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德國的世界政策已經從俾斯麥時代的維持歐洲均勢,轉到了向世界擴展,或者叫做威廉二世的世界雄飛政策。
德國将自己定位為維持歐洲平衡的力量,他們就是英國天然的盟友,俾斯麥時代不需要跟英國結盟,就能得到英國的支持,威廉二世舔着臉去靠攏英國,也不會得到英國的友誼。
現在在雙方各自沖突的世界政策面前,他們都開始拉攏中國,希望将中國的世界政策,跟他們的保持一緻。
中國外交官已經跟德國取得了相當大的一緻,中國保證維護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保證德國在南通和釜山取得的權益,雙方合作維護各自在南太平洋地區殖民地的利益,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雙方保證兩國在遠東和南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力量超過任何第三方,其實也就是英國或者英國和日本之和。
對待俄國,德國願意與中國保持一緻,他們願意在俄國主動進攻中國的時候,為中國提供軍事擔保,保持中立之餘,将軍隊調動到西部邊境牽制俄國;在有第三方參戰,也就是法國參戰的情況下,德國也将參戰。如果俄國和德國發生戰争,中國也将保持中立,如果是俄國主動進攻德國,中國必須派遣軍隊進入中俄邊境地區牽制俄國。
但是德國提出的額外條件是,中國将南通長江對岸一塊十平方公裡的土地租借給德國。
随着跟德國的協議基本完成,跟英國的談判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英國為了不讓中國在遠東和南太平洋地區,聯合德國對抗英國,或者說為了長江利益,和澳大利亞、新西蘭殖民地的安全,英國不能讓中國和德國結盟。無論如何,憑借拉攏日本這個打手,都無法在遠東海域取得絕對的海軍優勢。而中國和德國一旦結盟,跟英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英國想要繼續維持在南太平地區的優勢地位,會變得相當困難。
于是英國開始做出相當大的讓步,他們表示可以修改跟日本的協定,取消其中針對中國或者可能影響到中國的條款。廢除壓在中國頭上的治外法權限制。跟中國協調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關系,雙方共同維護當地的平衡,保證雙方海軍力量在當地壓倒性的優勢地位。共同承諾保護各自殖民地的安全和權益,反對任何國家在這一地區擴張殖民地的企圖。
在對俄國方面,英國也做出了跟德國一樣的承諾。一旦中國和俄國開戰,英國将保持中立,拒絕俄國軍艦進入自己的港口和軍事基地。同樣俄國跟英國開戰,中國也将保持中立,并拒絕本國軍事基地和港口為俄國所用。一旦有第三國加入戰争,比如法國進攻中國,或者進攻英國的時候,雙方都保證向對方提供毫無保留的軍事支持。
跟德國不同的是,英國沒有提出任何額外要求,因為保持現狀,就是他們最大的目的。
談成的兩份成果放在面前,現在需要中國政府做一個選擇了。
兩派争論不下,大部分人認為,跟德國結盟,帶來的利益更大,因為英國不可能在陸地上為大明提供幫助,而德國卻能動員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力量,而中國跟俄國的戰争,基本上可以說主戰場必然在陸地上。
朱敬倫沒有公開支持任何一方,他提出了一個問題,雙方跟中國談的條款,基本上都是在用他們的世界政策來拉攏中國,那麼中國自己的世界政策呢?
确實,通過配合對方的世界政策,中國可以從中得到安全等等利益,但問題上,根本上這是一個被動的接受和适應,中國并沒有主動推動自己的世界政策,都說德國的世界政策愚笨,但至少他是主動的,隻是他的主動挑戰了英國的霸權,最後失敗了,大家說他有問題,可如果他成功了呢,大家是否天然會認為那是一種必然,連質疑都不會。
這時候中國的外交人員突然發現,這麼多年來中國竟然沒有一個自己的外交戰略,所有的一切政策,都隻是對外界局勢的被動反應,從來沒試圖主導過這種大局。
維護國家安全和擴張經濟利益,這兩項基本原則他是從西方學到了,但一切政策都隻是根據這些基本原則在被動調整,從來沒有主動制定過任何大方針,大政策,這跟現在的大國地位太不相符了。
這是一種大國通病,大國往往不太在意主導一切,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他們站在哪裡,一舉一動就是世界大勢的一部分,在中國大多數時間,國家力量能投射的範圍内,可以說中國本身幾乎就是他所能看到的世界,所以他不需要去規劃什麼。
在這一時期,開發内部空間,就足夠國家的發展了。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