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黃昏
時間:2024-08-14 12:12:58
許多次,我試圖穿越浩瀚迷離的寺院。我成功了,但隻一次,幾乎不可能有第二次。多少次我迷途而返,後來我緣着水源,尋着水聲,逾牆而過,不知穿過多少靜修或無人的院落,終于我來到了寺院可疑的底部。我氣喘籲籲,這裡每天都在發生着事情,就是說每天都在坍塌着,放眼望去這裡竟是一處無與倫比的偉大的廢墟。我不知道這裡的廢墟已坍塌埋沒了多少年代,繁衍了多少傳說。我走着,一個人,在阒無人迹的瓦礫、殘垣和斷壁中。這絕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很可能,許多年來甚至許多世紀來,我是第一個涉足此地的一個無神論者,一個膽大包天的人。按照有關說法,我已事實上走進了可怕的傳說之中。許多罪惡或迷途的亡靈在這裡哀嚎、栖息、吵鬧、永無歸路、永無歸期,諸如此類吧。我走着,年深日久的坍塌聲仍在繼續着。如果狂風大作,雷雨交加,我還不知道這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還會發生怎樣驚人恐怖的事件。夠了,趕快離開,一刻也不能再耽擱了。一次涉足,足矣。
穿過廢墟,無數的呼嘯的亡靈,我發現了一條路,一條上山的路。
終于夠着風了,山風,呵,山風!
我攀岩而上,我必須完成我盡可能的超越。
現在,我終于來到了半山腰上,來到一塊巨大的飛來石上。坐下來。坐看黃昏雲起,登泰山而小天下,心和視野遼闊無邊。寺院的背部和頂部盡收眼底,一覽無餘,威嚴感與神秘感全失,浩瀚與迷離蕩然無存,所有的建築都失去了應有的布局和聯系,整個建築群落幾乎是堆砌在山坳裡,再加上那正面無法看到的廢墟,我認為我看到了事物虛弱的一面。唉,誰像我,總是喜歡探究事物的背部呢!特别是那些神秘威嚴事物的背部。現在,寺院群隻不過是我遼闊視野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那部分,隻要我稍稍擡起一點目光,寺院就完全被忽略了。這時,高原的黃昏正在降臨。時間很好,正是我所希望的時間。放眼望去,剛剛寺院群那零亂龐大的背部還在陽光中,轉瞬間,它已掉進從山頂俯沖下來的巨大的陰影中。
高原的黃昏就是這樣猛烈的,大面積的陰影仍在快速地移動,樹木、村莊、田野紛紛陷落。這會兒它的前沿差不多已到達了一條大河的邊緣,河流已是火紅色。火紅色的河流自東向西,追着落日,源遠流長。她快要與另一條更大的河流彙合了,忽為山巒所阻,河流仿佛黯然消遁,不知所終了。然而,隔過那一線黛色的島嶼般的淺山,火紅色的光影再度重現,而且愈發遼闊。那裡水光粼粼,浩無邊際,那是拉薩河與雅魯藏布江的交彙處,那裡像扇面一樣,打開了一泓天水相接無限寥遠的金色灘塗,灘塗上無數面橢圓的小水泊,像無數面漂浮的馬蹄形的夢。讓晚景一照,璀璨無比,閃爍跳動,簡直就像女娲以五彩之石剛剛補過的,還在微微顫動的一角橘色的天。這就是我的黃昏,我每天的黃昏。
隻是今天,我在高處,在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的一塊飛來石上,下面是河流,對岸就是火紅的喜馬拉雅!我見過許多黃昏,見過海上的黃昏,見過平原的黃昏,見過沙漠和蒙古人的黃昏,那都是超靜的偉大的黃昏,是詩歌長河中曠古不變的黃昏。隻有這裡,偉岸高原的黃昏才是震古爍今、獨步世界的黃昏。它盛大,猛烈,被呼嘯的大團的鉛雲迸射,被河流分解,被佛光普照,被蜂擁向天空的百萬山峰縱橫切削,以緻高原幾乎要通體透明了!曠古今,哪一個詩人、作曲家、帝王能接得住這裡的黃昏?也許隻有貝多芬,隻有海頓,隻有巴赫和李商隐,向晚驅車,登臨古原,他們的共同出席,或可能接住這每天都橫空出世,大道無形,一瀉千裡的黃昏!
滄海桑田,事實上從一開始,從高原浮出海面之日起,高原的黃昏就從沒平靜過。我不能想象,這片高原曾是古地中海,不能想象她遼闊的海面曾迎迓過多少美麗的海上黃昏。那時候據說她是個東西狹長的海域,她蔚藍色的波濤差不多波及了整個阿爾卑斯與喜馬拉雅地區。後來印度闆塊從南面,也就是從差不多相當于現在澳洲的位置上漂移過來,并最終與歐亞闆塊相撞,于是海底擡升,青藏高原隆起,喜馬拉雅與岡底斯并行浮出水面,雅魯藏布江開始攜兩大山系始終追尋着大海,追到另一個大洋――印度洋。而古地中海退去了,一直退到了現今的北非與南歐之間,也就是現今的地中海。
這是闆塊學說的理論,同時也是詩的理論,因為這幾乎已經接近于童話。但如果西藏不産生童話,還有哪個地方能夠産生童話呢?學者說,奔騰的雅魯藏布江是印度闆塊與歐亞闆塊相撞的縫合線,就是說喜馬拉雅屬印度闆塊,岡底斯屬歐亞闆塊,雅魯藏布一江攜兩大闆塊,這是一種說法,也是童話。海水退去,但并未完全消失,高原深處還殘留着海的身影,海的記憶,以及鳥的語言,那些人迹罕至的高原湖泊,藍得像海,而且味道相同――鹹的。有人甚至稱拾到過變異的海螺,我肯定是見不到了,但我相信。我相信會有一種現實性的神話,而且我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