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浙省這邊有自己的考量。@現在全面的改革,還沒有進行。隻是一部分的試點在進行,浙省所能夠分配到的資源,也很有限。所以,想要出成績就得另辟巧徑。
作為農業大省,在農業上出成績無疑是最好的。現在瓊島已經在走這條路子了,人家粵北那邊有羊城和特區江口撐着,再怎樣成績也不會差。
浙省這邊自然着急了,人家是有條件可以不怎麼支持梁三平的農業展。可浙省不一樣啊,浙省這邊可沒有他們那麼便利的條件。現在還沒展起來呢……
一步慢步步慢,浙省的領導們可不想落入這裡面去。事實上,他們很早就看到了梁三平取得的成績。尤其是在引進了陳家在瓊島考察修路後,這就更讓浙省重視了。
這作農都能作出一條路來,哎呦喂!全國上下,這算是頭一份了。浙省的官員本來就眼光極高,這會兒更是覺得應該在農業上努力一把。
剛瞌睡,這天上就掉下來枕頭了。好家夥,梁三平這小子竟然要到浙省來了?!頓時浙省的領導們,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這可不是拿住梁三平的好機會麼?!
和梁三平寒暄了一會兒,陶世榮便讓秘書帶着梁三平先去招待所休息。而且告訴梁三平,晚上自己請他吃飯。飯桌上再好好細聊這個問題。
梁三平也很有眼色的起身告辭,人家陶世榮到底是浙省的農業部門大佬呢。肯定有不少活兒得幹,抽出時間來陪自己坐下喝杯茶已經很是看重了。
秘書把梁三平領出來,帶着梁三平去招待所的自然還是郭文君。大院兒裡的規矩,郭文君也懂。沒去打聽梁三平跟陶世榮到底說了什麼,而是笑容滿面的把梁三平送到了招待所。
然後寒暄了一會兒。便告辭而去了。笑着将郭文君送走,梁三平關上門後隻能自己苦笑。這算是挑坑裡了吧?!浙省這邊,不榨出自己的油來肯定不放人的。
粵北那邊跟浙省,說得好聽那是兄弟省份。可說到底的話,雙方是平級啊。你在羊城那邊的本事再大,也影響不到浙省來。要扣人。體制内的本事大把、借口一堆。
所以,這次梁三平要是沒有拿出浙省滿意的方案來。那麼,要把人領走肯定是無比困難的。當然,這在梁三平看來也是一次極好的機遇。
浙省畢竟也是農業大省,如果能夠借助這次機會進入浙省梁三平那是求之不得的。浙省的資源,很多都是獨一份的。比如:龍井茶!
龍井茶的底蘊,可比瓊島白紗茶的底蘊豐厚多了。且一度被人們奉之為第一名茶。唐茶學家6羽在他的《茶經》裡記載“錢塘天竺靈隐二寺産茶”,錢塘就是杭州,天竺寺同靈隐寺位于西湖西面。
至清時。乾隆皇帝四次至龍井觀茶品茶,并于龍井村題“龍井八景”,封了“[十八棵禦茶]”,從此後龍井開始成為清朝皇家的貢品。
可以說,這種茶天然的就有着自己的消費群體。華人圈子裡,不知龍井者不多。除非是徹底西化了的家庭,否則隻需有點兒中華文化的傳承,對茶葉有些許了解肯定聽過龍井大名。
“世榮。梁三平這個人怎麼樣?!”在那棟辦公樓裡,某間特别的辦公室内陶世榮打直了腰杆。正在對着一位年約六十上下穿着漿洗得白的中山裝的老者恭敬的坐着。
這間辦公室,其實擺設極其的簡單。不外乎一個鐵皮子的文件櫃,一張老舊但被整理得很幹淨的辦公桌。桌面上擺着一分門别類好的文件,還有幾部電話。
“老縣長,就我看來梁三平這人是個踏實的人。”卻見陶世榮極為肅穆的對着面前的這位老者道:“沒有調查就沒有言權,這點現在幾乎就成了單純的口号了。”
“但在這位小年輕身上。我又看到了這種非口号的、實踐性的做事方式。至少在我們浙省,很多人身上看不到這一點。大家基本上……”
陶世榮沒有說下去,但作為他的老領導、提攜着他一路走過來的苗堅知道自己的老部下要說什麼。浙省,更多的是在空喊口号。真正實際去做事的人卻沒有多少。
這真不能算是他們的錯,那十年的浩劫養成了他們的這個壞習慣。大家一堆堆都學得口号震天響。但做起來卻全都抓瞎。沒轍,大家都懶習慣了。
對于這種狀況,苗堅也覺得很無奈。這種風氣不是一時之間能夠扭轉過來的,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逐步的扭轉過。還得國家和省裡的配合,不然你抓一陣子他們緊一陣子。
你抓完了,他們又變回從前那樣了。大道理都懂,也都明白。但做起事情來就是你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