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徐有貞
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①,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作者簡介】;
徐有貞,初名珵,字元玉,江蘇吳縣人。明宣德八年登進士第,佐英宗複辟,官升至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平生深究經濟之學,對于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博覽。;
著有《武功集》。;
【注釋】;
①皎潔:形容月光明亮。;
【評解】;
此詞之聲律,上片全同《憶秦娥》,下片隻末句多一字。;
作者使下片首句與上片末句頂針,複以下片末句與上片首句銜接,往複回環,有如回文。雖少傷纖巧,但亦頗見匠心。;
陳 霆
踏莎行 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烏鸢噪①。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②。 風暝寒煙,天低衰草,登樓望極群峰小。欲将歸信問行人,青山盡處行人少。;
【作者簡介】;
陳霆字聲伯,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号)十五年進士及第,官刑科給事中。博學多聞,工詩詞、古文。著有《水南稿》、《渚山堂詞話》等。;
【注釋】;
①槎牙:錯雜不齊貌。 鸢:俗稱鹞鷹。;
②芙蓉老:荷花凋殘。;
【評解】;
此詞題為《晚景》,寫景多運化前人詩詞中成句,流轉自然一如己出,而創意不足。詞中寫登樓晚眺,周遭風景在目。;
但詩人意不在賞玩秋光,而在問行人歸信。不意“青山盡處行人少”,遂隻得注目于遠近風物。通篇委婉含蓄,耐人尋思。;
屈大均
潇湘神 零陵作
潇水流。湘水流①。三間愁接二妃愁②。潇碧湘藍雖兩色,鴛鴦總作一天秋。;
【作者簡介】;
屈大均,原名紹隆,字翁山,廣東番禺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嶺南三大家”。明亡時,年僅15歲。清兵南侵,堅決抗清。失敗後,削發為僧。其詩富有民族意識,著作有《道授堂集》、《九歌草堂集》。;
【注釋】;
①潇湘:潇水出自湖南甯遠九嶷山,流至零陵,與由廣西興安流來的湘水會合,稱潇湘。;
②“三闾”句: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二妃指傳說中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哭死于江湘之間。屈原流放江湘,其《九歌》詠及湘夫人,故雲愁接愁。;
【評解】;
此詞借詠潇湘抒發感懷。當是有所寄托。零陵為潇湘會流之地,兩水乍合,顔色分明。詞中以鴛鴦不辨水色,自亦不能發思古之幽情,烘出三闾、二妃史事,以抒感慨。;
夢江南
紅茉莉,穿作一花梳①。金縷抽殘蝴蝶繭②,钗頭③立冬鳳凰雛。肯憶故人姝④。;
【注釋】;
①“穿作”句:穿茉莉花成串作頭飾。;
②蝴蝶繭: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
③“钗頭”句:喻茉莉花串飾在钗頭,狀如小鳳凰展翅。;
④姝:美好。;
【評解】;
詞中寫女子對鏡精心梳妝打扮,為的是要讓人記起她的豔美姣好。然細味詞意,與唐人詩中“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相仿,當有其寓意在。;
【集評】;
況周頤《蕙風詞話》:哀感頑豔,亦複可泣可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