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兒子愛草原
時間:2024-08-10 02:41:36
巴特爾自豪地說:“我管轄範圍的貸戶,誰家需要借多少錢,借了錢幹嗎,什麼時間能還,都在我心裡裝着呢。多年的交情了,牧民不騙我。”
巴特爾是草原上最普通的名字之一,漢譯為“英雄”,因為涵義很美好,草原人以此起名來表達對男兒的美好祝福。
在廣袤無垠的貢格爾草原上,内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達裡信用社的信貸員巴特爾,用自己的忠誠、汗水和智慧,為草原添綠,為牧民添愛,也實現着自己對草原和牧民無私奉獻的承諾。2011年以來,巴特爾連續8年獲得了聯社的表彰獎勵。
腳步丈量出的交情
巴特爾是草原牧民的兒子。1983年,他懷着一顆赤誠之心,走上了農村信用社的工作崗位,在基層一幹就是30個春秋,從未離開過腳下的草原和身邊的牧民客戶。
巴特爾任職的達裡信用社,位于達裡諾爾湖畔。達裡諾爾湖,漢語譯為“大海一樣的湖”,是内蒙古地區四大名湖之一。碧綠的草原、馬蹄形的山峰、連綿的沙地、恬靜的湖泊、優美的濕地、著名的古文化遺址以及淳樸濃郁的草原風情,構成了達裡諾爾自然保護區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達裡諾爾湖周圍數百平方公裡的貢格爾草原上,分布着14個嘎查(行政村)的2251戶牧民。這對于以面向牧民、服務“三牧”為主的農信社來說,服務的範圍就着實過大了。由于放牧的生産特征,牧民們居住分散、換季遊牧,信貸員經常跑幾次也碰不到人。在巴特爾擔任達裡信用社信貸員期間,他不怕調查工作的繁雜和辛苦,克服了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等種種困難,利用核對貸款的機會跑遍了所管轄的1623戶人家,摸清了每一戶貸戶的情況,登記好每家的聯系電話,每天都穿梭在牧民當中,從正面和側面不斷深入了解每戶牧民的情況。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巴特爾負責的地域最遠有200多公裡,而他硬是一公裡一公裡地走遍了達裡信用社周圍的每一片草場、每一座蒙古包。巴特爾自豪地說:“我管轄範圍的貸戶,誰家需要借多少錢,借了錢幹嗎了,什麼時間能還,都在我心裡裝着呢。多年的交情了,牧民不騙我。”
巴特爾沒有特别高的文化水平,漢語水平也有限,但他憑着自己的勤奮、刻苦,熟練掌握了農信社的每一項信貸政策和業務規程,工作真正做到了“零失誤”。30多年來,巴特爾經手的貸款從最早的3元、5元到現在的5萬元、10萬元,累計已近2億元,但從未出現一筆不良。
巴特爾不平凡的成績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緻贊揚與肯定,他的事迹被編排為小品在職工聯誼會上表演。取得這樣的成績巴特爾毫不自滿,他樸實地說:“大家都說我工作幹得好、說我優秀,其實我覺得這并不是什麼成績,而是一個信貸員最基本的職責。我也沒有什麼神奇的法寶,就是堅持一筆貸款放出去,就得把它收回來,這才行。”
草原的兒子愛草原
如果說出生在大草原的巴特爾對“牧區”有種天然的親切感,那麼從事信貸工作後,這種親切感已經演變成了一種責任感。
在巴特爾從事信貸員工作的30年中,隻要牧民們遇到天災病禍的特殊情況,他就千方百計地通過增加可靠的擔保人、延長貸款期限的辦法使牧民使用到貸款,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2000年3月,牧民吉布胡楞找到巴特爾想借4萬元貸款。那時,吉布胡楞家裡十分困難,隻有20頭牛和15隻羊,但是,當時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需要啟動資金,無奈之中他找到了巴特爾。依照貸款條件,吉布胡楞最多隻能借2萬元,但巴特爾通過對吉布胡楞個人、家庭及周圍牧民的詳細調查之後發現,吉布胡楞是個吃苦能幹、誠實守信的人,就是因為資金短缺才無法發家緻富。于是,巴特爾找到吉布胡楞的有經濟實力的三位親戚朋友為其擔保,借出了4萬元貸款。