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博士阚和慶

時間:2024-11-08 04:25:19

工作中的阚和慶一個來自安徽宿州的農村娃,22歲成為碩士,29歲成為博士,32歲成為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經過15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曆練,成為北京教工委認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師。更為可貴的是,他在完成校内教學任務之餘,還先後深入社區、農村、機關和學校,就理論熱點和人民關心的理論問題答疑解惑,在百餘次理論宣講中,将枯燥的理論還原為生動通俗的家長裡短,成為受百姓歡迎的宣講專家。他就是阚和慶。

從農村娃到研究生

1993年7月底的一天,安徽宿州熱浪滾滾。“發榜了,趕緊去看吧!”剛下地割草回來的阚和慶,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就随着人流來到了學校的高考分數榜前,看到自己的成績,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比錄取線低了10多分。“我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夜裡12點才睡,老天怎麼那麼不公平。”他怔怔地在分數榜前伫立好久。從入學到高考的經曆像過電影一樣在他腦中被激活。

1976年出生的他,給當村民辦教師的父親帶來了希望。父親把他的大學夢寄托在了和慶身上。從小就讓他背唐詩、宋詞,做算術,上小學之前,他已把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學了一遍。為了讓他跳出農門,父親曾無數次向他描繪城市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美妙,以此激發他學習的動力。通過升學成為一名“城裡人”,當時就是他最大的人生夢想。

在初中、高中的讀書歲月,他雖然沒有頭懸梁錐刺股,但每天也是早起晚睡,拼命學習,成績在班裡總是名列前茅。這次高考他總是感覺八九不離十。沒想到結果給了他當頭一棒。

“你這次成績挺好的,但沒有上線。這跟咱學校沒有好的師資有關,你最好去縣城高中複讀,明年聽你的好消息。”老校長的話使他略感安慰。但這一絲的安慰馬上煙消雲散。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實在緊張。前兩年家裡剛蓋了4間新瓦房,花掉了本來就不多的積蓄;大弟弟又考上省内一所中專,學費不菲;小弟弟也在上學。去縣城複讀,錢從哪兒來?不願意讓爸媽為難的他很是惆怅。關鍵時刻,一個經商的表哥聽說了這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動借給他家1000元,父親又把家裡的耕牛賣掉,這才湊齊了他複讀的學費。

1993年9月的一天,父親騎自行車載着他來到60裡外的砀山第二中學,開始了複讀生涯。沒想到,一入學,他又受到一次重挫。

開學後的一次摸底考試,他在全年級近200人中隻考了100名左右,他感覺自己的基礎真是不行,必須奮起直追才有希望。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他每天學習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一學期下來,他的視力由1.5降到0.7,但進步并不明顯。看到提高很快的同學,他非常羨慕,對自己的原地踏步,他十分苦惱。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提高成績其實就是要在考試中少出錯,怎麼能減少出錯呢?平時就應該多總結錯誤,吸取教訓,這樣錯誤就會越來越少,成績自然提高。他為自己的這一發現感到驚喜,随後就改變了學習方法。在繼續大量做題的同時,他把1/3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反思、總結錯題上面。他為每一科都搞了一個錯題本,随時記下每一道錯題,弄明白錯在哪裡、為何錯、應該注意什麼,并作出詳細記錄。這樣,每個錯題都是他進步提高的機會,真正是“吃一塹、長一智”。一開始,需要總結的錯題很多,幾乎忙不過來,但後來就越來越少了。也許是這種方法符合人的認知和學習規律,他的成績突飛猛進。第一學期末,已躍居年級前20名。到1994年高考前夕,他每一門課都有四五個凝聚了思考和心血的錯題本。1994年高考,他以全校文科第3名的好成績,被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錄取,成為首都的一名大學生。

“和慶,你畢業後幹什麼?與我們一起去深圳當中學老師吧!”同學中的“鐵瓷”向他發出邀請,他有些心動。

大四那年,班裡不少同學都選擇去沿海發達城市的重點中學執教,月薪普遍在兩三千元以上,這在20世紀90年代末,對農村出來的他極具吸引力。但有次他聽了北師大黨史學名教授張靜如先生的講座,深受觸動。張教授對台下學子講:“年輕人千萬不要浮躁,眼光要長遠,應該紮紮實實多讀書、多思考,提高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本領。”在他的引導下,和慶決定:要進一步深造,将來做一名大學老師。教學之餘,做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思來想去,他決定報考本校中共黨史專業的研究生。

決定考研時,離考試隻有4個多月了。這期間還要進行教學實習,時間很緊張。但經曆了殘酷高考的他,對考研很有信心。他制定了嚴格細緻的作息時間表,抓緊分分秒秒複習。對很多考研者來說,英語是一大難關,很多人栽在英語上面。他英語基礎差,當時連英語六級都沒過。認識他的人對他報考研究生都不以為然,認為基本沒什麼希望,玩玩而已。但他認準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為了突破英語關,他愣是把一本英語詞彙書前後翻看了幾十遍,整本書都散頁了。他在一位英語老師的建議下,狂背英語課文,增強語感,積累詞彙和句式。功夫不負有心人,英語考試,他得了70分,比當年的分數線高出19分。他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北京師範大學法政所黨史專業的研究生。實現了從農村娃到研究生的華麗轉身。

