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方山走後,李鴻章大發了一通脾氣,砸碎了滿屋子的名貴花瓶、推到了屏風。

        但他冷靜下來後,立刻開始後怕。

        大明對大清的兼并之心已經昭然若揭,這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們這時候才有了兼并之心,而不是十年前,不是二十年前就有。

        李鴻章對比一下,大明擁兵數百萬,如果他們要北伐,誰能擋得住?

        湘軍?

        淮軍?

        楚軍?

        還是八旗綠營?

        他甚至假定日本跟大清結盟,好似也打不過大明,至于洋人,有人會為了大清跟大明數百萬雄獅開戰嗎?大明打法國的時候,沒見有人幫忙,大明打美國的時候,同樣沒見到有人幫忙,西方國家以利為重,看不長遠,這是李鴻章的認識,所以他認為沒人會幫大清的忙,就是英國也隻是嘴上說的好聽,李鴻章是最不信任英國人的。

        一旦大明北伐,奪取了天下,他李鴻章此時不配合的話,到時候哪怕他死了,他李家被滿門抄斬,他也無法接受。宗法制度下的家國天下觀,臣子對誰當皇帝不在乎,但最自己的宗族格外重視。

        但李鴻章可做不到唯大明的命是從,想他堂堂的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要苟且于敵國,他就忍不下這口氣,所以才大發雷霆。何曾有人敢這麼威脅過他,朝堂上那麼多人诋毀他,也不敢威脅要殺他滿門。可是現在被威脅了,還是一個極有可能做到的人,大明國的皇帝。

        他不敢忽視,連夜就去求見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對李鴻章沒有好感,受翁同酥的影響,他一直都認為李鴻章是一個奸臣,是站在慈禧一邊的後黨,跟翁同酥等站在他身邊的帝黨不同。

        但是李鴻章的主見倒是挺附和光緒的胃口的,那就是主戰到底,調湘軍楚軍參戰,調八旗新軍參戰。

        慈禧此時地位尴尬,面對着即将親政的皇帝,她用修建頤和園刁難,說修園子給自己養老,其實是想在觀望一段時間,她不放心自己交出權力後的政局。

        所以她始終暗中支持李鴻章等主和派,之前的朝儀上,李鴻章等主和派明明都已經達成了跟日本和談的一緻嗎,怎麼突然改觀要主戰了。

        她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不敢輕易出口,以防禍從口出。

        甲午戰争其實也是慈禧和光緒權力鬥争的關鍵一戰,此戰戰敗後,一方面黑鍋給李鴻章背了,一方面大大打擊了主戰的帝黨,給慈禧繼續掌權提供了理由。

        之後光緒皇帝利用戊戌變法其實是殊死一搏,結果繼續被慈禧利用,徹底絞殺了帝黨,之後再也沒人反對她垂簾聽政,因為兩次失敗,讓光緒的威望降到了谷地,滿朝文武都覺得這個皇帝靠不住。

        現在李鴻章這個同盟突然反水,确實讓慈禧太後措手不及,所以她不表态,表示一切都由皇帝做主,說皇帝也長大了,她老了。

        光緒一邊高興,隻要李鴻章能幫他打赢這場仗,他就能親政了,所以暫時放下對李鴻章的厭惡,極力支持李鴻章的意見,至于資金方面,也全權交給李鴻章去借款,至于向誰借款,他問都沒有問。

        取得皇帝的支持後,李鴻章的地位就穩定了,這場仗勝也好,敗也好,都有皇帝背鍋,他李鴻章一不得罪朝廷,二不得罪大明,他給自己找了一條穩固的後路。

        于是滿清政府立刻就變得更加強硬,拒絕了英國的調停,決心死戰到底。在陝甘的楚軍,江南的湘軍,迅速調動起來,同時向北方調動。

        此時反倒是日本慌張了,為了打這一戰,日本積攢了三十年的國力,可日本太小了,人口三千來萬,常年擴軍備戰,民間窮困無比,民間窮困就沒有内部市場,全靠外國市場,可在國際上又沒有拿得出手的産品,唯一的生絲則要面對大明生絲的強烈競争。

        日本人的工資确實低廉,可也不可能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