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首次披露玩玉的内幕 玩家鄭懷忠辨石鑒玉(下)

時間:2024-11-08 04:10:16

好的白玉是溫潤的,不是白得光可鑒人的那種。從這個角度說,玉并不是越白越好。

獨具慧眼的玩家鄭懷忠好玉并不以白為準

俗話說,千種瑪瑙萬種玉。也有人說,世上沒有兩塊相同的玉。即便是兩個玉件取自同一塊原料,但因為部位不一樣,也會有些差别。

玉的種類繁多,也給玉石的鑒定帶來難度。古玉不說,就說現代的玉器玉件吧,給您一個玉件,讓您說出它的産地和玉種,這也不是三天兩早晨的功夫。

以和田玉來說,真正的和田玉,它的産地就是那條玉龍喀什河。但是,和田玉太有名了,新疆許多地方的人都到和田來買賣玉料,而且都說自己賣的就是和田玉。

人是在和田做生意的人,和田又是産玉的地方,賣的也是新疆玉。您到了和田,能不信嗎?

即便您是打了預防針來的,到了和田,面對琳琅滿目的玉料店和玉器店,您也得犯暈。

鄭懷忠先生對我說,從古至今,人們對玉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也許這跟古人說的玉養人的觀念有關。但面對玉器玉件,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比如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的籽兒玉,經過這30多年的超常規采挖,現在已經到了瀕臨枯竭的狀态,當别人拿出一塊玉說是和田的籽兒玉,您要過一下腦子:這是不是真的?

事實上,現如今,别說您在内地買和田玉難,就是在和田,能買到真正的和田玉都難。

鄭懷忠先生告訴我,新疆産玉的地方很多,因為新疆地處昆侖山,總體說,新疆的玉也叫昆侖山玉。此外,現在玉器商人所說的俄羅斯玉、青海玉,其實産地也沒離開昆侖山,因此,也應該算昆侖山玉。

從玉的質量來說,新疆玉和青海玉、俄羅斯玉等産自昆侖山的玉都差不多,隻有和田玉要遠遠高出這些地方的玉,因為它不是出産在山上,而是河裡。因此,當有人手裡拿出一塊玉,說是和田玉的時候,您一定要在心裡掂量掂量。

自古以來,玉以白為尊,您忘了那句老話白玉無瑕?還有潔白如玉、冰清玉潔之類的成語。仿佛最好的玉,不但潔白,而且沒有一點兒瑕疵。

但鄭懷忠先生對此卻有自己觀點,他認為,玉是以白為美,但白也要看是怎麼個白法,那種愣白愣白,泛着熒光的玉,不能說是好玉。好的白玉是溫潤的,不是白得光可鑒人的那種。從這個角度說,玉并不是越白越好。

他舉例對我說,在新疆的時候,維吾爾族的朋友在向内地玩玉的人推銷自己商品時,總是炫耀自己手裡的玉有多白。其實,這是一種假象。籽兒料并不是看有多白,而是看它有多潤。

好玉的标準不是白,而是它的溫潤和密度,當然還有它的油性。籽兒料為什麼又叫羊脂玉?因為玉看上去像羊脂。白,有油性。

有人認為籽兒料的标志是看“皮子”。鄭懷忠先生認為,這也不見得,因為“皮子”也可以人工做出來,所以光看“皮子”,也容易打眼。相玉還是要看整體。

鄭先生說,當外形(外表)吃不準的時候,最好借助工具,比如高倍的放大鏡,也可到專門的鑒定機構,他們用專門的儀器,一測就能見分曉。

但儀器隻能告訴你,是真玉還是假玉。至于說是籽兒料級的,還是山料級的,隻能靠肉眼來評估了。

玩古玉,您得具備相當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對當時的史地人文有相當了解,并且看過大量的實物,才可能玩起來得心應手。評估玉器價值的要訣

玉的價值以什麼為标準呢?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可以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準。鄭懷忠先生認為,評估玉器的價值,要從這個玉件整體來考量,不能偏重某一個方面。現在有人偏重于玉料,有人偏重于工(雕琢)都是不對的。

那麼,評價玉的價值标準是什麼呢?鄭懷忠先生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玉的原材料要好。這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标準,料不好,您的手再巧,琢出的玉價兒也上不去。所以,古代的帝王選玉,是把玉料放在第一位的。

