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時間:2024-11-08 03:07:30
囗石姝莉
[摘要]文章從完善媒體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出發,借鑒管理學等學科前沿構想和理念,探讨現今媒體核心員工——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這一重要命題;在分析了影響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的各項因素後,試圖建立傳媒業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的IPO結構模型,并充分考慮傳媒業行業的特殊性,提出以工作幸福感為導向的可行性的媒體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與策略。
[關鍵詞]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IPO結構模型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号]G23
[文獻标識碼]A
伴随我國媒體融合的加速與傳媒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傳媒業日益注重整個傳媒組織的實力和人力資源的管理,尤其對其産品的内容創作者及制造者的系統管理更加迫切。近年來,媒體從業人員的新聞倫理問題不斷引發各方關注,如陳永洲事件、農夫山泉事件、購物導報假記者事件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媒體内在的管理體制、從業人員待遇、從業者專業素養等深層問題的集中爆發。此外,伴随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及産業融合的加劇,這些年傳統媒體的編輯人才大量流失,一部分進入新媒體領域,另一部分選擇個人創業。可見傳統媒體的人力資源優勢正逐步喪失,越來越難以吸引及保留優秀人才與核心員工。但作為典型的以創意産品生産為主導的傳媒企業,其核心資産即為優秀創意型人才,因此如何留住采寫編骨幹、吸引媒體人才加盟,打造好媒體轉型的人力資源引擎,應是所有媒體經營者深思的問題,這也将成為實現傳媒業長效發展的基石。
筆者認為,隻有充分開發編輯人才的積極心理,不斷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受,才能促進他們更加愉快地工作,并增強其對組織的忠誠與承諾,從而更加積極地為企業奉獻,有效提升工作績效,最終使企業獲得競争優勢。德國倫理學家弗裡德裡希·包爾生認為“所有的技藝根本上都服務于一個共同的目的——人生的完善”。[1]由此可見,無論何種媒體組織,都是将促進個人“完善”作為其生存的價值與目标,而企業績效與經營收益等都隻能是實現個人“完善”的方法,真正的目的隻有一個——人的幸福。
一、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2010年2月,以“向往更好的工作和福利”(TowardBetterWorkandWell-Being)為主題的
會議在芬蘭赫爾辛基召開,而後針對“工作幸福感”的界定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認為工作幸福感是員工對于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匹配的工作技能需求、以人為本的制度及管理方法、和諧的上下級關系、團隊合作及支持、工作價值等的認知與感受;二是認為工作幸福感指的是工作環境安全健康,同時工作本身具有挑戰且富于意義,重要的是在工作氛圍與周邊環境及社區等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礙。[2]
結合傳媒業特殊性,筆者認為,編輯人才的工作幸福感可以界定為編輯人才在工作内容制作與工作完成過程中所展現出的一種樂觀、滿足的心理感受。這是一種體驗與感知層面上的總體滿足感和綜合幸福感的表現,并且這種心理感知受多種變量制約與影響,同時其體現了編輯通過工作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追求。
(二)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的作用
傳媒業是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家信息宣傳的喉舌。作為内容産業的傳媒業,其内容産品的創造者對工作的積極性、幸福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對組織的認可度、歸屬感,更将深刻影響創造者們本身的工作績效。編輯人才快樂的工作體驗作為一種個人感知,有利于他們充分發揮其個性中積極的特質,極大促進其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力,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另外,職業高強度、高壓力在傳媒業表現得尤為明顯,傳媒業的工作特點使其核心員工——編輯人才産生壓力感與憂慮感的比率要高于其他行業員工,且長此以往,更易導緻嚴重的職業倦怠感,因此傳媒業也是離職率與人才流動率較高的行業之一。一項關于傳媒從業者工作現狀的調查報告[3]顯示,由于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狀态,令傳媒從業者九成處于亞健康狀況,并導緻較嚴重的身體及心理問題,如編輯人才“過勞死”現象、猝死事件的接連發生。這不僅僅影響編輯人才工作能力的發揮與經濟效益的産生,更關系到傳媒業的穩定與文化建設的發展。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提升傳媒業中編輯人才工作幸福感,就顯得格外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