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章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第五章  像女人一樣思考探究女人的心理

            為什麼對男人有利的東西卻對女人不利呢?衆所周知,緻力于回答這個問題的心理部分稱之為性别差異。傳統方法對性别問題的研究集中在那些可以歸結到XY而不是YY染色體的差異上。人類基因工程将毋庸置疑地大大推動這一方法的進展。但是我更喜歡不從生物決定論的角度考慮性别差異,除非科學家能夠在30億個遺傳密碼組成段中精确指出哪一段決定男性或女性特征。我認為,性别應當被看做是人類經驗的一扇窗戶,通過這扇窗戶心理變量被過濾掉,根據這扇窗戶人們評價複雜的社會形勢和人際互動。

            用這種富于啟迪的方式研究性别差異的學者是瓊·貝克·米勒(Jean  Baker  Miller)。她對婦女心理突破性的研究轉變了兩性對于什麼是合适的或特殊的性别角色行為的看法。米勒做出最大的貢獻之一在于她喚起了人們認為女性特征不僅不利而且不健康這一事實的重視。現在我們知道在很多情況下這一點恰恰相反。

            米勒的核心觀點就是,由于婦女交際方式的特點,女人比男人更具備哺育的天性。造成這種心理劃分的過程相當簡單:女孩的性别意識來自于盡可能跟母親相像的體驗,而男孩子必須通過行為舉止盡可能跟母親不一樣來發展他們的性别意識。

            男人試圖從家庭中母親的行為和角色中分離或獨立出來的傾向,會對男性産生許多的後果。他們不像女性一樣對親密行為感到舒服(男性似乎覺得親密是一種危險,總是要采取措施進行抵制)。他們在奮力争取米勒所稱的連通性方面遠遠不如女性。簡而言之,雖然男性更有可能把成為山中之王看成是一種美德—一種跟男性性别角色一緻的結果,但是女性卻将它看成是對性别意識的詛咒。時常,如果(這一點很關鍵)成功意味着在行為或社會等級最高處處于孤立地位,那麼女性更喜歡受人歡迎,而不是獲得可能的成功。

            雖然人際關系非常有益,但負面作用在于,當人際關系受到威脅或破裂時,你很容易受到由此引起的心理傷害。用米勒的話來說就是:

            (女性發展的)中心特征就是女性在與其他人相連的關系網中存在、建立和發展。實際上,在能夠建立并維持人際聯系和關系上,女性的自我感變得非常有組織、有條理。最後,對許多女性來說,人際關系破裂的威脅不隻是一種關系的喪失,而且接近于自我的全部喪失。

            這樣的精神結構是許多問題的基礎。比如抑郁症,它與人際關系引起的失落感有關,在女性中更加普遍。

            根據心理健康的統計學研究,20%~26%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候會出現診斷性抑郁症,相對而言,隻有8%~12%的男性會這樣。女性中這種不均衡的高比例抑郁症的原因在于性别差異的醫學和社會心理模式。但是,由于圍繞着這一發現有很多醫學解釋的問題,在此我就不讨論它們了。

            由于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她們承受更多的抑郁(與此相關的,是壓力),人們對于這一點常常有争議。既然女性已經在工作場所取得了合适的位置,許多研究檢查了這樣的一個假設:認為已婚的工作女性因為對她們的要求大大增加(負擔“家務+母親+主婦”),她們的心理沒有家庭主婦健康。然而,研究表明,同時扮演幾個社會角色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着積極的關聯。尤其是,同時是妻子、母親和職業婦女的女性的自尊要比社會角色沒有這麼多的女性要高。

            這個發現支持了本書中有關獲得成功導緻的後果的一個主要觀點:獲取一門專門技能或有職業追求通常可以得到很高的物質補償,但活動的多樣性就會減少。結果是,專門人才承受了失去自尊的總體來源的痛苦。樣樣都懂的女性的自尊要比從事單一行業的女性要高,因為一個人扮演的角色越多,心理上獲得的社會激勵源就越多。

            既然很明顯女性并不會因為工作上的壓力而比男性更容易患憂郁症,為了解釋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覺沮喪,很多學者集中研究了女性和男性是如何體驗人際關系破裂所帶來的暗示的。盡管一個遭抛棄的男性可以通過将情感創傷外在化的方式處理負面情緒(例如變得好鬥或用僞裝、吸毒來分散注意力),但是女性受的教育是不能讓情感傷痛外在化的。由于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哺育天性,也由于她們早年的社會經曆,成年女性害怕分離,害怕人際關系的破裂,傳統上她們會付出很大的努力以維持或重建受損或失敗的關系。

            這種“我應當搞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