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書籍目錄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嗟夫!人身難得,光陰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隻甘分待終,若臨歧一念有差,立堕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故老釋以性命學開方便之門,教人修煉以逃生死。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有習漏未盡,則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樞要,則立跻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窮理盡性至命之辭,魯語有毋意必固我之說,此又仲尼極臻乎性命之奧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詳者,何也?蓋欲序正人倫,施仁義禮樂有為之教。故于無為之道,未嘗顯言。但以命術寓諸《易》象,以性法混諸微言耳。至于《莊子》推窮物累逍遙之性,《孟子》善養浩然之氣,皆切幾之矣。
迨夫漢魏伯陽引《易》道陰陽交姤之體,作《參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國師于語錄首叙老莊言,以顯至道之本末,如此豈非教雖分三,道乃歸一。奈何後世黃缁之流,各自專門,互相非是,緻使三家旨要迷沒邪歧,不能混而同歸矣!且今人以道門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兩端,有易遇而難成者,有難遇而易成者。如煉五芽之氣,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納清吐濁,念經持咒,噀水叱符,叩齒集神,休妻絕粒,存神閉息,運眉間之思,補腦還精,習房中之術,以緻服煉金石草木之類,皆易遇難成者。已上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滅裂,故施功雖多,而求效莫驗。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橫。一旦不行,則前功漸棄。此乃遷延歲月,必難成功。欲望一得永得,還嬰返老,變化飛升,不亦難乎?深可痛傷!蓋近世修行之徒,妄有執著,不悟妙法之真,卻怨神仙謾語。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煉金丹而得。恐洩天機,遂托名數事而名。其中惟閉息一法,如能忘機息慮,即與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常用遷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返還之道,又豈能回骨換陽,白日而升天哉?
夫煉金液還丹者,則難遇易成,須要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方能追二氣于黃道,會三性于元宮,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随,玉鼎湯煎,金爐火熾,始得玄珠成象,太乙歸真。都來片饷工夫,永保無窮逸樂。至若防危慮險,慎于運用抽添,養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陽生之氣,剝陰殺之形。節氣既周,脫胎神化,名題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今之學者,有取鉛汞為二氣,指髒腑為五行,分心腎為坎離,以肝肺為龍虎,用神氣為子母,執津液為鉛汞,不識沉浮,甯分主客,何異認他财為己物,呼别姓為親兒,又豈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陰陽互用之奧妙?是皆日月失道,鉛汞異爐,欲結還丹,不亦難乎?仆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蔔戰陣、天文地理、吉兇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惟金丹一法,閱盡群經及諸家歌詩論契,皆雲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丹砂,白金黑錫,離坎男女,能成金液還丹。終不言真鉛、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說火候法度,溫養指歸。加以後世迷徒恣其臆說,将先聖典教妄行箋注,乖訛萬狀。不惟紊亂仙經,抑亦惑誤後學。
仆以至人未遇,口訣難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雖詢求遍于海嶽,請益盡于賢愚,皆莫能通曉真宗,開照心腑。後至熙甯己酉歲,因随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其言甚簡,其要不繁,可謂指流知源,語一悟百,霧開日瑩,塵盡鑒明,校之仙經,若合符契。因謂世之學仙者,十有八九;而達其真要者,未聞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詩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韻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數;絕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續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歲律。其如鼎器尊卑、藥物斤兩、火候進退、主客後先、存亡有無、吉兇悔吝,悉備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後,又覺其中惟談養命固形之術,而于本源真覺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書及《傳燈錄》,至于祖師有擊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頌、詩曲、雜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幾達本明性之道,盡于此矣。所期同志覽之,則見末而悟本,舍妄以從真。
時皇宋熙甯乙卯歲旦天台張伯端平叔序。(此序各本均有同異。宋夏宗禹《講義》本,翁象川淵明無名子《注解》本,清朱元育《闡幽》本,明陸西星《外史》本,均未收此序;清董元真《正義》本有删節,自注雲 “稍節從陶氏本”;《十書》、《注疏》、《三注》、《直指》、等則收全部序文,但亦互有出入。清末劉師培《讀道藏記》曰:“張氏自序舊本,僅七律十六、五 言一、絕句六十四,詞十二,别無他篇附入,與夏宗禹《講義》本相同。”書中八十一首詩詞,象九九之數,則為純道教理論。但注家對此序衆論紛歧,疑是參半。即以十種版本而論,有五種無此序,包括《道樞》,有一種有大删節。《直指》《三注》《注疏》内容相同,均載參考《傳燈錄》及 “擊竹而悟”之事,《十書》則未錄此段。此種不同之處,蓋因注者觀點不同,近佛者錄佛經;近道近儒者删禅語(如董德甯底本等);純道者則不錄;調和者錄象征性數句(如十書,似皆以己意增減,皆非原有之句。)至于全删此序,則實際對其真僞懷疑。如翁葆光、陳緻虛、陸西星等,因序文内容與《參同契》《悟真篇》等純道家義理和道家文化本位立場相違,所以不加采錄。朱元育為龍門正宗,對其真僞也似加懷疑,所以《道藏輯要》亦無此序。)
提示您,本章閱讀完畢,點擊進入下一章閱讀!
書籍目錄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