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的有感
時間:2022-09-22 09:28:24
《名人傳》的有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散步“英雄傳記”。《名人傳》真實記錄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偉大的藝術大師,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追求真理和正義,為創作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曆程,展現了藝術大師們偉大的心靈。這三部傳記中的人物,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藝術園地,但羅曼羅蘭沒有拘泥于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的追溯他們的創造曆程,而是緊緊地把握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追求自己李子昂的道路上付出的常人不可想象的汗血和艱辛。羅曼羅蘭成他們是“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争的崇高勇氣和憂慮全人類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篇“英雄交響曲”。《名人傳》是一部獨具魅力的人物傳記,作者慶祝了他全部的激情,多側面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合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慘,或因為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叫得加與一身。深重的苦難,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他們靠着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以及頑強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在對抗苦難中爆發出了巨大的生命激情,登上了藝術創作的最高峰。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琪羅用一生的心血奉獻出了震撼心靈的傑作;托爾斯泰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并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在《名人傳》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貝多芬傳》,在卷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願證明,誰若行為高尚、善良,也同樣能承受苦難——貝多芬。當看到這段話時,我就有了心靈上的打擊。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來說,生活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卻不想奮鬥;我們想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驅使着我們,在這樣一個屋子生活極其豐富而精神生活你想對貧乏的時代,在這樣一個人們逃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感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就像一面民警,是我們的卑劣與渺小暴露無遺。讀完了《名人傳》,我被這三位偉大的人物所震撼,他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付出心血與汗水,我思考一番,我應該從這三位偉大的人物的身上感悟到一些:成功沒有捷徑,這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就讓我懷揣夢想,奮力拼搏吧。
讀《名人傳》有感 (字數:1000)
“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禦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隻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緻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盡管如此,貝多芬也沒有沉淪,而是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創作,先後創作出許多令人耳熟能詳的作品。貝多芬在生活中遭遇着磨難,但他卻有着一種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于我們來說,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争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随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并像貝多芬那樣活着。
名人故事:雷鋒的故事――助人為樂 (字數:2000)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鋒因公事到丹東出差,清早五點鐘從連部出發,在去撫順火車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還拉着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去趕車。天淅淅瀝瀝地下着雨,他們母子三人都沒有穿雨衣。那個小女孩因掉進泥坑裡,弄了一身泥,一邊走還一邊哭。看到這種情況,雷鋒立即想道:我軍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衆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雷鋒急忙上前去,脫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馬上又背起那個小女孩,一同來到火車站。雷鋒替她買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車。在車上,雷鋒看到那個小女孩,全身衣服沒有一點幹處,頭發還在往下滴水,凍得她直打顫。雷鋒自己一身衣服也濕了,他急忙解開外衣,摸摸貼身的那件絨衣還是幹的,立即脫了下來,給那個小女孩穿上。聽說他們母子三人早晨沒吃飯就出來了,雷鋒又把自己帶的三個饅頭送給了他們。上午九點鐘,列車到了沈陽,雷鋒領着小女孩,把他們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車站。
在沈陽車站換車時,雷鋒看到一個老大嫂在那裡為難。他走上前去輕聲問:“大嫂,你有什麼困難?”
老大嫂說:“我從山東老家來,到吉林去探親。在這換車吃飯,把車票丢了。想補票又沒錢,心裡着急……”
雷鋒忙安慰說:“大嫂,别着急,跟我來吧。”雷鋒把她領到售票處,給她補了一張車票。
臨别時老大嫂感激地問:“同志,你叫什麼名字?哪個部隊的?”
雷鋒笑了笑,心想這老大嫂真有意思,大概還想還錢呢,就說:“别問了,快上車吧,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老大嫂走上車廂,還眼淚汪汪地向雷鋒招手……
雷鋒從丹東回來,又在沈陽換車回撫順。早晨五點多鐘,雷鋒背着背包,剪了票,便走向月台。通過下道時,他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着棍,還背着很大的包袱。雷鋒趕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
老人上
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裡老家來,到撫順去看兒子。”
雷鋒一聽跟自己是同路,立刻接過大包袱,用手扶着老人。說:“大娘,我送你老到撫順。”
雷鋒扶大娘上了車,但車廂裡已經擠滿了人。雷鋒正想給老人找個座位,身邊一個大學生站起來,讓老人坐下了。雷鋒站在老人身邊,等車開動了,就從挎包裡掏出在站台上買的兩個面包,分一個給老人。老大娘望着他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
“别客氣,大娘,吃吧,墊墊饑。”他硬把面包塞到老人手裡。老拿着面包,不知該說什麼好,将身子往裡邊靠了靠,空出一點座位說:“孩子,你也坐下吧!”
孩子,孩子……這個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就象母親叫着他的小名一樣親切。
雷鋒挨着老人坐下了。一邊吃着面包,一邊同老人唠家常,問老人的兒子在撫順做什麼工作的,住在哪裡。
“俺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我沒來過,還不知住在哪呢!”老人掏出一封信,遞給雷鋒,“你看看,可知道這裡?”
