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張孝祥
臨江仙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①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雲破碎,兩樹玉扶疏②。 誰擫③昭華④吹古調⑤,散花便滿衣裾。隻疑幽夢在清都⑥。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
【作者簡介】;
張孝祥字安國,蜀簡州(四川簡陽)人,後蔔居曆陽(今安徽和縣),遂被認為曆陽人。宋高宗時,廷試進士第一。曆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在建康留守任内,贊助張浚北伐,受到免職處分。著有《于湖居士樂府》,有《雙照樓景刊宋元明詞》本,凡四卷。他的詞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幹是南宋初期詞壇雙璧。他追蹤蘇轼,詞風豪放,然亦有婉約之作。;
【注釋】;
①藉草:以草薦地而坐。;
②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③擫:用手按捺。;
④昭華:即玉管。;
⑤古調:指笛曲《梅花落》。;
⑥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評解】;
此詞借賞梅抒寫愛國情懷。上片寫月夜對酒賞梅,是實景。下片寫忽聽《梅花落》,不禁夢繞清都,是虛景。張孝祥詞以雄奇奔放稱,風格近蘇轼。但此詞卻清幽含蓄,雖婉約名家亦不能過;而寄意收複中原,情真調高。;
蔔算子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①梅花發。 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冷豔孤光照眼明,隻欠些兒②雪。;
【注釋】;
①月底:月下。;
②些兒:一點兒。;
【評解】;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則光景清豔。惟三者難以一時兼備,故今歲與去歲相較,不能無憾。此詞即景抒懷,貌似沖淡,卻蘊含無限今昔之感。前人謂張孝祥詞有“潇散出塵之姿,自在如神之筆”,誠然。;
西江月
題栗陽三塔寺
問訊湖①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②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注釋】;
①湖:指三塔湖。;
②寒光亭:在三塔寺内。;
【評解】;
此詞系作者重來江南時所作。史稱張孝祥“年少氣銳”,至作此詞時,已曆盡宦海風波、熟谙世态炎涼,故觸景有感,流露出一種淡然的閑适之情。末兩句的意境,與晉代詩人陶潛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相近。;
菩薩蠻 回文
堵蓮紅亂風翻雨。雨翻風亂紅蓮渚。深處宿幽禽。禽幽宿處深。 淡妝秋水鑒①。鑒水秋妝淡。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注釋】;
①鑒:照。;
【評解】;
回文為倒順、回環可讀的一種詩體,雖涉文字遊戲,亦頗可見巧思,非娴熟于語言藝術、駕馭自如者則不能為。詩中之回文體,魏晉已有;引入詞中,此首是創例。全詞八句,上下句均成回文,全詞亦可回讀,比通常回文詩隻能全首回讀者更為精巧。;
菩薩蠻
諸客往赴東鄰之集
庭葉翻翻①秋向晚。涼砧敲月催金剪②。樓上已清寒,不堪頻倚欄。 鄰翁開社甕③,喚客情應重。不醉且無歸,醉時歸途迷。;
【注釋】;
①翻翻:飄墜狀。;
②涼砧:指搗練之砧。催金剪:古代縫制寒衣,先搗練帛使柔熟,故句雲“催金剪”。;
③社甕:社酒之甕。社,指秋社,古代風俗,于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祭社神酬謝秋收。;
【評解】;
上片寫時令,渲染出晚秋光景,“不堪頻倚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