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姬建敏[摘要]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
人人書
書庫大全

論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發展

時間:2024-11-08 03:04:00


    囗姬建敏

[摘要]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創階段是以内刊創生為主的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調整與快速發展階段是一些内刊公開發行,新、老期刊發展迅速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整個90年代;提升發展階段是由求多到求強的2000年以來的這段時期。目前,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發展特點是:發行周期越來越短,信息容量越來越大;期刊類型多種多樣,關注内容豐富全面;國内影響力增大,形成了一批品牌期刊。但和國外同類期刊相比,也存在着國際影響力較弱、特色和定位欠清晰、理論創新乏力等問題。

[關鍵詞]編輯出版類期刊發展曆程現實狀況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号]G23

[文獻标識碼]A

“在現代學術鍊條中,學術期刊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1]。編輯出版類期刊作為編輯出版學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學術交流的産物,是編輯出版學科研成果的重要物質載體和傳播場域,它在交流編輯出版學研究成果,推動編輯出版學學科建設、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與創新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強化這一期刊類群的作用,也為了總結經驗、觀照未來,本文欲對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發展進行研究。

一、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發展之路

如果說,我國的編輯學研究是從1949年開始的話,2]那麼,作為記錄我國編輯學研究物質載體的圖書,在1949到1978年之間還出版過那麼幾部,[3]而專門承載編輯出版學研究成果的專業學術期刊在1978年以前幾乎為零。改革開放之後,随着黨和政府對編輯出版業和編輯人才的重視,編輯出版學研究熱潮迅速在全國蔓延,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了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指示、進一步提高出版工作者自身業務水平以及滿足行業内部交流信息的需要,各級出版單位紛紛出版專業内刊;80年代中後期以及整個90年代,根據行業發展和學術研究的需要,一些内刊陸續公開發行,另外一些内刊則因故停止發行;進入新世紀至今,期刊格局基本趨于穩定——從當時隻有《出版工作》(《中國出版》的前身)等幾份為數不多的内刊,到今天有《中國出版》《中國編輯》《編輯之友》《編輯學刊》《出版發行研究》《編輯學報》《出版科學》《出版廣角》《現代出版》《科技與出版》《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等二三十種國内外公開發行的有影響的專業學術期刊,編輯出版類期刊無疑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之路。回顧這一期刊類群的發展之路,筆者将其劃分為三個階段。

1.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初創階段

初創階段是指以内刊創生為主的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這一時期,我國的編輯出版學研究剛剛複蘇,全國範圍内創辦編輯出版類期刊的熱情和研究編輯出版學理論、實務的熱情都普遍高漲,為了及時貫徹中央及地方出版方針、政策,也為了出版工作者有個交流經驗、探讨學術的平台,全國各地紛紛創辦編輯出版業務内刊。内刊體裁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綜合性功能;其内容多為介紹先進出版單位和個人,刊登優秀書評、積累出版史料等,既是大家進行出版理論研究和探索的學術平台,也是出版工作者寫作實習的園地。以1978年創刊的内刊《出版工作》(新聞出版署主管)為例,其創刊号中的《編後的幾句話》記載了當時創辦的情況:粉碎“四人幫”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勝利召開了。《出版工作》是在出版戰線和全國其他各條戰線一樣大幹快上的時代浪潮中應運而生。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宣傳黨對出版工作的方針、政策,交流出版工作(特别是編輯工作)和培養幹部的經驗,對出版工作中一些帶方針、政策性問題展開讨論,反映各地、各個方面對出版工作的建議、要求;同時介紹與編輯業務有關的學術理論動态和對編輯工作有啟發意義的出版史資料(包括一些重要作家有關出版工作的轶聞資料),刊登國内外出版動态等”[4]。這一時期創辦的内刊有十多種,比較有影響的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創辦的内刊,有的已經停刊,大部分更名後發行至今。這說明當時編輯出版類期刊剛剛萌生,由于辦刊者的經驗不足,加上研究者水平、能力的參差不齊,創辦的内刊在刊名、刊期等方面還不很成熟。但短短幾年時間,就有近十家内刊創生,且不僅分布在北京、上海,還延及山西、湖南、黑龍江,足見編輯出版類期刊一開始就具有迅猛發展之勢。

2.我國編輯出版類期刊的調整與快速發展階段

調整與快速發展階段是指一些内刊轉變成國際國内刊号公開發行,新創辦的期刊和第一階段創辦的期刊迅速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整個90年代。這一時期,我國編輯出版事業飛速發展,編輯學研究衆聲喧嘩,特别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念的深入人心,編輯出版類期刊進一步進入創生熱潮期。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988年底,各省市出版的内部出版業務刊物及信息報刊有153種。[5]再加上20世紀90年代創辦的新刊,編輯出版類期刊可以說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郁郁蔥蔥”。代表性期刊如1985年創刊的《出版與發行》(1988年更名為《出版發行研究》)、1986年創刊的《編輯學刊》、1986年試刊的《出版科學》、1990年創刊的《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1年創刊的《編輯學報》、1994年創刊的《大學出版》(2010年更名為《現代出版》)、1995年創刊的《出版廣角》等,伴随着編輯出版事業的改革發展進程,這一期刊類群在這一階段表現得越來越繁盛。表2是這一時期比較有影響的新辦期刊。

由表2可知,這一時期新創刊的期刊數量比較多,起點比較高,專業内容和地域分布承繼了上一階段的态勢,進一步蔓延擴張。如《出版與發行》《編輯學刊》《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編輯學報》《大學出版》《出版廣角》等一創刊就在國内外公開發行;《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編輯學報》一改期刊承辦單位偏重社會科學的現狀,期刊閱讀對象和用稿範圍針對的是自然科學、科技期刊編輯;《圖書發行研究》《桌面出版與設計》《中國電子出版》也都各有側重,凸顯新華書店、印刷、電子網絡等專業特色;《陝編會刊》《福建出版》《出版廣角》等出版地分布在西安、福州、南甯,輻射面越來越大,受衆的接觸率越來越高。另外,刊名也大多經過了調查研究、深思熟慮,《編輯學刊》《出版科學》《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編輯學報》《出版廣角》等刊名一直沿用至今。這說明這一階段的編輯出版類期刊較前一階段從數量、質量到策劃、運作等都相對成熟,其發展已進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