做工要精。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還有一句行話:“長木匠,短鐵匠,将就湊合玉器匠。”木匠幹活備料一定要長,他可以根據需要取舍;給鐵匠備的料,可以短點兒,因為鐵見熱會膨脹;玉器就不行了,因為料是天然的,您雕活的時候,隻能因料施藝。這也就能體現出琢玉人的水平了,同樣一塊料,大師級琢出來的活兒,跟一般工匠肯定不會同一個檔次。

現代人已經意識到像和田籽兒料這種玉料,可遇不可求,難得到手。所以,一旦有好料,就要找大師級的高手來設計和雕琢。目前,上海、北京的幾位知名琢玉大師,盡管琢一個玉件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但找他們琢玉的訂單,已經排到幾年以後。看來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工的重要。

題材要好。古人以玉喻德,玉本身也有非常好的寓意,所以凡是好的題材的玉件都有收藏價值,也是能傳世的。

一般玉件的題材有福祿壽喜吉祥的,有宗教信仰題材的,也有一些民俗趣味題材的。現代人跟古代人有所不同,比較喜歡時尚,設計呈現出多樣化,有些陳舊題材的玉件,其價值一直走低,尤其是玩古玉的。此外,要注意有些出土的玉件是塞死人兩竅的(嘴和肛門),這種題材的玉件就沒有收藏價值。

年代要久遠。從收藏價值來說,年代越久的玉越值錢。真正玩玉的都懂得甯買老的,不買新的。古玉都是給帝王們玩的,為了讨帝王喜歡,宮廷往往不惜工本,所以能傳下來的古玉都很精彩。

過去玩玉主要玩古玉,隻是現在古玉造假的太多,人們把目光轉移到新玉上來,但真的古玉,永遠要比新玉值錢。

價格要合理。收藏玉一定要有眼力,收東西要物有所值,不能當冤大頭。現在新玉的成本比較高,老玉多數是出土的,有的是祖上傳下來的,雖然是文物,但沒有成本,加上古玉假的多,現代人心理上喜歡佩戴新玉,所以價位上新玉比老玉要貴。這本來沒有什麼可比性,關鍵在價位的把握上,自己心裡要有數。

隻有玩家才敢玩古玉

鄭懷忠先生認為,撇開做買賣的商業因素,玩玉,還是要玩古玉。因為古玉承載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且從玉料、玉工、玉文化的内涵上看,玩古玉要比玩新玉更有意義。當然,兩者不是截然分開的,很多人是玩古(老玉),也玩今(現代玉)。

鄭懷忠先生認為,古玉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曆史階段:

史前玉。離現在大約5000年到8000年,北方以紅山玉為代表;西部甘肅、青海一帶,以齊家文化為代表;南方以兩楚文化為代表,距今有6000年左右。這些古玉都是考古的重要依據,所以它的實物非常有文物價值。

戰漢玉。也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玉文化,這一時期的玉,質量非常高,不論是玉料還是琢玉的工藝,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從實物看,這時,和田玉已經有少量進入中原。當時實行的是封侯制,一個王侯養着許多玉匠,“皇上的活兒,慢慢兒磨”。一件玉活兒能幹好幾年,您想下這麼大功夫,琢出來的玉件能不是精品嗎?

唐宋遼金時代的玉。這一時期的玉,在雕琢的式樣和題材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呈現出風格多樣化的特點,而且玉從專門為帝王服務,逐漸向為達官貴人服務過渡。

明清玉。玉器到了明代,已經從宮廷走入民間,所以,明、清時代的玉文化有了重要發展。我們現在見到最多的古玉,就是明清時代的玉,其中不乏仿古玉。其實,從宋代開始,就已經有仿古玉了,但當時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模仿其工藝。

模仿古玉,并且以假亂真來賺錢,是從明代開始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戰漢玉,其實是後來仿制的。

鄭懷忠先生說,玩玉能玩到“戰漢”,那才是高手,也才可以稱為玩家。但是一般人到不了這種水平,因為,玩古玉,您得具備相當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對當時的史地人文有相當了解,并且看過大量的實物,才可能玩起來得心應手。如果不了解當時的曆史文化,隻是看過一些實物,知道一點兒皮毛,肯定會打眼。

