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經典寓言故事《塞翁失馬》

時間:2024-10-18 02:46:37

經典寓言故事《塞翁失馬》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寓言故事《塞翁失馬》,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将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譯: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

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事的方法與衆不同。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卻不以為然,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丢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

于是,鄰居們又一起來向塞翁賀喜,并誇他在丢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

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身殘疾。

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父子二人也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别的災難。

「成語」塞翁失馬

「拼音」sàiwēngshīmǎ

「釋義」比喻遇到的壞事在後面可能帶來好的結果,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用法。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魯公有柬别之;略曰:‘寒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為福。’”

「近義詞」因禍得福、馬去馬歸

「反義詞」因福得禍

「造句」你沒趕上那班飛機,可說是塞翁失馬;因為飛機起飛不久,就失事了。

成語練習

用“塞翁失馬”說句話,把練習發到下面留言處,小米阿姨會篩選寶貝造的優秀句子,你将會成為寶寶好故事的成語達人哦!快快轉動你的小腦袋吧!

例句:眼前吃點虧不用太沮喪,要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釋義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這則成語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所以說,除了讀懂寓言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之外,更應該做好自己,學以緻用,就像這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寓言故事。以後若是遇到平白無故的好事,要細細打量它背後會帶來的損失;反之,若我們遭遇不幸之事,也許是另有安排!

塞翁失馬的兒童寓言故事

有一個老頭住在邊塞,人們叫他塞翁。塞翁善于推測人的命運。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忽然跑到塞外去了。鄰居們為他丢失了馬而替他惋惜,都來安慰他,但塞翁并不感到悲傷,說:怎知道這不會成為一件好事呢?

過了一段時間,那匹馬自己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來了幾匹匈奴的駿馬。人們都來向他表示祝賀。

塞翁并不感到高興,說:誰知道這會不會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裡的好馬多了,兒子非常喜歡騎馬,有一次不小心從馬上跌下來,把胯骨摔折了。人們都來向他表示慰問。

塞翁說:說不定這會變成福呢?

過了一年,匈奴大舉向邊塞發起進攻,青壯年男子都上前方打仗去了,邊塞的人十之八九都死在戰場上,而塞翁的兒子因為腿跛,父子得以保全。

所以說,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以轉化為福。真是變化無窮,難以預測呀!

成語寓意

塞翁失馬典故是一個循環往複極富戲劇性故事,表明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如果單從哲學角度去看,這則成語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原理,啟發人們用發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身處逆境不消沉,樹立“柳暗花明”的樂觀信念;身處順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樂”的憂患意識。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這裡面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這裡面的道理也是深不可測的。

“塞翁失馬”這則成語充分反映了聯系的多樣性的客觀特征。聯系具有普遍性,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同樣,福和禍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着客觀的聯系。在這個成語中,人們可以從中清晰地認識到,無論遇到福還是禍,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這一變化。

成文用法

“塞翁失馬”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這則成語在單句中可作賓語,在複句中可作分句,感情色彩為中性,口語、書面語通用,常與“安知非福”連用。

運用示例

宋・陸遊《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塞翁失馬未必非福,抑倚伏之何常。”

宋・陸遊《劍南詩稿・長安道》:“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君不見野老八十無完衣,歲晚北風吹破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蕭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卻自己歎息道:‘人說塞翁失馬,未知是福是禍。’”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