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九十九章 見陳乾,叙舊事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羅馬帝國則是在55o年左右才得到蠶種并展養蠶技術,幾位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工作的僧侶将蠶種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從中國帶出,并輾轉到達君士坦丁堡。±

        當然,我們現在可以根據這個痛罵将技術和蠶種提供給他們的人乃“國之奸賊”。順便在老外說專利的時候,告訴他們。他們祖宗就是從中國竊取養蠶技術的。

        但即便他們獲得了這些技術,依然沒有辦法大面積的展。桑蠶展的最好的地區,依然是在中國。尤其是在蘇杭。在古代中國,我們最為重要的幾項出口商品就是絲綢和茶。

        西南地區的茶馬古道,從中國西南一直延伸到了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内,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當時的古人大批量的出口茶葉,換取馬匹。

        而以蘇杭為代表的絲綢,在當時則是無比貴重的商品。即使拜占庭人确實展了絲綢編制技術,在皇宮庭院内設立蠶室和缫絲機,但也僅僅是為皇帝服務。

        當時拜占庭所有的土産絲綢大多被皇室成員享用,剩餘的材料也能以一個高昂的價格賣到市場上。是以,他們所産的絲綢一方面極少另一方面則是質量與蘇杭絲綢沒有辦法相比。

        “現在浙省還有着大量的絲綢廠,絲綢也一直都是浙省出口的拳頭産品。但在推廣方面,他們卻沒有做到太多的成效。”梁三平笑着對姜立道:“在這點上,我們倒是可以做些文章。”

        “此外,江浙地區的水産、金華火腿、枇杷……等等,都是不錯的節點。做好的話,完全可以行銷到國内其他地區。”

        在這些事情上,梁三平已經做了完整的規劃了。他先是把茶葉做起來。做高端茶讓浙省看到希望。畢竟其他的産業,産生的利潤會慢一、需要的時間也長一些。

        “我還準備看看稻田養魚能不能做,‘稻花香魚’應該是個不錯的賣點。即使是在浙省,這些魚也可以被消化掉。魔都現在正在被重新規劃,相信那裡将來也是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梁三平再次忍不住在心裡吐槽這個時代的交通問題,換在後來梁三平有信心可以把浙省的這些稻花香魚直接運到帝都的市場出售。因為哪怕是從瓊島出。

        隻需一天一夜。便可以抵達帝都。但現在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交通的不便利限定了農産品類,尤其是這類農産品隻能是在周邊地區銷售。

        “其實,我一直都想做的是把我們的茶葉産業展起來!”梁三平感慨了一會兒,對着姜立和夏振東道。這是他在浙省呆了一段時間,看了大量的資料後出的感慨。

        中國,自古以來的茶葉大國。但在世界茶葉出口量的問題上,依然是落後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當然,世界茶葉消費仍以紅茶為主。主要消費國飲茶習慣也與我國有很大差異,這無疑也是影響我國茶葉海外推廣的重要因素。

        中國茶葉種植面積和産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從國際貿易格局和影響力上看,要成為“茶葉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

        在梁三平看來重要因素還欠缺:一是市場經營主體實力不強,即沒有像立頓、星巴克、麥當勞這樣規模的跨國企業,能夠引導國際消費潮流,帶動國際市場需求。

        二、目前的茶葉品牌少。且為區域化品牌,沒有形成國際化知名品牌。三是标準化管理還要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仍需完善。

        四、企業自主研能力弱,難以生産符合國際市場消費者口味的産品;五是市場宣傳促銷手段停滞不前,世界多數消費者對我國各類茶葉特别是對人體的保健作用知之甚少,尚未在國際市場形成綠茶及特種茶類消費熱。

        “說實話,談到茶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和我們比肩的。但在文化推廣方面,我們卻一直極為欠缺。老祖宗曾經給我們留下了龐大的遺産。可惜我們自己沒有守住啊……”

        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16o7年),荷蘭海船自爪哇來我國澳門販茶轉運歐洲,這是我國茶葉直接銷往歐洲的最早紀錄。以後,茶葉成為荷蘭人最時髦的飲料。

        由于荷蘭人的宣傳與影響,飲茶之風迅波及英、法等國。1631年。英國一個名叫威忒的船長專程率船隊東行,次從中國直接運去大量茶葉。

        清朝之後,飲茶之風逐漸波及歐洲一些國家,當茶葉最初傳到歐洲時,價格昂貴,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将其視為“貢品”和奢侈品。

        後來,随着茶葉輸入量的不斷增加,價格逐漸降下來,成為民間的日常飲料。此後,英國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到了19世紀,我國茶葉的傳播幾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葉出口量高達268萬擔!

  &n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