雷鋒看過信上寫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是他看出老人多麼希望有人幫她找到兒子呀。
“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你老找到兒子。”
“那敢情好。”老人特别高興地說。
火車駛進了撫順郊區,一座座高大的廠房,一個個高大的煙囪,使老人十分驚奇,不住地往車窗外了望。
“大娘,這是咱們的煤都,這裡出的煤又多又好。見到你兒子,讓他領着你老好好逛逛。”
“老了老了,還要開開眼界哪!”老人興奮地說。
火車進了站,雷鋒扶着老人下了車,然後把自己的背包暫存在車站裡,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着老人,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東打聽西打聽,用了将近兩個小時,費了許多周折,走了不少彎路,才找到老人的兒子。進得門來,老人免不了叙母子之情,第一句話就說:“不是這孩子送我,娘怕還找不到你呢。”
雷鋒臨走時,母子倆拉着他的手戀戀不舍,送出了很遠很遠……
雷鋒時刻也不忘為人民做好事。運輸班有一塊菜地靠近一位老大娘的菜園。一天下了大雨之後,雷鋒到地裡去看菜,見大娘在自己的菜地裡排水。雷鋒走過去,一邊幫她放水,一邊和她唠起家常來。雷鋒知道了這位大娘姓張,在舊社會也是個受苦的人,解放以後才翻了身,而且還是個光榮的烈屬。他從心眼裡熱愛和尊敬這位老媽媽。以後,他總是把大娘的菜園收拾得幹幹淨淨,天旱了就幫她擔水澆菜,還把揀來的大糞上在大娘的地裡。十月一日,人們老興高采烈地歡度國慶節。雷鋒為了使大娘在這個節日裡過得更快樂,吃過晚飯後就帶上連隊發給他的蘋果送給大娘。老人十分感動,逢人就講雷鋒象她兒子一樣地關心她。
一個中秋節的晚上,明月當空,秋風送爽。
各個班都到事務長那裡領來月餅,每人分得一份,戰士們邊吃邊談心,有說有笑,到處溢着一片歡樂的氣氛。
雷鋒也領到四塊月餅,但他沒吃,捧在手裡發起愣來了。過了一會,他悄悄地離開了大家,來到車場,淚珠止不住地掉下來。在這個八月十五的夜裡,那滿地皎潔的月色。吹過身旁的飕飕的晚風,眼前這美好的情景卻勾起了他的一番心事,使他想起媽媽懸梁自盡那個可怕的晚上……
他想起了在舊社會裡受盡種種苦難的媽媽,想起了爸爸、哥哥和弟弟那悲慘的命運……他不禁自言自語地說道:“我的父母要能活到今天,看見他們的兒子成了人民的戰士,人民做了國家的主人,他們該多高興啊!”
回到宿舍,雷鋒将月餅用紙包起來,當晚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慰問信:
親愛的階級弟兄,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負傷和有病的休養員同志:這四塊月餅是人民送給我的。它使我想起了過去的苦,體驗到今日的甜。因此,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你們,請收下一個戰士的心意吧!……
第二天,他來到撫順市西部職工醫院,把月餅連那封寫好的慰問信,一起送給了為社會主義建設出過力的傷病員同志。
傷病員分吃了他的月餅,一緻感謝他的深情厚誼,寫了感謝信,表示決心:要争取早日出院,在煤炭生産戰線上做出更大成績,以報答階級弟兄的關懷。
初一:郭佳雪
《百位名人勤奮學習的故事》讀後感 (字數:750)
讀完《百位名人勤奮學習的故事》一書,給我留下的,是無比的震撼。這本書内容翔實,故事感人至深,讓勤奮學習的種子在我的心田悄悄萌芽,我想也許,有朝一日,經過我的努力,它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吧?
從前,我總認為自己已經很勤奮了,但是,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的努力和書中的人比起來,是遠遠不夠的。從巴金的“讀書而無書”,到王亞南的綁在柱子上讀書;從顧炎武的“自督讀書”,到郭沫若的抄書;從華羅庚的“一個實字”到侯寶林的“抄書”。都告訴了我“想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離不開刻苦勤奮。不下番苦功夫是不會有豐碩的回報的。”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字—“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澤東爺爺讀書的故事:
他向來都是不動筆墨不看書,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号,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随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絲、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光着一點,就足以讓我啧啧稱奇了,一代偉人都這樣刻苦讀書,我們更要發奮讀書,建設我們的祖國!
無論是錢學森,還是齊白石,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蘇步青,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勤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滴水穿石,勤奮是靠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絕不是靠一光之時做到的。
這本書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相信,隻要我懂得下“苦”,懂得學“勤”,懂得用有限的時間去努力學習,懂得有知識去開發知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
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前進路中學初一:張豔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