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視角獨特,中心凸顯,方向明确

時間:2024-11-08 02:28:21

《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一書于2015年4月由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副院長楊海平。從《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的框架搭建來看,作者的研究思路非常清晰——由淺入深、點面結合、雙輪驅動。作者的研究始終以産業經濟學為視角,緊緊圍繞當前出版業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和突破的方向與路徑等。作者從出版企業開始分析,逐步深入研究出版市場的需求與供給、出版市場結構、出版産業鍊、出版産業的政府管理與調控、出版産業的資本經營和出版産業的發展戰略等。以出版市場為中心,出版需求、出版供給、出版管理等參與各方共同打造供求平衡、經營與管理全面融合、市場結構合理、産業鍊條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出版産業。

一、獨特的研究視角:産業經濟學

作者楊海平具有紮實的經營管理背景,把産業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和框架模型運用于出版産業,通過分析出版業的經營與管理問題,給出獨特的見解。

首先,從著作的章節安排來看,全書各章均是從産業經濟學的視角出發來研究的,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如出版企業、出版市場的需求與供給、出版産業鍊等的章節安排。

其次,從與出版經營管理的經典著作比較來說,我們可以看出本書以産業經濟學為研究對象的視角比較新穎、獨特。如肖東發主編的《出版經營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的研究視角主要聚焦于兩個基本點:宏觀産業和微觀出版社。再如李金慧、王丹丹著的《出版産業經營與管理研究》(知識産權出版社2015年版)主要基于現代出版産業的經營規律和管理方法,結合當前的國際出版動态和出版新技術對出版産業的經營與管理進行研究。

再次,結合現代出版業的發展分期來看,該書以産業經濟學為視角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路。我國現代出版業的發展起點,是以1897年商務印書館的成立為标志。新中國成立後經曆了四個發展時期,分别為1949—1977年國内出版産業的初步發展與重創時期、1978—1992年出版産業改革啟動時期、1993—2001年出版産業改革發展時期和2002年至今出版産業改革深化時期。[1]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都有所不同,尤其是近十年的發展,更加得到了作者的關注。作者始終以産業經濟學為研究視角,深刻分析了各方面相關問題。

二、凸顯的研究中心:出版産業市場

《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一書研究的中心非常突出,即出版産業市場。作者主要從兩個維度進行研究:出版産業市場的經營結構和出版産業市場的參與(管理)主體。

(一)出版産業市場的經營結構

對出版産業市場的經營結構的研究,主要是從出版市場結構、出版産業鍊、出版産業的資本經營等幾個方面進行的。圖1直觀表現了出版産業市場的經營結構。

從出版産業市場的經營結構維度來看,作者研究認為出版市場結構要合理、出版産業鍊要完善、出版産業的資本經營需優化。

第一,出版市場結構要合理。分析市場結構是了解産業格局的首要前提,也是企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礎。作者從産業經濟學角度出發,從傳媒行業開始深入出版領域,分析我國出版市場規模、市場進入的壁壘、出版市場的集中度、出版産品的差異化、出版市場競争分析等市場結構的各個方面。從宏觀層面看,我國已經跻身出版大國行列,整體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提升;從微觀層面看,傳統出版市場規模不斷縮水,電子出版與數字出版市場份額不斷增加。作者針對我國出版市場的發展情況,利用行業集中度測量方法,對比分析我國出版市場集中度與美國出版市場集中度存在的差異,得出2001—2006年我國出版市場集中度指标CR4和CR8有所提高,但始終處于原子型的市場資源分散狀态,而美國的出版行業擁有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出版資源比較集中。[2]作者從宏觀層面的分析,為讀者展現的是一張巨大的市場結構圖,而微觀層面則展現的是一個個出版産品的選擇。第二,出版産業鍊要完善。作者在書中界定了出版産業鍊的概念,具體分析了出版産業鍊的發展現狀、傳統出版産業鍊的構建、數字出版産業鍊的構建、出版産業鍊的提升策略等主要問題。從産業經濟學的視角,探讨了出版産業鍊的運營機制,尤其是對我國數字出版産業鍊的發展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想要在這激烈的競争中脫穎而出,産業鍊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盛大文學已經建立了“内容+渠道+終端”的電子書産業鍊;網絡遊戲世界裡的《植物大戰僵屍》也以“網遊—出版—影視”的産業鍊發展模式風靡全球。[3]由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各項日常生活已經與網絡進行了無縫連接,其中發展勢頭較好的就是網絡文學産業鍊。這類成功案例已數不勝數,各種産業鍊發展模式也層出不窮。

第三,出版産業的資本經營需優化。出版業的發展需要經曆三個階段:産品經營階段、品牌經營階段、資本經營階段。我國出版業目前的階段是品牌經營階段,品牌的建立與維護是這一時期我國出版業發展的主要特征。然而,正是由于過多地關注出版業的品牌建設,而忽視了出版業做大做強的根本——資本經營。世界上著名的出版商愛思唯爾、培生集團、施普林格等,他們的出版規模和影響力已經擴展到全球。仔細探究不難發現,資本經營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值得欣慰的是,在2015年世界出版企業50強排行榜中,中國有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出版集團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進入榜單。[4]

