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裡仁篇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孟子公孫醜上篇》曰:孟子曰:矢人豈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孔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荀子大略篇》曰:仁有裡,義有門。仁非其裡而處之,非禮也;義非其門而由之,非義也。

        樹達按:仁非其裡,義非其門,謂仁不在其裡,義不在其門也。

        又《勸學篇》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列女傳母儀篇》曰:鄒孟轲之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複徙舍學宮之傍,其嬉戲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舉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衛靈公篇》曰: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禮記坊記篇》曰:子雲: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

        《孟子梁惠王上篇》曰: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産,因無恒心。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荀子不苟篇》曰: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見由則恭而止;見閉則敬而齊;通則文而明;窮則約而詳。小人則不然:見由則兌而倨;見閉則怨而儉;通則驕而偏;窮則棄而。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禮記表記篇》曰: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強仁。

        又《中庸篇》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史記滑稽傳集解》引鐘繇、華歆、王朗等對問曰:前志稱: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強仁。校其仁者,功則無以殊。核其為仁者,則不得不異。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強仁者,不得已者也。三者相比,則安仁優矣。

        《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篇》曰:仁者樂道,智者利道。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禮記大學篇》曰: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妒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後漢書孝明八王傳》注引《東觀漢記》曰:和帝賜彭城王恭诏曰: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仁者所好惡得其中也。

        《禮記缁衣篇》曰: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其惡有方。

        《衛靈公篇》曰:子曰: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子路篇》曰: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樹達按:衆之好惡必察,鄉人皆好皆惡,孔子皆以為未可者,以衆與鄉人不皆仁人故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無惡也。”

        《春秋繁露玉英篇》曰:《經》曰:“宋督弑其君與夷,”《傳》言:“莊公馮殺之。”不可及于經,何也?避所善也。是故,讓者,《春秋》之所善。宣公不與其子而與其弟,其弟亦不與子而反之兄子,雖不中法,皆有讓高,不可棄也。故君子為之諱,避其後亂,移之宋督以存善志,此亦《春秋》之義善無遺也。若直書其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