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北京胡同,浮華背後的記憶

時間:2024-11-08 04:03:45

北京的胡同有一股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味道

胡同裡的北京人都會養上幾盆花草北京城,離不開胡同,而北京人的記憶,也始終未曾和胡同有些微疏遠。胡同代表了一種北京的精神,那是一種固有的閑暇、熱情與懶散。丁零零一聲清脆的自行車鈴響,鴿子成群在天空飛過留下一長串悠揚的哨音,隔壁大爺大媽端着油餅、油條、豆腐腦,聊着天兒往家走,上學的孩子跟着大人出門時候還沒完全睜開雙眼。院門口老爺子的茶缸子裡飄出的茉莉花香,畫眉、百靈在門框後面低吟淺唱。北京的胡同,在一個又一個的清晨,鋪開了自己的市井畫卷,年複一年。

作為一個平房裡長大的孩子,兒時熟悉到閉着眼睛也能走回家的那些胡同,早已經随着高樓的林立而不知所終。但是,每當有機會穿梭在現存胡同中的時候,依然會産生一種久違了的情緒,有幾分熟稔,有幾多懷戀。北京的胡同究竟好在哪裡?那還真得慢慢道來。

北京的胡同生氣昭然

與南方古鎮的委婉或北方邊陲的粗邁不同,北京的胡同多了幾分端凝與莊重,添了些許清閑和厚道,那是一股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味道,市井卻并不世俗的味道。老北京很多的房屋,除去規制考究的四合院之外,其建築基本都是以灰色作為主色調。但這種偏沉穩的灰色,在北京的胡同并未顯現出絲毫壓抑與沉悶,而是充滿了生機。

胡同裡住的北京人,每一個院子裡,每一個家庭中,都會養上幾盆花草。那些紅、黃、綠、紫的植物,沖淡了灰色沉重的視覺沖擊,為胡同增添了更多的生氣。家裡若是再養上幾隻鳥、幾缸金魚,清晨聽到百靈、畫眉的啼鳴,日頭正中時看到水缸中浮萍下金魚的遊弋,那種人與自然和諧共通的生趣,好不自在!如此一來,誰還會在意灰色的磚石中沉澱出的千百年的厚重。

不說這些,就建築本身而言,胡同裡的院落也充滿了情趣。很多院門、門墩兒都很值得賞玩,樣式與紋理不盡相同,去觸摸它們冰滑的肌理時,能感知胡同建築的格調、用心和情懷。

胡同中古色古香的建築

胡同中古今一脈相承的韻味北京的胡同曆史悠久

北京的胡同大規模興起于元代,曆史之久可見一斑。但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條胡同卻是在遼代就已經出現了的。900年來,這條胡同就始終靜立在北京城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慣了興衰榮辱,曆經了風雨滄桑——它就是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附近的三廟街。

北京其他的胡同,雖然沒有存在900年那麼長的時間,但大多有些名氣的胡同,也都具備了700多年的曆史,雖然房屋院落會幾經修葺,雖然花草樹木會枯萎繁茂,但那種積澱了很久的曆史醇厚感,卻未曾缺失半分。

閑暇時分,漫步于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胡同之中,院落門口的水缸、煤棚;窗沿下破舊了的自行車;窗台上被落葉覆蓋的瓶瓶罐罐……滿目的市井喧嚣,勾起了北京土著揮之不去的懷念之情,彙成了一條靜靜流淌的曆史之河。

北京的胡同古建築多

走在北京的胡同裡,不經意間就有可能發現一些身份顯赫的宅子——标準的四合院裡,朱漆大門後上演着今人的生活,遮蓋不住的卻是古今一脈相承的韻味。

北京自明成祖朱棣遷都之後,是與今天曆史間隔最近的兩個封建王朝都城。在經曆了明、清文化的洗禮後,北京這座城市保留了很多曆史遺迹——雖然有的已經消失不見,但還是有不少遺存了下來,這是曆史研究的幸運,當然也是北京城的幸運。因為,北京離不開那分淳正的風情。

保留還算完好的古建築,基本聚集在如今北京東城、西城兩個城區的胡同之中,雖然小巷幽深,但并沒有阻隔住那些曆久之後依舊彌散着畫卷清香的古色古香。如有機會,找上那麼幾條胡同,深入其中,去觀賞一番當年建築的精巧與細緻,在安靜平和中找尋一次同古人交流的可能,實為美事一樁。

北京的胡同故事很多

北京幾乎每一條稍具規模的胡同,都有着關于自己的傳說轶事,如果把這些故事編纂成一部長篇小說,肯定看點滿滿。北新橋鎖龍井裡那隻見首不見尾的妖龍;蜈蚣井傳說中金蜈蚣打出的那眼甜水井;大栅欄那片兒當年蔚為壯觀的栅欄;百花深處是不是真的還有萬朵鮮花兀自盛開;王寡婦斜街裡面有沒有住着那位姓王的寡婦;煙袋斜街當年興盛的煙袋店鋪如今都去了哪裡;一尺大街難道确實隻有一尺長短;磚塔胡同的磚塔又經曆了幾載風雨春秋……

因為獨特的身份,北京在人們的心中始終保有一份莊重與神秘,而這一個個胡同裡的傳說故事,更是能夠撩撥起人們心底對于未知的好奇,去親身體驗和探訪,領略北京胡同的魅力。

胡同裡充滿了人情,充滿了溫馨北京的胡同包容并蓄

在北京的胡同裡,常見到溫暖的午後,院門口擺着一張小方桌,桌上紫砂壺裡泡着酽茶,一隻小杯子、一把蒲扇、一個大音量的收音機和一個歪在躺椅上自斟自飲的惬意之人。這是北京人的一面縮影,愛自在,不拘束,不小氣。

當然這僅是一部分,在北京的胡同裡,還能看到更多的不同。在胡同裡走累了的時候,有很多讓你歇腳的場所,可能是一個小小的書店,可能是一間不大的咖啡館,可能是一家古樸的茶館,也可能是一爿飄香的酒肆。古今中外,随着時代的步伐,北京胡同逐漸學會了包容,并在包容的基礎上,形成了具備自身特色的發展——一種帶有京味兒文化的中西合璧。

北京的胡同有人情味

北京胡同于我來講,最好的感覺,還是那種有味道的市井人情。

在胡同裡長大的我,雖已住了三十多年的樓房,但是依舊對胡同中的場景念念不忘——院子裡的花鳥魚蟲和院門口胡同裡的草木春秋。夏天,散發着植物生機的綠色,會為人們帶來少有的舒爽,樓房的鋼筋水泥,怎麼也敵不過雨後泥土所彌漫出的芬芳;冬日斜陽西下,每家每戶小廚房裡飄出的飯菜香氣,尤其是炸魚的香味,總能讓人聯想起一個溫暖的字眼——家;夜幕低垂,路燈在樹影後映襯着胡同的甯靜,那一扇扇窗戶中透出的昏黃,顯得溫暖、安詳。

鄰裡之間,不是一家勝似一家的感情,也透着那麼溫暖。誰出門了忘了鎖門,一定會有哪家的大爺、大媽幫你溜溜兒看了一天。誰家要是做了什麼好吃的飯食,一個院子的街坊都會品嘗到和自家手藝不一樣的私房口味。與如今的高檔小區相較,胡同裡的生活環境簡陋了很多,但卻充滿了人情,充滿了溫馨。

(編輯·張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