977年11月,他在廣州松園賓館賦詩一首:“四面青山列翠屏,松園終不老閑身。會當再奮十年鬥,歸讀陰那梅水濱。”①詩中表達了他早已萌生的退休之意。1979年,他鑒于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已重新确立,黨中央的領導機構已趨健全,特别是年富力強的同志已挑起了重擔,便給中央政治局常委逐個做工作,要求同意他退出中央的領導崗位,但中央仍希望他留在領導崗位上。1981年6月,葉劍英又給中央寫信,要求改變中央政治局常委名次的排列,将他的名字放到鄧小平之後。中共中央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沒有同意他的要求。
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仍選舉葉劍英為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葉劍英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按照十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黨内不設主席、副主席)。葉劍英退位讓賢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1983年2月,葉劍英擔任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任期将滿。他又寫信給人大常委會,請求不再提名他為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候選人。這一請求,得到了五屆人大常委會的同意。人大常委會并複信給他,對他在長達半個多世紀充滿艱難險阻的革命鬥争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在粉碎“四人幫”這場嚴峻鬥争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在擔任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的卓越領導、辛勞而有成效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1985年9月,在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葉劍英同其他幾位老同志一起,緻函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