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私企老闆家庭理财的五大“過錯”

時間:2024-08-08 07:07:55


   

時下,在一般人看來,私企老闆大多腰纏萬貫,是一流的賺錢高手和出色的企業理财專家。然而,他們在家庭理财方面卻問題多多,“過錯”累累,實在讓人大跌眼鏡。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總是自恃賺錢能力高強,無需斤斤計較于家庭理财。以下是有關理财專家總結的私企老闆家庭理财的五大“過錯”,望能對廣大私企老闆在進行家庭理财時有所教益和啟示。


   

  過錯之一:誤将賺錢當理财,對家庭理财不當回事


   

  前段時間,聽某基金公司的高管講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一位私企老闆。幾天後,他帶着幾位資深理财專家,前去拜訪那位老闆并向其灌輸家庭理财知識,順便推銷一下他公司業績非常不錯的一隻股票型基金。那位老闆問他:“你們基金的收益怎麼樣?”他非常自信地回答:“如果市場行情好的話,年收益10%應該沒問題;如果行情不好,我們也至少有3%以上的收益。”那老闆一聽,連連搖頭:“才這麼一點收益,我随便投資什麼也有20%收益……”不管他如何解釋基金理财的好處,那位老闆都聽不進去,最後還抛出一句氣暈人的話:“你們自己每年賺的錢還不及我一個月的,有什麼資格跟我講理财。”


   

  上面那位老闆的理财觀念在我國私企老闆中非常普遍,他們認為,理财就等于投資賺錢,隻要能賺到大把鈔票,根本不用擔憂今後的生活,家庭理财隻是工薪階層(或窮人們)斤斤計較的事情,如買車買房如何按揭貸款以及存錢養老等。事實上,家庭理财并不像私企老闆們想的那樣簡單,它是一個完整的有計劃的決策系統,包括日常消費、子女教育、退休養老、投資融資等等,涉及每個家庭成員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而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包含可預見的和不可預見的兩大部分,家庭理财規劃的核心功能就是:在可預見的生活中增加有效的财務方法和理财技巧應付不可預見的各類風險,從而盡可能減少不可預見的風險對整個家庭造成的危害。


   

  盡管私企老闆們善于賺錢,卻無法對自身和每個家庭成員的未來了如指掌,一旦發生不測,當财務需求大大超出當前财務供應時,整個家庭的生活很快就陷入困境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然而,讓人擔憂的是,在筆者了解的20多位私企老闆中,隻有2位老闆做過粗略的家庭理财計劃,90%以上的老闆對自己和家庭的未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規劃。


   

  過錯之二:家财企财混為一談,企業危機波及家庭


   

  在“賺錢就是理财”的觀念引導下,很多私企老闆把自己賺來的錢不斷地用于增加企業投資規模或尋找更多的投資項目,家庭的現金流卻鮮有增加。家庭需要的大筆錢常常直接從企業賬戶上支取,甚至有些私企老闆(尤其是夫妻制企業和家族企業)的家庭财務就是企業财務的一部分,形成了我國最具特色的私企财務狀态――家财企财混為一談。這也是私企老闆家庭理财中最普遍、最緻命的“過錯”,企業危機成了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的頭号惡魔。


   

  筆者認識一位姓張的貿易公司老闆。2003年,他和妻子從南方來到北方某省會城市,傾其所有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他自己做總經理,妻子是公司财務,創業期間兩人以公司為家,十分艱辛。經過四五年的打拼,夫妻倆賺了幾百萬元,買房買車和孩子讀書的錢都是從貿易公司的賬戶上支取,就連夫妻倆的日常生活費用也不例外。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2010年,由于經營不善,張老闆的貿易公司遭遇了商場滑鐵盧,看着紛紛上門催款的供貨商,張老闆徹底絕望了,最後以破産告終,變賣掉原本豪華的房子,一家三口搬到出租屋,開始忍受生活的煎熬。


   

  不論私企老闆們如何會賺錢,激烈的競争中總有失敗者,像張老闆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還是随處可見的,家财企财不分始終是私企老闆們家庭生活最緻命的危機。解決這一危機的辦法非常簡單,那就是剝離兩者,使家庭财富徹底擺脫企業财務約束,并且做到每次企業盈利都把一部分财富剝離到家庭财富中去,随着企業的發展不斷增加家庭财富的有效分量。


