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陳阿達接過大旗,一眼就看到了“成仁”那兩個血紅的大字。
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他隐隐感覺到了這面旗幟的份量,以及皇帝對他們的重視,或者說不放心。
他還看到成仁二字右下方,一個比大字顔色略淡,但更為細膩的印迹,方方正正,三寸見方,方寸之中則有八個篆文,“受命于天,大明皇帝寶印”。
陳阿達認出那是皇帝玉玺。
他感到了沉甸甸的重托。
肅然道:“微臣叮當不辱皇命!”
朱敬倫道:“我一向不願意給軍人下任何死命令。但這次是一個例外,我知道你們此行航程超過三萬裡,一路上必然困苦。就讓我不人道一回,你們可以怪我,罵我,但我還是要斷了你們的後路。我命你決戰之時,懸挂此旗,一旦升旗,海軍全體官兵,包括你之外,有死無生,皆要抱定一死報國之志向。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一艦,也決不可撤退。否則即便生還,必死于法!”
陳阿達立正道:“陛下勿出此言,有戰死沙場之海軍,斷無苟且偷生之海軍。”
朱敬倫歎道:“你此去責任重大,我不敢不慎重對待,如果你們打赢了,取得了制海權,這場戰争我們也就赢了,如果你們打輸了,全軍覆沒,這場戰争我們也就打輸了,你們此戰的成敗,将關乎整場戰争的勝負!”
陳阿達也明白确實是這個道理,皇帝是孤注一擲壓上了一切,甚至将國家的命運,都壓在了他們身上,頓時感到重擔在肩,也不怪皇帝小看海軍了。
朱敬倫擺了擺手:“你去吧。”
下這種命令,朱敬倫也很痛苦,等于将人比如死地,盡管戰場上的軍官可能比他的命令更殘酷,但他從來不會親自下這種命令,他總希望給士兵留一個希望,總認為應該允許士兵在不利處境下撤退,甚至為了保全性命而投降。
可這次他給海軍的命令,卻過于無情,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他們拼死一戰,哪怕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也不允許他們撤退,告訴他們,即便僥幸逃生,也要繩之以法,這是一旦戰況不利,不給海軍任何生存的機會。
之所以會下這種不講理的皇命,就像陳阿達感覺到的那樣,朱敬倫對海軍不放心。
因為他很清楚,中國是一個傳統上的大陸國家,這種國家的文化中,就重陸而輕海,古往今來,大陸國家的海軍在海洋國家的海軍面前,總是缺少了一種靈魂,甚至在絕對優勢情況下,往往也未必能夠取勝,在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卻有時甚至會被全殲。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拿破侖時代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拿破侖旗下的海軍并不輸給英國,拿破侖時代的官兵也不可謂不勇敢,但最後整個海軍卻幾乎被全殲。日俄戰争中,俄國艦隊的裝備水平比之日本并不遜色,最後也幾乎被全殲。
朱敬倫聽過一個說法,那就是大陸國家跟海洋國家之所以有如此差别,主要在于大陸國家的海軍心中總有退路,他們即便戰敗,也不認為會亡國,而對海洋國家來說,戰敗就等于亡國,所以海洋國家的海軍官兵往往在壓力之下能爆發出超長的能量,因為他們是将海戰當作決戰來打的,他們心中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後面就是祖國,而大陸國家海軍的心中,并沒有這種認識,他們即使打輸了,他們還有廣袤的大陸作為依托,海戰往往他們自己都不會當作決戰。
朱敬倫從陳阿達等海軍軍官口中也聽出了這種想法,海軍始終認為這場仗海軍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運輸線,他們自然而然将自己當成了配合陸軍的作戰單位,自己都不将自己當成主角。
所以朱敬倫很擔心。
英國人告訴全世界一句話,叫做百年海軍,認為要打造出一支無敵的海軍,需要一百年,可日本人在短短三十年間,就打造出了一支媲美世界一流水平的海軍,跟他們先天的海洋國家現實不無關系。
日俄海戰打的那麼漂亮,幾乎創造了一個鐵甲艦時代的奇迹,就是因為日本海軍對這場海戰更加重視,心中決戰的意識更強烈,而俄軍卻一味避戰,顯然在士氣上就輸了一籌。
因為俄國人有退路,日本人沒有退路。因為拿破侖有退路,納爾遜沒有退路。
&nb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