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拗字拗體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拗,意思是别扭,不順。就近體詩說,合格律是聲音順,不合格律是聲音不順。“合”的意義需要明确,如下面一些詩句:

        (1)(2)算合沒有問題。(9)(10),關鍵的雙數字應平而仄,算不合沒有問題。(3)(4)是一三五不論之類,不隻大家都習以為常,而且承認可以不論,說是不合(拗),顯然違反了法不責衆的原則,所以本書把它歸入變通一類,就是不算拗。同理,(7)(8)都是變平仄仄為仄平仄,動了關鍵的雙數字,可是一,為詩人所偏愛,經常用,也當适用法不責衆的原則,二,平仄變仄平,無妨看作本句補救,所以本書也把它歸入變通一類,也就是不算拗。這樣,剩下的隻有(5)(6),五言動了第三字,七言動了第五字,算合還是算不合,不好辦。算不合,等于使三五升格,同于二四六;何況昔人詩作中并不是絕無僅有。算合呢?困難有二:一,念起來确是有些别扭;二,與平平仄平仄的格式相比,數量小多了。數量小,我的體會,是來于作者有意避免。萬不得已,躲不開,有的人,如杜甫,還用力補救,如:

        落日·放船好映階碧草·自春色

        輕風·生浪遲隔葉黃鹂·空好音

        都是上句應平而仄,下句應仄而平。這樣,考慮到:其一念着不好聽,其二大手筆求避免,還可以加上個其三,作詩是雕龍之類的事,總以盡力求完美為是,所以對付這個騎牆派,我傾向于把它看作不合,就是堆向拗那一邊。

        拗字與拗體間也有分界問題,但不難解決。可以眼向外,看拗字多少:非拗體,拗字的量總是不大;拗體就不然,而是連續地大量地出現。還可以眼向内,看是不是故意這樣:非拗體,偶爾拗一下,一般是還想補救(拗救);故意作拗體就不然,因為用意要這個别扭勁兒,當然就不補救了。

        以下先說拗字,主要有這樣幾種:

        一、五言第三字拗,不補救。如:

        年華·已可樂巴國山川盡

        高光複留人荊門·煙霧開

        二、五言第三字拗,補救。如:

        古戍·落黃葉時有·落花至

        浩然·離故關遠随·流水香

        三、七言第五字拗,不補救。如:

        朝罷須裁·五色诏吳宮花草埋幽徑

        珮聲歸到鳳池頭晉代衣冠·成古丘

        四、七言第五字拗,補救。如:

        晴川曆曆·漢陽樹草色全經·細雨後

        芳草萋萋·鹦鹉洲花枝欲動·春風寒

        五、五言雙數字拗,不補救。如:

        雨洗山·木濕落日池·上酌

        鴉鳴池館清清風松下來

        六、五言雙數字拗,補救。如:

        中歲頗·好道幽映每·白日

        晚家南·山陲清輝照·衣裳

        七、七言雙數字拗,不補救。如:

        橫·江館前津史迎招賢已·從商山老

        向餘東指海雲生托乘還征邺下才

        八、七言雙數字拗,補救。如:

        南·渡桂水阙舟楫扶桑西·枝對·斷石

        北·歸秦川多鼓鼙弱水東·影随·長流以上隻舉有代表性的例,意在求簡明,其餘可以類推。其餘指多種變化,難于列舉,也不值得列舉。這是因為作者很多,人人有自己的脾氣,或者由于一時發神經,或者由于一時不檢點,還可能由于傳抄有誤,于是同是近體詩,有時候就出現遠離常規的句子。以五言律詩為例,連用四仄的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