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這一切都不出鄧世才所料,他就知道大明跟美國談不攏。
五十萬人的損失,顯然還不足以摧垮美國的意志,他們還需要經受更深刻的痛苦,才會真心實意的跟大明和談。
1872年最後三個月大明跟美國都在談判,1873年年初,談判破裂,鄧世才馬上決定發動新的攻勢。
經過三個月的準備,他遇到的很多麻煩都大為緩解。
盡管還沒有徹底解決運輸問題,但在海軍加強護航,更多的軍艦服役,以及改裝武裝商船的辦法後,大明的海上運輸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美國的破交戰艦被海軍巡洋艦到處絞殺,所謂的潛艇隻能制造恐慌,在柴油機沒有應用之前,用電的潛艇就如同玩具一般。
度過了最初的驚慌之後,大明解決了,或者說适應了各種困難,現在鄧世才即便不用刻意積攢,也能長期跟美軍進行百萬規模大軍的對峙,并且能夠發動為期一個月的長期攻勢,在這種情況下,鄧世才認為進軍墨西哥灣的時機成熟了。
鄧世才命令,佩科斯河防線的明軍越過河流,兵分兩路,一路從佩科斯出擊,佯攻達拉斯這個德州的棉花貿易中心,一路從大糧城出發,主攻聖安東尼奧,與休斯敦一帶的美軍主力進行大會戰,通過一場大規模會戰,占領墨西哥灣一兩個港口。
相信當大明擁有了墨西哥灣的港口之後,美國人會知道該怎麼做的,有了這座港口,大明海軍就能進兵加勒比海,封鎖墨西哥灣,威脅美國整個東海岸,在美國海軍成長起來之前,對美國的核心地帶帶來巨大的威脅。
如果美國人仍然不死心,想必占領墨西哥灣的港口,會讓墨西哥人知道該如何選擇了。
也就是說,這場會戰之後,大明的戰略态勢将徹底改善,如果繼續作戰,将很有可能得到一個盟友,獲得一個可靠的物資補給基地,假如和談的話,也已經取得了足夠的優勢。
但這一切的基礎,還是這場仗能打赢,鄧世才的優勢是,美軍兵力開始捉襟見肘了。
美國人是愛國的,但愛國總是有底線的,尤其是這種多民族國家,許多移民還是前幾代的情況下,國家認同還大都在歐洲的母國,讓他們無限制為美國付出,有些不太現實。
剛剛開戰的時候,美國人确實熱情高昂,一年之内他們招募了兩百萬士兵。
可是格蘭德河谷一戰之後,美國的招兵工作就陷入了低谷,正正半年時間,他們隻招募到了八萬士兵,美國國會大大高估了美國人的愛國心,結果陷入了麻煩。開始商讨改募兵制為征兵制的法案。
相比較而言,大明的國民雖然并不比美國人更愛國,但大明的人口基數更大,且之前就擁有常備軍和預備軍,動員起來後就能達到兩百萬人,兵力在大明暫時不是一個問題。
對鄧世才不利的是,國際外交的變化。
在格蘭德河谷之戰前,國際社會基本是中立的,英法德等國是抱着看熱鬧的心态,看亞洲和美洲一老一新兩大新興勢力之間的搏殺,對歐洲來說,大明和美國都是他們的競争者,是他們的威脅。
但是當格蘭德河谷一戰後,形勢開始發生了變化,這次以華人權益為目的的戰鬥,大明很容易就能操作成為黃種人争取生存空間的行為,在日本就是這麼做的,可惜沒有将日本引入戰争。同樣,美國也很容易就能将其渲染成美國是為白種人而戰的輿論。從而在歐洲主流輿論中,形成對大明不利的局面。
這種形勢也是可以預料的,如果大明戰敗了,歐洲國家隻會再一次确認白人至上的觀念,如果大明勝利了,就會讓他們很不舒服。
大明一直所做的外交工作,就是不求得到歐洲的支持,隻求歐洲不介入。但歐洲人的輿論是很有可能影響到他們政府的态度的。
尤其是一些社會精英的态度,而此時的歐洲社會精英中,大多數開始接受社會達爾文主義,将殖民、種族清洗開始看作是一種自然的淘汰競賽,道德感在集聚下降。
最讓大明被動的,不是一兩個精英的言論,而是一些政治領袖的言論,強大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年輕的威廉二世,竟然在幾個月前,大明和美國在倫敦談判期間,對報紙表示,美國就是在為白種人二戰,整個歐洲都應該正視黃種人帶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