提到資本運營,不得不提的就是資本運營方式。作者總結出我國的出版業資本運營方式主要有四種:兼并與收購、股份制、合資與合作、無形資産經營。兼并與收購是出版企業進行資本擴張的基本途徑。出版業的并購可以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行業内并購和跨行業并購四種層次。如縱向并購,作者例舉廣東出版集團旗下的廣東進出口公司、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新華印刷有限公司,縱向整合出版産業中的出版、發行與印刷業務,使出版資源可以最大化利用。再如在無形資産經營方式中,作者例舉“哈利·波特”的神奇效應來說明無形資産經營的重要性。無論是從圖書銷售量,還是從版權交易量、電影的票房總收入來看,“哈利·波特”都堪稱是圖書市場營銷的典範。[5]

(二)出版産業市場的參與(管理)主體

《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一書以出版産業市場為中心,主要從出版市場的需求(讀者)、出版市場的供給(出版企業)和出版市場的政府管理與調控(政府等)三方面進行細緻分析。圖2直觀表現了出版産業市場的參與(管理)主體結構。

衆所周知,需求與供給理論是經濟學中的兩個基本理論,不了解需求和供給就無法了解經濟學。作者重點分析出版市場的需求與供給情況,因為需求與供給是處在“對立與統一”的不斷循環過程中的。構建出版市場的結構、打造出版産業鍊、加強出版産業資本經營等,都要在合理的、需求與供給較為平衡的出版市場中完成。作者在分析出版市場的供求矛盾時,提出了分析消費者行為,利用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長尾理論”等方法來引導需求,從而調和出版市場的供求矛盾問題。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管理與調控是經濟學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出版市場亦是如此。作者提到,政府對出版市場的管理和幹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政府直接幹預、提供補助、減免稅收和設立國家出版基金、準入限制和内容方面的管制。當社會資源配置無法按照最優的方式配置,出現市場失靈時,需要政府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來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由于我國出版行業的特殊性,我國國家層面對出版行業的管理比國外強一些,政府頒布的政策、法規帶動和促進我國出版業的發展。2007年,經國務院批準,在财政部的指導下,我國設立了用于支持國家重大出版項目的國家出版基金,用于資助體現國家意志、傳承中華文明、促進文化繁榮、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國家級重大出版項目。2009—2011年,分别有227個、95個和187個出版項目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起到了鼓勵出版企業出版具有公益性出版物的作用。

三、明确的發展方向:集團化、數字化、國際化

集團化、數字化和國際化,是作者在最後一章讨論的我國出版産業未來發展的三大方向,如圖3所示。

集團化,就是出版企業集團化。目前,我國出版企業集團化發展趨勢較快,已有120餘家新聞出版集團,比較著名的有中國出版集團、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等。作者在介紹我國出版集團發展現狀的同時,也為我國出版集團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議,如整合業内資源、多元化經營、提升核心競争力、出版集團上市融資、信息融合與信息服務等。

數字化發展一直是我國出版業近幾年發展的主題。數字出版主要由移動出版、網絡動漫、互聯網期刊、電子書、數字報紙等構成,已經成為出版業新的增長點。作者在書中探讨了我國出版産業數字化未來的發展策略,為我國出版業的數字化發展出謀劃策。該書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建立有影響力的内容平台,實現内容資源的整合;産業鍊上的各方應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實現共赢;建立成熟的商業模式。[6]

國際化發展是我國出版産業發展的又一趨勢。我國出版産業近幾年的國際化趨勢顯著,一方面,政府政策的支持——“走出去”和“引進來”政策提升了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出版産業的影響力也随之提升;另一方面,我國出版業在國際化過程中也面臨諸多的問題。作者在分析了我國出版業國際化現狀後,從重視内容經營,加速出版業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重視資本運作,打造一批有規模、有影響力的出版傳媒企業等方面,提出了我國出版産業未來發展的思路和策略。

四、研究的不足及尚需改進之處

縱觀《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一書,也存在少許的不足之處,供作者和讀者參考。

首先,從出版産業市場的經營結構研究維度來看,出版市場結構、出版産業鍊、出版資本經營三個方面構成了完整的出版産業市場的經營結構。因此,在著作章節的安排上,第七章《出版産業的資本經營》排在第四章《出版市場結構》、第五章《出版産業鍊》的後面,将更加合理、清晰。

其次,從出版産業市場的參與(管理)主體研究維度來看,出版市場的需求(讀者)、出版市場的供給(出版企業)、出版市場的政府管理與調控(政府)三個方面構成了完整的出版産業市場的參與(管理)主體結構。因此,這三個方面都非常重要。如果作者把這三個方面分為獨立的三章(目前需求與供給是合為一章論述的),從産業經濟學的視角分别進行闡述與分析,研究的思路将更加清晰,對讀者的幫助也會更大。

注釋:

[1]楊海平.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12-18.

[2]楊海平.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76-80.

[3]尹章池,田靜.從《植物大戰僵屍》解讀網絡文學産業鍊的新模式.傳播與版權,2013(7):133-134.

[4]吳妮.2015世界出版50強排名全球同步發布,鳳凰中南兩集團進入全球十強[EB/OL].(2015-06-26).http://www.bookdao/article/94214/.

[5]楊海平.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158-163.

[6]楊海平.現代出版業經營管理.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184-187.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甯波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