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公(元年~十八年) 文公七年(前620年)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經】

    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須句。遂城郚。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宋人殺其大夫。戊子,晉人及秦人戰于令狐。晉先蔑奔秦。狄侵我西鄙。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于扈。冬,徐伐莒。公孫敖如莒莅盟。

    【傳】

    七年春,公伐邾。間晉難也。

    七年春季,魯文公發兵攻打邾國,這是魯國利用晉國内亂的空子。

    三月甲戌,取須句,置文公子焉,非禮也。

    三月十七日,占取須句,讓邾文公的兒子當守官,這是不合于禮儀的。

    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為右師,公孫友左師,樂豫為司馬,鱗矔為司徒,公子蕩為司城,華禦事為司寇。

    夏季,四月,宋成公死了。這時候公子成做右師,公孫友做左師,樂豫做司馬,鱗矔做司徒,公子蕩做司城,華禦事做司寇。

    昭公将去群公子,樂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蔭矣。葛藟猶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為比,況國君乎?此諺所謂庇焉而縱尋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圖之。親之以德,皆股肱也,誰敢攜貳?若之何去之?”不聽。穆、襄之族率國人以攻公,殺公孫固、公孫鄭于公宮。六卿和公室,樂豫舍司馬以讓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書曰:“宋人殺其大夫。”不稱名,衆也,且言非其罪也。

    宋昭公準備殺死公子們。樂豫說:“不行。公族,是公室的枝葉,如果去掉它,那麼樹幹樹根就沒有遮蓋了。葛藟還能遮蔽它的軀幹和根子,所以君子以它作為比喻,何況是國君呢?這就是俗話所說‘樹陰遮蔽,偏偏使用斧子’,一定不可以。君王要考慮一下,如果用德行去親近他們,那就都是左右輔弼的臣子,誰敢有二心?怎麼要殺他們呢?”宋昭公不聽。穆公、襄公的族人率領國内的人們攻打昭公,在宮裡殺了公孫固和公孫鄭。六卿和公室講和,樂豫放棄了司馬的官職來讓給公子卬。昭公即位後安葬被殺的人。《春秋》記載說:“宋人殺其大夫”,不記載名字,這是由于人多而且他們沒有罪。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晉,曰:“文公之入也無衛,故有呂、郤之難。”乃多與之徒衛。穆赢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則抱以适趙氏,頓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禦秦師。箕鄭居守。趙盾将中軍,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軍。先蔑将下軍,先都佐之,步招禦戎,戎津為右。及堇陰,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則賓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複緩師,秦将生心。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逐寇如追逃,軍之善政也。”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戊子,敗秦師于令狐,至于刳首。己醜,先蔑奔秦。士會従之。

    秦康公送公子雍到晉國,說:“晉文公回國的時候沒有衛士,所以有呂、郤發動的禍難。”于是就多給他步兵衛士。穆嬴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說:“先君有什麼罪?他的合法繼承人有什麼罪?丢開嫡子不立,反而到外邊去求國君,你們準備怎樣安置這個孩子?”出了朝廷,就抱着孩子到趙氏家去,向趙盾叩頭,說:“先君捧着這個孩子囑托給您,說:‘這個孩子如果成材,我就是受了您的賜予;如果不成材,我就要怨您。’現在國君雖然去世,話音還在耳邊,現在反而丢掉它,怎麼辦?”趙盾和大夫們都怕穆嬴,而且害怕威逼,就背棄了先蔑而立靈公為君,并且發兵抵禦秦國軍隊。箕鄭留守。趙盾率領中軍,先克輔助他;荀林父輔助上軍;先蔑率領下軍,先都輔助他。步招為趙盾駕禦戰車,戎津作為車右。到達堇陰。趙盾說:“我們如果接受秦國送公子雍回來,他們就是客人;不接受,他們就是敵人。已經不接受了,而又慢慢地出兵,秦國将會動别的念頭。争取主動而有奪取敵人的決心,這是作戰的好謀略。驅逐敵人好像追趕逃亡者,這是作戰的好戰術。”于是就訓練士兵,磨砺武器,把馬喂飽,讓部隊吃飽,隐蔽行動,夜裡出兵。四月初一日,在令狐打敗秦軍,一直追到刳首。初二日,先蔑逃亡到秦國,士會跟着他。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猶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辭,若何?不然,将及。攝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為寮,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弗聽。為賦《闆》之三章。又弗聽。及亡,荀伯盡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賄于秦,曰:“為同寮故也。”

    先蔑出使秦國的時候,荀林父勸阻他,說:“夫人和太子還在,反而到外邊去求國君,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以生病作借口,行嗎?不這樣,禍患将會惹到您身上。派一個代理卿前去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您去?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經和您同寮,豈敢不盡我的心意呢?”先蔑沒有聽從。荀林父為他賦《闆》這首詩的第三章,又沒有聽從。等到逃亡出國,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兒女和财貨全部送到秦國,說:“這是為了同寮的緣故。”

    士會在秦三年,不見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國,不能見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與之同罪,非義之也,将何見焉?”及歸,遂不見。

    士會在秦國三年,沒有和先蔑見面。随行的人說:“能和别人一起逃亡到這個國家,而不能在這裡見面,那有什麼用處?”士會說:“我和他罪過相同,并不是認為他有道義才跟他來的,見面幹什麼?”一直到回國,沒有見過面。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晉。趙宣子使因賈季問酆舒。且讓之。酆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

    狄人侵襲我國西部邊境,魯文公派使者向晉國報告。趙宣子派賈季去問酆舒,同時責備他。酆舒問賈季說:“趙衰、趙盾哪一個賢明?”賈季回答說:“趙衰,是冬天的太陽;趙盾,是夏天的太陽。”

    秋八月,齊侯、宋公、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故也。公後至,故不書所會。凡會諸侯,不書所會,後也。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