通過2年多的苦心經營,吉布胡楞還清了所有貸款,并壯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他逢人便說:“感謝信用社,感謝巴特爾,有信用社的支持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巴特爾有着典型的蒙古漢子的個性,沉默、憨厚,尤其是談到自己的時候更是寡言少語。然而,他身邊的人卻有很多話要說!客戶說:“他做事特别認真、貼心,他把我們牧民真當兄弟、朋友。”領導說:“他就是我們農信戰線的功臣,做信貸員三十多年,沒出現一筆不良貸款,這就是最大的成就。”同事說:“他總是任勞任怨,從沒聽見他抱怨什麼。”但是,巴特爾卻避而不談自己的努力,而把良好的工作成績歸功于牧民的誠信和善良,他說:“我的工作是服務,不是權力,我放貸款是真的想幫助牧民。我周圍的貸戶都是講求誠信、重視家庭、行為端正的人,有良好的信貸環境,所以,我現在管理貸款都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到期後絕大部分人都能主動歸還。”
一身正氣管貸款
信用社信貸員手握着貸款大權,被社會上的人奉為“财神”,是很多人拉攏和腐蝕的對象。因此,如果沒有一身正氣,很難做好信貸員工作。巴特爾從事信貸員工作的近三十年中,沒收過一次禮金,沒吃過一次回扣。接觸過巴特爾的人都清楚,他是一個非常“較真”的人:放貸款時,貸款資料少一份不行,貸款環節漏一個不行,辦理手續減一個也不行;對不符合條件的客戶,無論是誰一概不放,而對符合條件的客戶,無論是誰一概不卡。
巴特爾手裡有一本賬,這本賬記載的不僅有客戶的還款記錄,還記載着貸戶的生産經營情況、資金使用情況和誠信情況。這本多年積累的客戶“賬本”使巴特爾對自己客戶的性格愛好、個性特征和他們生活、生産的“前世今生”、大事小情都能做到心中有數。2006年,達爾罕蘇木那日蘇嘎查牧民道日吉找到巴特爾想要借5萬元貸款,當時他的家庭情況并不富裕。巴特爾在對道日吉家庭基本情況、經濟來源及誠信程度等做了明确調查後,一次性借給他5萬元貸款。但是,巴特爾知道道日吉生活上比較大手大腳,不太會過日子。第二天一大早,巴特爾就趕到了道日吉家中,監督着他買了100多隻羊,保證了道日吉的貸款資金用在了生産上。之後,在整個經營期間,巴特爾都會不定期地對道日吉家的經營情況做調查,并從旁加以指導,提出建議。到了年底道日吉賺了錢,不僅還清了貸款,家裡的債也還清了一部分,道日吉為了感謝巴特爾的幫助,給他送去了一隻殺好了的羊,卻被巴特爾婉言謝絕了。
巴特爾說:“牧民本來就不富裕,貸款利率也不低,還要再讓他們掏錢出來請客吃飯于心不忍。”别人都說巴特爾太愛較真了。然而,就是這個愛“較真”的習慣,使得巴特爾與其所在的信用社基本堵住了冒名貸款、借名貸款和跨地區貸款,既解決了當地牧戶生活生産資金的需求,也為信用社經營收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放貸容易收貸難”。為了及時、足額地收回貸款,每季度初,巴特爾都提前采取電話或短信的方式進行催收,算好應收利息,對利息做到應收盡收。對于那些約定了時間清息的貸戶,到了約定的時間,不論天晴下雨,巴特爾都按時上門催款,從不失約。2011年,巴特爾被檢查出患有心髒動脈息肉,在家人的催促下他請假去北京檢查,僅七天後他就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他說:“快到結息日了,收息工作誤了可了不得。”達裡信用社有一些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貸款,巴特爾沒有因這些貸款是别人的責任貸款而不管,也沒有因為這些貸款非自己經手而放棄追要,而是在下鄉時對以前遺留的不良貸款逐筆落實。有時到
貸戶家中催要貸款,貸戶不理解,對他态度強硬,譏諷他說:“我跟你說不着,又不是跟你借的。”但巴特爾不急不惱,還是認真地和貸戶擺政策、講原則,最後靠那股敢碰硬的勁,最終超額完成聯社下達的不良貸款的清收任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截至2013年末,巴特爾所在的網點貸款餘額6000萬元,不良貸款僅4400元,連續四年超額完成聯社不良貸款清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