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老北京胡同叫賣的小販

時間:2024-11-08 03:50:11

我因為腰腿有病已經多年沒回北京了,可是年紀越大越思鄉。我的孩子從北京來看我,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詢問北京的事。孩子意識到我出不了門,思念故鄉,他前些天特意去大覺胡同我小時的故居訪問,并照了幾張相片寄給了我。他信上說我住的死胡同,8個門拆去最外邊兩個門,馬路拓寬了,還開了一些商店。我一看,我原來住的那個門裡,好家夥!面目全非了——院子太小了!大樹也沒了!門内還出現了二層樓,街門裡幾步遠就堵上了一間房。原來的院子有半個籃球場大,我練習騎自行車時,就是在院子裡練會的。春天風向适合,我就在院子裡放起了風筝。

據孩子說,他問了幾個門兒,竟沒有一戶是解放以前的住戶了。現在這些房,都是近幾十年經過多次翻修才變成目前這個樣子的。

胡同裡出現了一些商店,這是過去沒有的。這也讓我想起了過去串胡同叫賣的小販,我的老鄰居就有許多人是串胡同的小販。

老北京的胡同裡很少有商店

老北京的胡同很多,而且許多胡同很長,甚至曲裡拐彎大胡同裡往往套着許多小胡同、死胡同。可是胡同裡密密麻麻超百個門牌就是沒有商店。居民們不論買什麼東西都必須到胡同口外的大街、小街去買。這就需要走很長的路,如果遇到寒冬、酷暑、刮風、下雨的日子,買什麼必要的東西都非常為難,極為不便。因而,許多小販,無論推車的、挑擔的、背筐的,不論是吃的、喝的、用的東西,送到居民的家門口,的确特受居民的歡迎。尤其是小販的東西并不比商店貴,也不比商店差,價錢往往比商店的便宜,甚至還有些靈活性。比如你買得多,還會給你打點折、讓點利。所以許多居民和小販還拉上了關系,成為了主顧。他們買需要的東西不去店鋪,就專等小販來。為了招攬顧客,有些串胡同的小販使用一種響器代替了吆喝

老北京賣糖葫蘆的小車(資料圖)串胡同的小販都是本小利薄,隻求養家糊口

走街串巷的小販,都是本小利薄,自己的買賣,自趸自賣,經營買賣特别用心,不怕受累。尤其是串胡同叫賣,都先選好一定的線路,盡量多熟悉一些胡同的住戶,拉關系、交朋友,盡快成為自己的主顧。商人們常說:“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首就來。”這也就是,首先要選好自己的貨色,你帶來的東西,無論成色、價格,絕不遜于商店。譬如,我們鄰居王叔的三弟園田就是專賣蔬菜的,他總是半天就把一車菜賣完。原來他不是在菜市趸菜,他每天都是頂着西直門一開城門就出城,騎着自行車,車後邊馱着兩個大竹筐,騎過了高梁橋直奔菜園子,那兩家菜園子都與他熟識。園田的一家人都忙着上菜,王老三就把選好的菜往自己筐子裡裝,裝好以後趕快往家裡騎,回到家他吃着飯,他媳婦就把筐子裡的菜全碼放在他的菜車子上,不到9點他便推着菜車子串胡同去了。

他車子上的菜都是剛采摘下來的,俗話說“鮮魚水菜”再噴上點水,碼在車上水靈好看。居民們一聽他吆喝,紛紛拿着笸籮出來買他的菜。人們都說,他的菜比菜鋪裡的菜新鮮,分量價錢也都公道,所以許多居民都成了他的主顧。有時賣到最後,有一兩種菜剩下不多了,他就大聲吆喝:“誰包圓兒來呀!便宜啦!”很快也就有人跑出來全買走了。王老三心裡有數,菜也賺夠了,該便宜也就便宜給主顧了。早點回去,下午還可以煮一鍋老玉米推出來賣呢!

