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規矩(十七)
時間:2024-11-08 04:48:59
屋裡沒人不進門
屋裡沒人,門自然是關着的,人怎麼能進去呢?這是一般情況,但也有特例。
住過老北京大雜院的人都知道,那當兒的北京,說不上是夜不閉戶,也得說是日不閉戶,院裡住家的屋門是很少上鎖的。即便上了鎖,也把鑰匙放在鄰居家或者放在窗台上,有時甚至壓在門口的蜂窩煤下。門上的鎖形同虛設。
那會兒,院裡的街坊四鄰相處得像一家人,誰出門上鎖,反倒不好意思了。有時北屋的二大媽要到胡同口的糧店買兩斤切面,讓西屋的李嬸照看一下門,便放心大膽地敞開家門奔了糧店。
屋裡沒人卻開着門,一點兒不新鮮。與此同時,院裡走得近的鄰居,有時吃喝不分。北屋張家的孩子,父母下班晚了,肚子餓了,到南屋李大媽家吃兩個包子,是常有的事兒。所以住胡同的人家,從小兒就給孩子立下規矩,甭管多親多近,隻要屋裡沒人,都不能進。
為什麼要有這規矩?
一是出于禮數。人家的家裡沒人,您進人家屋,這是不禮貌。
二是避免嫌疑。人家屋裡沒人,萬一有什麼東西找不到了,難免讓人猜疑。
除了住家以外,過去,衙門口(辦公機構)也有這規矩:您去辦事兒或找人,辦公室沒人,隻能在外面候(等)着,不能進屋。這個規矩,到現在依然在默守。
串門兒不能空着手
什麼叫串門兒?串門兒跟造訪或拜訪有什麼區别?
簡單說:熟人到熟人家做客,叫串門兒;生人到生人家做客,叫造訪或拜訪。再進一步說,串門兒是俗語,造訪是文詞兒,拜訪是客氣話。平時誰到誰家做客,一般會說:“到你們家串個門兒。”誰也不會說:“我到你們家造訪。”
北京有個老規矩:再熟的人,到他家串門兒,也不能空着手。即便是您去看自己的父母,也不能空着手。
所謂不能空着手,就是要帶點禮物。當然,這種禮物跟求人辦事兒送禮是兩回事兒。說是禮物,實際上是體現老禮兒的物件。并不要求您帶多貴重的東西,您哪怕帶兩根蔥都行。主要是表示一種心意,傳達一種感情,體現北京人的老禮兒。
為了不空着手串門兒,一般情況下,是在去誰家串門兒的路上,随手買點兒應節當令的吃食,比如夏天買個西瓜,買幾斤鮮桃什麼的。秋天買幾斤蘋果、梨、葡萄,冬天買兩斤糖炒栗子什麼的。
總之,買什麼可以随意,用不着花多少錢,隻要别空着手到人家串門兒就得。
見面禮
所謂見面禮,是頭一次見面所帶的禮物。包括晚輩看望長輩,下級拜訪上級領導,搞對象見對方父母等等。
一般來說,頭一次見面,主要看的是“面兒”,也就是人長得怎麼樣?氣質、風度和修養、素質如何?當然,這些都能從人的穿着打扮、舉止言談中有所體現。但帶什麼禮也是一種“面兒”。
因為是頭一次見面,彼此并不了解,所以送什麼禮,不僅是一份情、一份心,人家也會從您送的禮上,品出您的家庭背景、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
現在的人很重視人的“第一印象”。所謂“第一印象”,就是頭一次見面的印象。按北京的老規矩,頭一次見面,一定要送禮。
帶什麼禮呢?首先,看您見的是什麼人。比如您拜見的是一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可以帶跟文化有關的東西。您見的是胡同裡的老北京爺們兒,帶兩瓶“二鍋頭”或兩條煙就得。您見的是胡同大媽,買點兒應節當令的水果或其他吃食,她也不會挑眼。
其次,您要多少了解見的這個人有什麼興趣愛好,以便作出選擇。三是量力而行,别打腫臉充胖子。四是要了解北京的風土民情,所帶的禮别破了規矩。
按北京的民風民俗和老規矩,有些東西是不能做見面禮的,其中主要是忌諱不吉利諧音的東西。比如水果中的梨,這是老北京人送禮的大忌,因為梨跟“離”同音,送禮送梨,這不是剛見面,就要跟人“分離”嗎?
此外,吃的東西不能送雞蛋、鴨蛋等。“蛋”字,有“混蛋”“壞蛋”“滾蛋”“完蛋”之音,也是老北京人的大忌。老北京人管雞蛋叫“白果”,雞蛋湯叫“甩果湯”,炒雞蛋叫“攤黃菜”。您瞧,北京人平時說話都忌諱說“蛋”,您頭一次跟人見面就送雞蛋,這不是上門罵人嗎?
平時的生活用品裡,忌諱送碗、送鐘、送被單床單、送鞋、送鏡子等等。這些物品的音,都跟不吉利的話有關。比如送鞋,鞋跟“邪氣”的“邪”是同音。您買的鞋再高級,但拿它當見面禮,也“蘊含着”把“邪氣”帶給人家了。
當然,這些都是老規矩了。時過境遷,有些民風民俗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見面禮的規矩也不大講究了。但是一個地方的風俗改變很難,我們雖不要求随風就俗,卻也别非要擰着來。根據不同對象選擇見面禮,才是理智的。
錢場與人場
從前,北京天橋耍把式賣藝的人,在“黏圓子”(開練之前招攬人)的時候,常說一句話:“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實際上,這句話也是北京的一個老規矩。
老北京人喜歡熱鬧,幹什麼事兒都講究有人氣兒,尤其是紅白喜事,人來得越多越好。所以,在辦事兒前,廣邀賓朋。
衆所周知,有些“局”(活動),尤其是參加紅白喜事,是不能空着手的。但老北京有個規矩,隻要受到邀請,就要盡量出席,因為人家邀請您,說明人家看得起您,您不能不給人家面子。
什麼叫給面子?就是出席。出席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送禮物或直接給錢,這叫錢場。另一種是被請的人生活拮據,手頭掏不出錢來,而且跟主人的關系比較遠,什麼也不拿,就“幹幹淨淨”人到場(出席),這就是捧人場。
不管是錢場,還是人場,都是來給您捧場的。所以,按北京的老規矩,要一視同仁,不能人家沒掏錢,沒送禮,就冷淡人家。從某種意義說,人家雖然沒掏錢沒送禮,但人來了,心意到了,您必須要領情。
(編輯·宋冰華)