獨辟蹊徑寫專著

“哇噻,綠樹成蔭,鳥鳴婉轉,過去低矮的瓦房變成了3層小樓,商鋪變成了超市,公交車通到家門口。”2001年又一次回到家鄉的他,為老家的變化而歡欣鼓舞。在與家人、親友的聊天中,他了解到:過去一年有半年吃粗糧,很少吃到肉的情況己一去不複返了。農村中很多物質生活設施和城裡已差别不大,人們不愁吃穿,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車在農村已不是稀罕物。但貧富差距比過去明顯拉大了,幹群矛盾有增無減,内部積累了過去很多沒有遇到的矛盾。

學黨史的他憑直覺感到不對勁。他很想探究,中國社會各階層到底發生了哪些深層次的變化,面臨哪些挑戰?為了解開這個謎,他來到天津市委黨校當了一名黨史教員。在教學之餘,深入到天津的農村、廠礦和社區,了解社會各階層在改革開放後社會階層分化的狀況。他感覺到:這是個希望與憂慮同在、感動與疼痛交織的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似乎并不比過去幸福。新出現的社會問題對國家的和諧穩定構成很大挑戰。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問題。

他通讀了“馬列”的大量原著,讀了十幾遍《毛澤東傳》《鄧小平傳》《毛澤東選集》《中國共産黨曆史》等。讀得多了,自然就會有很多思考,他把自己的各種心得體會,都作了專門的筆記,幾年下來也積累了幾十萬字,在此基礎上撰寫了30多篇論文公開發表。

“王老師,我想報考北京師範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還請您給我當導師。”2004年“十一”假期,他從天津坐城際列車專程到北京看望恩師王炳林教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2005年9月,經過嚴格的考試,他考取了北京師範大學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實現了人生的又一個目标。

入學後,在王老師的指導下,他主要從事黨建理論等方面的研究。當了解到王老師正在主持《全球化視野下黨的社會基礎研究》課題研究時,他主動請纓,承擔了課題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為了做好這一課題,他與時間賽跑,他放棄了兩個寒暑假,節假日更是在圖書館、研究室度過,最終拿出了高質量的成果。2009年,人民出版社為他和王老師聯合出版了《全球化視野下黨的社會基礎研究》一書。

在讀博期間,他時刻将對社會各階層變遷的研究放在心上,一有空,他就着手調研。在選擇博士論文題目時,他選擇了現實性、時代感強的題目“當代中國社會階層變遷與社會穩定”這一課題作為研究方向,并很有信心寫出高水平的畢業論文。

他運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從理論上探讨了社會階層變遷,對政治穩定産生影響的内在機制,深刻分析了當前中國政治穩定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和難題,提出以常态化的眼光看待群體性事件,樹立動态的社會穩定觀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傳承文化傳統,營造和諧文化氛圍。最終,他寫出了20萬字的論文,順利畢業,這篇博士論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阚和慶成了博士”,這一消息在家鄉一傳十,十傳百。他的父親每天高興得合不攏嘴。逢人就誇他大兒子為阚家光宗耀祖了。

資政育人譜新篇

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阚和慶進入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成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在教學中,我的一個突出體會就是要把講道理和講故事相結合,這樣才能說服人,學生也愛聽。”在談到自己十幾年的思政課教學經驗時,他向筆者說出了他的體會。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接受的信息量比過去大得多了,在課堂上讓他們順利接受思政課老師講的那些道理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就抓住人人都愛聽鮮活生動的故事的特性,結合大量的故事、案例來闡述道理,結合學生的人生來講道理。為了找到合适的故事、例子,他平時在看書看報時,見到有意思的話、有趣的事情、有見解的觀點,都會專門記下來;在與學生聊天時,注意了解、收集學生的感受體會作為輔助材料,以備教學之用;在講授理論的同時,他注重講人,講偉人的智慧韬略、人生态度、人生精神;講改革開放時,不僅講政策,還講很多創業人物的傳奇故事,通過講故事闡述大道理,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論的親和力,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使枯燥的理論課妙趣橫生,學生很愛聽。

“老師,感謝你對我的開導,使我順利畢業。”環境科學2014級姓麥的本科生畢業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他專程來校對阚老師表達感謝。大二時,他一度不愛聽課,覺得自己家境優越,前程無憂,根本不把學業當回事,厭學情緒嚴重。阚和慶就經常在課下與他交流、聊家常,拉進彼此的距離。在此基礎上,分析他的家庭情況,委婉地對他說:“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靠父母不能長久,需要自強自立才行。”通過滲透式、啟發式引導,這位同學的思想慢慢發生了轉變,終于醒悟過來,走上正途。

這些年,阚和慶老師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大學生在大一大二對思政課不感興趣,對各種社會現象缺少正确認識,但參加工作或出國之後,他們的思想往往發生很大變化,開始感到當初思政課上老師講的還是很有道理的,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隻是空洞說教,甚至出現“一出國就愛國”的現象。這些都更增加了他教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信心和決心。

他常說:我從一個農村娃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現在各方面工作條件很不錯,自己很知足,這都得益于黨的好政策。雖然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别人的腦袋是世界上最難的事,但我要把它做好,要做個肚裡有貨的“富老師”,不斷傳遞正能量。

2015年北京市社科聯組織開展“送理論下基層”活動,在社區舉辦周末大講堂。聽到這個消息後他主動請纓,在3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到通州區潞城鎮、平谷區興谷街道、昌平區南口鎮、房山區史家營鄉,為幾千名黨員群衆進行理論宣講、答疑解惑,受到普遍的好評。

一路走來,阚和慶深感早年的艱苦和磨砺,是自己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寶貴精神财富。

與父母留影(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