   

  過錯之三:隻知拼命賺錢,忽視革命的本錢


   

  如今,在私企老闆中間流行着一個順口溜:“吃得好,營養少;喝酒多,吃飯少;賠笑多,歡樂少;住店多,回家少;看似潇灑,其實内心孤獨。”看似調侃的描述,卻真實地反映了我國私企老闆們的生存狀況。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2010年,全國5356個接受調查的企業家(主要是民營企業家即私企老闆)中,有90%表示工作壓力大,76%的企業家認為工作狀态緊張,平均每4個企業家中就有一位患有與工作緊張相關的慢性疾病。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又說,健康是最大的财富。然而在“拼命賺錢”一族的私企老闆中,健康财富總是成了“馬後炮”――當病魔被發現時才不惜重金急于投醫,但事情往往是為時已晚。可見,忽視健康财富便成了私企老闆們在家庭理财中顯而易見的“過錯”。私企老闆們作為家庭财富的頂梁柱,一旦塌方,整個家庭的幸福生活随即如過眼雲煙,所有家庭成員不僅要承受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還要遭受家庭财務的困窘與折磨。因此私企老闆們不但要把健康财富當事業一樣經營,善待身體,還要為健康财富加多幾重保險,買足人壽保險等理财産品。


   

  過錯之四:過度追求享樂,家庭财務深陷困境


   

  富得流油的私企老闆們是我國消費金字塔的最頂端,他們穿的是高檔名牌,吃的是山珍海味,坐的是奔馳寶馬,玩的是高爾夫等,僅有個别節約型的私企老闆除外。據某富人俱樂部的負責人透露,他們有600多個會員,私企老闆超過70%,每個會員每年的會員費和活動費在20萬元左右,而根據這些私企老闆平時的家庭消費預計,每年至少需要200萬元,相當于100個普通家庭的年消費總額。


   

  雖然不切實際的高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會對大手大腳的私企老闆們的家庭财務現狀造成過于不利的影響,但是長期這樣下去,家庭财務隐患就會暴露出來。一位茶葉店老闆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大倒苦水,3年前他身家千萬有餘,一家四口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寶馬汽車就有兩部、别墅一棟、洋房多處,而且他自己熱衷于高爾夫之類的高檔消費活動,但是好景不長,随着茶葉店的經營走下坡路,這位茶葉店老闆慢慢支撐不住高昂的家庭消費,3年之内他變賣了自己的别墅和兩部寶馬車等大部分财産,目前這位老闆還在償還一些高消費債務,緻使家庭财務深陷困境。


   

  過錯之五:子女教育投資過度,效果适得其反


   

  我國向來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不惜一切代價。但很多時候父母的做法卻适得其反,大部分私企老闆的子女教育投資當屬典型的反面教材,有的把孩子送往動辄花費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貴族私立學校,有的幹脆把五六歲的小孩送往國外接受“洋教育”……


   

  5年前,某房産公司老總趙先生看見周圍人紛紛送自己的孩子出國“鍍金”,他也和妻子商量着把兒子送到加拿大去讀書,到時拿張“洋文憑”,學一口流利的外語多風光。于是,趙先生花了20多萬元把15歲的兒子送往加拿大一所著名的中學。讓趙先生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兒子出國之後成了“放飛的風筝”,整天和一幫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吃喝玩樂,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為了防止兒子在外國進一步“堕落”,2010年,趙先生不得不親自把兒子接回國内

,前後共花費将近200萬元。用錢堆起來的子女教育往往讓孩子們不堪負重,不僅沒有完成父母的心願,反而早早地蛻化成嬌生慣養、腐敗成性的“公子哥們”。


   

  子女教育投資是家庭理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顯著特征。父母應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愛好以及家庭财務狀況,理性地對子女教育投資進行長期規劃,與此同時,父母還需要不斷地觀察子女教育進程、及時調整不合理的教育規劃,盡可能培養與孩子相适應的綜合素質與謀生技能,使子女在将來能夠完全自立于社會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