為什麼要強調看實物呢?因為史前玉和戰漢玉後世造假的特别多,稍一疏忽,就會打眼。玉的種類繁多,也給玉石的鑒定帶來難度辨玉要有慧眼必須多看實物

我跟鄭懷忠先生相識于1995年。當時,他還在“萃文閣”搞業務,記得我去北京刻字廠,采訪“開國第一印”的事兒,廠長找了幾位老職工,開了個座談會,鄭先生在會上的發言比較精彩,其學識和儒雅氣質,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後來,我在寫有關玉石收藏的文章時,曾想向他請教,但那會兒,他一年有多一半時間在全國各地跑,找他挺難。直到這兩年,他的腳步才慢下來,我們也才有聊天的機會。

“忙,一年到頭閑不住。”鄭先生對我微微一笑說。

他身體勻稱,腰闆挺直,頭上的黑發比白發多,臉上的氣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說話條理清晰,思維敏捷,記憶力超強。如果他不說自己的實際年齡,真看不出他已經是70歲開外的人了。

“你看我這歲數,五髒六腑一點兒沒毛病,這是内在的東西。有的人外表身體很壯實,但卻有血壓高、心髒病,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這就跟相玉一樣,有的料單看外表非常好,但開了門子一看,滿不是那麼回事兒。”他笑了笑說。

“您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照您這麼說,從外表就看不到内在的東西了嗎?”我問道。

“當然可以,這就需要有好的眼力了。扁鵲給人看病也是先看膚色,再看氣色,最後才看腠理。伯樂能相千裡馬,是從外表,看到千裡馬的本質,甚至潛質的。内在的東西跟外表不是截然分開的,兩者之間是有相連的,當然内在的東西,一般的肉眼看不出來,隻有到專家這個層次才行。”鄭先生在跟我講這些道理的時候,像是一個教授。

他的确是一個思考問題缜密,甚至嚴謹的人。在我跟他聊壽山石和玉石的過程中,他每當說到一個具體的古代器物或某種觀點的出處及人物掌故時,都會從案頭或櫃子裡找到書和詞典,以證實他的話并非主觀臆斷。

2015年,北京大學考古系文物專業辦了一個文物鑒定培訓班,特邀鄭先生前去授課。

鄭先生給學生們講課,沒帶有關玉器方面的教科書,卻帶去了一書包實物,有不同的玉種,包括真的假的和田玉山料,真的假的籽兒料,還有各種做假的古玉。

鄭先生邊講,邊讓學生看實物,加以比較。學生們說,這種看着實物講解曆史,講玉的知識,比照着曆史教科書講實物,更有真實感,也更實用,當然學生們也喜歡聽。

後來,鄭先生才知道,原來之前是有一位教授給他們上課的,但教授壓根兒就沒到和田去過,見到的和田玉實物也有限,自然,他的課學生們不受聽,學校考慮到學生們交了學費,總要學有所獲,所以才情急抱佛腿,慕名請鄭先生出山。

鄭先生對我說:“有些做學問的專家,站在高處看玉文化,包括古玉和現代玉。他們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但缺乏實踐經驗,所以,别看他們有很大的名頭,辨玉不見得眼準。前幾年,‘金縷玉衣’的笑話,不就是由國内頂級專家鑒定的嗎?結果做假者自己站出來說話了,那是一件假的,讓這些專家栽多大的面呀!在古物鑒定上,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裝懂,裝懂的結果是砸自己的牌子。”

他認為,看古玉和現代玉的真假,最有眼力的不是做學問的專家,而是玩家,還有經商的玉器商。

“他們是這裡的蟲兒,在第一線摸爬滾打,稍微一走眼,幾十萬、幾百萬元,就打了水漂。您想他們在相玉、辨玉上能不下功夫嗎?”鄭先生說。

再者說,他們是玩這個的,天天接觸這些東西,什麼東西沒見過?所以讓他們打眼很難。不過,跟其他古董比起來,相玉辨玉還是挺難的,尤其是古玉。

鄭先生對我說,我們平時用肉眼鑒定,準确率能達到85%,就算高的了。剩下的,隻有憑儀器和運氣了。

他說的是實話。因為現在市場上假玉太多,一些高科技手段鼓搗出來的玉器,确實能以假亂真。所以,玩玉,您得記住兩個字:謹慎。

您别看這倆字簡單,它卻是鄭懷忠先生玩了近50年的玉,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古人以玉喻德,玉本身也有非常好的寓意,所以凡是好的題材的玉件都有收藏價值,也是能傳世的

鄭懷忠的印章(編輯·宋冰華)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