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中國的茶文化由來已久,可謂是世界茶文化的鼻祖了。早在公元前770的春秋時期成書的《詩經》裡面,便有記載關于茶的字句。”
美國的一檔電視節目上,一位漢學家正在搖頭晃腦的給主持人和觀衆們介紹關于中國的茶文化:“如:《邶風谷風》的: 誰謂荼苦,其甘如荠、《豳風七月》 的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農夫、《豳風鸱鸮 》 予手拮據,予所捋荼……等等。”
雖然這位漢學家盡力的将這些字句進行了翻譯,但一群美國人還是聽着覺得高深莫測。哪怕是主持人也表現出了一定的茫然。畢竟中國古詩詞要翻譯成英文,并不簡單。
“無論是先秦古時,還是現在。中國人習慣客人到家,便得沏茶。待客以茶這是最基本的禮儀,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當然,更精緻的會對泡茶的茶藝有所講究。”
卻見這位漢學家笑着道:“這種待客藝術,便是我們今天在華盛頓看到的中國茶藝。和日本、韓國的茶藝不一樣的是,中國的茶藝作為茶藝的鼻祖。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灑脫的意境。講究的是随禮、随性+,灑脫但尊敬。”
“這和日韓他們一闆一眼的茶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日韓的茶藝看起來似乎更富有欣賞性,但更生活化的、更讓人感覺舒适放松的反而是作為茶藝鼻祖的中國茶藝。”
“等等!漢密斯先生,首先我并非是懷疑您的專業性。但如果僅僅是從一篇單獨的記載中提取證明,以論證中國的飲茶文化是源于春秋這似乎有些偏頗了。”
卻見這名主持人目光一閃,輕聲道:“當然,我并不否認茶文化起源于中國。但就此認定中國的茶文化起源于公元前數百年這似乎太過了……”
“親愛的約翰遜先生,事實上我認為中國人飲茶的習慣是更早。”卻見漢密斯笑着對作為主持人的約翰遜道:“據公元348—354年間由晉國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纣。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
“而他上面所陳述的時間,吻合于《詩經》上面所記述的春秋時期出現飲茶。當然,此外還有‘三國說’、‘西漢說’等中國飲茶習慣的出處,但可以确定的是飲茶的曆史至少定格在公元200年前後,至今的話至少有一千年以上的曆史。”
約翰遜此時隻能是咕嘟一聲咽下自己的口水。上千年的曆史。沉重的讓他有些喘不過氣來。那會兒怕是約翰遜的祖先央格魯薩克遜人正被來自于東方的匈奴人揍的滿世界逃命。
别說發展文明了,保命都是一個問題。被衛青、霍去病揍的滿地找牙不得不遷徙的匈奴人,到了西方之後卻成為了讓整個歐洲大陸都無比恐慌的上帝之鞭。
阿拉提的一頓狠抽,讓整個西方世界恐懼了上千年不止。直至今日依然有人不斷的在提起那讓西方戰栗的上帝之鞭。當然,也有西方人士堅決的認為前往西方的匈奴人并非被大漢朝打的遷徙的那些匈奴人。
“此次中方所展示的茶文化,可以說是我們了解中國茶文化的一個非常優秀的窗口。他們所展示的茶文化,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我所不了解的。為此我特地多買了幾份門票,希望能夠與那些展示會上的茶藝繼承者們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和了解……”
電視機前的梁三平看到這裡,笑着将電視關上了。此時梁三平他們的目标已經基本完成。在持續的熱度方面他們邀請的專家為他們進行了一次完美的熱場。
接下來的幾天,相信更多的美國人會對茶藝展示會有着濃厚的興趣。這邊足夠了,隻要他們有興趣,那麼就會持續讓媒體關注此事。同時邀請更多的專家進行茶葉的解析。
這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人們在關注茶葉并開始按照中國的方式品嘗茶葉。那麼茶葉的銷售自然會節節攀升。隻要再突出茶葉的健康性,那麼美國人自然會趨之若鹜。
果然,接下來的兩天裡不斷的有美國人開始注意這個展示會。神秘的東方文化,傳承上千年的工藝和技藝。行雲流水般的茶藝動作展示。讓很大一部分的美國人如癡如醉。
甚至一些綜藝節目,開始邀請老師傅們上節目去表演茶藝同時進行采訪。到了這個時候。中國的茶藝在美國算是徹底的火起來了。持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了解到的是:中國的茶不僅僅是一種藝術、一種哲學和一種生活态度,他們更是一種健康的飲品。”此時,美國的健康專家們也開始在電視節目上出現了。
一些時事節目為了打開收視率,開始另辟巧徑。而這個時候有人“提醒”了他們,茶葉作為飲品是否是健康的呢?!而為此。節目特地邀請了專門研究茶葉的健康專家來進行解析。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