鄰居王叔說:“老三這麼玩兒命幹,就是為了六口之家的溫飽。現在供兩個孩子上小學,将來都要上中學。老三轉這幾條胡同人緣特好,主要是買賣公平、和氣生财。”

有個賣鹵煮、炸豆腐的肖大爺,他也赢得了衆多的主顧。他原來是一個飯店的大廚,後來飯店歇業了,他便煩木匠小舅子給打了一套挑擔,開始賣鹵煮、炸豆腐。他有手藝,炸丸子、炸豆腐都炸得好,尤其是鹵湯的滋味兒特别好,吃過的人都交口稱贊。他每天出挑兒,除了鍋裡的一鍋湯之外,另外再帶上一大桶鹵湯,為的是一邊賣、一邊往鍋裡加湯,不讓鍋裡的鹵湯變味。有的居民買上兩碗,回去切上點白菜,放在鍋裡煮一下,就是一道很有滋味的湯菜。賣力氣的工人買碗炸豆腐,再買他兩個烤餅,坐在他的挑子邊上吃午飯。肖大爺常常白送他們一碟鹹蘿蔔絲,放上點辣椒油,工人們吃得有滋有味。許多工人也成了他的常客。肖大爺做買賣是以多為勝——他用的是大海碗,每碗給的丸子、豆腐都多,鹵湯也多。挑子上的香菜、蔥花兒、白醋、辣椒油随便擱。他說每碗我少賺點利,讓人吃得好,買的人就多了,我也就多賺了。他說,做買賣賺點錢才能養家糊口,不過我不賺昧心錢,我賺的是手藝和辛苦錢。

串胡同的小販必須能吆喝

串胡同叫賣的小販需要嗓子好,能吆喝。因為胡同裡的居民有些是“薄皮大餡”,你看它街門不起眼兒,普普通通一個小門,可是門裡邊往往是三進院,甚至還有五進院。尤其在天涼時家家都關着門窗,吆喝聲小居民聽不見。所以許多小販吆喝都特意拖長聲調。記得相聲大師侯寶林學各地方小販吆喝,就數老北京小販吆喝得抑揚頓挫,聲音拖長好聽。為了招攬顧客,有些串胡同的小販使用一種響器代替了吆喝。比如賣香油、醬油的小販敲打梆子,賣木炭和劈柴的小販擊打手鼓,賣布頭的小販搖撥浪鼓。孩子們最喜歡的是敲小銅鑼的小販,這些小販擔子裡裝的是花生仁、鐵蠶豆、挂拉棗、水果糖、皮糖等各種零食。小販一敲小銅鑼,孩子們都說:“打糖鑼的來了!”立刻就把他圍住了。還有一種敲銅碗的小販,孩子們更歡迎。車子上帶的都是涼貨——酸梅湯、果子幹、玫瑰棗、玻璃粉兒、炒紅果等等,都是孩子們愛吃的。響器是兩個小銅碗摞着放在手掌上,用手指一握一掂,兩個銅碗撞擊就發出清脆的叮叮的聲音,人們都叫它“冰盞兒”。

賣針線盒化妝品的響器是手搖的小銅鑼。這個響器是在一個木把上安裝一個圓形鐵環,鐵環内系着一個小銅鑼,鐵環左右各系着一個小鐵錘,手一搖木把兒,鐵錘便敲擊銅鑼,發出“丁零零、丁零零”的一串響聲,能傳到很遠。這種響器招來的都是婦女,小販的車子上東西很全,幾乎是個小百貨店。

賣鹵煮的小販(資料圖)晚上串胡同叫賣的都是吃食

老北京的胡同裡,晚上的路燈特别稀少,很遠才有一盞路燈,加之胡同裡多有大樹,胡同裡顯得很黑。串胡同的小販都帶一盞風燈,甚至有的還帶一根打狗棍。晚上叫賣的都是各種吃食,比如馄饨、鹵煮、炸豆腐、熏魚、熏肉、硬面饽饽、肉丁饅頭、冰糖葫蘆、心裡美蘿蔔、大花生,等等。晚上夜靜,叫賣聲也傳到很遠。有的住戶晚上有打牌的,有下班晚的,有做點活兒的,往往晚上愛吃點夜宵或吃點零嘴兒,所以小販們也都有主顧,生意也不錯。

記得我小時候,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王叔曾經帶着我串胡同去賣蘿蔔,在一條胡同裡有時能賣出十一二個。他賣出的蘿蔔都是幫人加下工,把皮兒削淨,再把整個蘿蔔切成菊花瓣,吃的人一條一條掰着吃非常方便。王叔轉了4條胡同共賣30多個。他一邊賣一邊宣傳:吃蘿蔔開胃助消化,有益健康!

王叔回到家裡,王嬸已給他準備好二兩白幹、一碟花生仁。她說:“他一晚上出去賣,賺點錢能買2斤棒子面、半斤小米,夠我們吃一頓飯的了。咱們勤勞點也就吃飽飯了。”

串胡同叫賣的小販,一般賣到10點也就收市了。總的說小販們心裡都有數,拉點晚兒,串幾條胡同,總能賺幾斤棒子面錢,這也就不錯了。許多小販都是知足常樂。

(編輯·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