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抗美援朝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一九五0年十月至一九五三年七月)

  
      出兵援朝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國慶節後,四日午,北京突然派來飛機,令我立即上飛機去北京開會,一分鐘也不準停留。當日午後四點左右到達北京中南海,中央正在開會,讨論出兵援助朝鮮問題。聽别的同志告我,當毛主席讓大家着重擺擺出兵的不利情況以後,主席講了這樣一段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處于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裡也難過。”我剛到,未發言,内心想是應該出兵,救援朝鮮。散會後,中央管理科的同志把我送到北京飯店。當晚怎麼也睡不着,我以為是沙發床,此福受不了,搬在地毯上,也睡不着。想着美國占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台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華戰争,随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于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如果美國決心同我作戰,它利速決,我利長期;它利正規戰,我利于對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國政權,有蘇聯援助,比抗日戰争時期要有利得多。為本國建設前途來想,也應當出兵。常說,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要比資本主義陣營強大得多,我們不出兵救援朝鮮,那又怎樣顯示得出強大呢?為了鼓勵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也要出兵;為了擴大社會主義陣營威力也要出兵。“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們站在旁邊看,怎樣說,心裡也難過。”我把主席的一句話,反複念了幾十遍,體會到這是一個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指示。“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如果不把它同朝鮮處于危急時刻聯系起來考慮,那就是民族主義而不是國際主義者。我想到這裡,認為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決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我想通了,擁護主席這一英明決策。

  
      第二天下午,中央又在頤年堂開會,在其他同志發言後,我講了幾句:“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于解放戰争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争,随時都可以找到借口。”主席決定我去朝鮮,我也沒有推诿。散會後在南海畔,有人向我說:“看來還不服老喲!”

  
      第一次戰役

  
      一九五○年十月十八日黃昏時,我随志願軍第一批先頭部隊跨過鴨綠江。十九日晨到拉古哨電站,二十日晨到達北鎮西北之小山溝。當時,敵乘汽車、坦克追擊,先頭一部已抵鴨綠江。二十一日晨我四十軍之某師通過北鎮不遠,即與李承晚僞軍遭遇。第一次戰役是一個不期遭遇戰,我立即改變原先行軍部署,利用我軍特有的靈活機動,在北鎮雲山地區消滅了李承晚僞軍一部,打退美僞軍的追擊,立穩了足跟。二十五日即勝利結束了第一次戰役。美、英軍和僞軍利用機械化迅即退至清川江與德川地區集結,構築野戰工事,我們未跟蹤猛追,因為僅消滅僞軍六七個營和美軍一小部,還沒有消滅敵之主力,敵機械化部隊運動迅速,構築工事亦快,主要是坦克部隊,已交織成防禦體系。以志願軍現在技術裝備去向敵軍進行陣地戰,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打一個敗仗。

  
      第二次戰役

  
      我們當時采取了故意示弱,縱敵、驕敵和誘敵深入的戰術。我以小部兵力與敵保持接觸,而我主力控制在北鎮東西地區,利用有利地形,在離敵進攻出發地三十公裡左右,隐蔽構築反擊陣地。十一月中旬×日,麥克阿瑟〔82〕坐飛機偵察,其總部又對所屬廣播:“要加緊準備,打到鴨綠江,回去過聖誕節。”我軍判斷敵即将進攻,一切準備就緒。十一月二十日前後,敵向我猛烈進攻,我按上述部署作戰。以小部隊節節抗擊,引敵進攻。待敵進至雲山、龜城線我預定戰場反擊陣地前沿,時近黃昏,乘其立足未穩之際,又是一天疲勞之時,以小部插入敵軍後方,我兵力、火力預先适當配備,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入敵陣,用手榴彈、刺刀與敵短兵混戰,使敵優勢火力不能發揮,我軍奮勇沖殺,打得敵軍人仰馬翻,車輛橫七豎八,阻塞于途。此種打法,敵軍未見過,也是出敵不意,是我争取第二次戰役勝利的正确戰術方針,舍此沒有第二種好辦法。

  
      此役勝利很大,報銷了敵軍汽車六千輛以上,坦克、炮車千數百輛。但這些裝備,被敵大量凝固汽油彈所燒毀,故繳獲隻是小部。敵軍狼奔豕突,放棄平壤,退回三八線。此役确定了抗美戰争的勝利基礎,恢複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全部領土。

  
      第三次戰役

  
      在第二次戰役勝利後,即乘勝追擊,至十二月中旬,我已隐蔽接近三八線。經過嚴密偵察,做好各種攻擊準備,乘一九五一年元旦前夕(一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一舉突破三八線,奪取漢城,飛渡漢江,收複仁川港,将敵逐至三七線。

  
      敵改變計劃,從日本和國内抽調之新生兵力,共約四個師,集結洛東江預設防線,從歐洲抽調老兵補充;從東線鹹鏡方面撤退之兵力,亦集結于洛東江;機械化部隊每天隻退三十公裡,恰是我軍一夜行程。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